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

辭舊迎新 向著美好生活進發(新春走基層)

2024年02月09日08:03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雲南省彌勒市,市民在選購新春飾品。
普佳勇攝(影像中國)

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老人在和養老院志願者剪窗花。
丁根厚攝(影像中國)

江蘇省宿遷市,志願者在幫當地村民挂燈籠。
徐江海攝(影像中國)

首都機場海關優化營商環境——

生鮮進口  通關提速

本報記者  杜海濤

走進首都機場海關生鮮貨物查驗大廳,海關查驗五科科長王帥正帶領關員執行對一批厄瓜多爾進口玫瑰花的查驗任務。“春節臨近,生鮮商品進口明顯增加,我們加班加點,全力保障鮮活貨物和年貨通關需求。”王帥說。

當天清晨,這批玫瑰花搭乘阿聯酋航空公司的航班抵達首都國際機場。經查驗合格后,中午12點前,就能運抵北京王四營鮮花批發市場。下午,就能擺在北京市民的房間。

除了玫瑰花,還有波士頓龍蝦、印尼山竹……當天上午,王帥一連驗放了好幾批貨。統計顯示,今年1月,首都機場口岸進口年貨類貨物1398.8噸,貨值1.7億元,環比增長27.1%。

一段時間以來,隨著居民消費升級,優質生鮮產品需求日趨旺盛,北京海關優化營商環境,開啟“綠色通道”,確保鮮活農產品即到即查即放。

“現在,海關已全面實施‘提前申報’和貨物通關作業無紙化申報模式,隻需在網上上傳相關電子文件,即可完成接單、審核、放行等手續,通關時間大幅壓縮。”北京千日紅洪興花卉貿易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說。

春節期間,北京海關將進一步加大通關保障力度。首都機場海關查驗現場開通夜間、周末時段應急辦理接單審核業務窗口,“7×24”小時不間斷保障鮮活貨物和年貨及時通關。北京大興國際機場海關也建立“一對一”聯絡員機制,確保鮮活貨物即到即查、快速放行。

 

河北涿州市群眾舒心過年——

搬入新居  喜迎新春

本報記者  邵玉姿

蔚藍屋頂、暖黃牆面、大紅屋檐……河北省涿州市刁窩鎮望海庄村,75歲村民薛優賢的新家格外惹眼:“特意挑的彩色,給新年新生活多添點喜氣。”

去年夏季,涿州市遭遇洪澇災害,在緊鄰白溝河的望海庄村,薛優賢家的磚木平房受損嚴重。協調房屋鑒定、聯系建筑團隊、配送基礎建材……在當地政府的幫助下,去年12月中旬,薛優賢順利入住新家。

“入冬以來,村干部隔三差五就來看看,還送來了棉被、糧食等,心裡頭挺暖的。”薛優賢說。

“目前,全村農田補償、房屋補償、應急救助等各項補貼均已發放到位。”為了讓村民過個安心年、開心年,最近幾天,望海庄村黨支部書記楊黎穎一直忙著走訪入戶問情況、送年貨。

除夕將至,在望海庄村,村民忙著添置年貨,更忙著准備“大戲”。“春節期間,村裡組織了戲曲表演、扭秧歌、市級非遺‘少林會’等多場演出。”楊黎穎介紹,這些節目都是由村民自導自演,大伙兒團聚一起歡喜過大年。

在涿州,群眾歡喜過年還有充足的物資保障。

拆開包裝箱,將一件件貨物擺上貨架……清涼寺街道馬房村鑫宇超市店主周顯萍手腳麻利,佔地近200平方米的小超市內,近10個貨架很快被擺得滿滿當當。“春節期間,村民的消費需求上漲,尤其是調料,最近備貨我都比平常多備上一些。”周顯萍說。

“我們建立了生活必需品監測制度,對糧食、蔬菜、肉類等商品供需情況實行每日監測,同時積極協調落實本地批發市場優先保障本地供應,確保群眾春節期間生活必需品供應充足。”涿州市商務局黨組成員、一級主任科員王雲德說。

 

內蒙古正藍旗巴音胡碩嘎查開發綠色農牧產品——

優質優價  年貨搶手

本報記者  吳  勇

1隻雞128元包郵、1枚雞蛋2.3元包郵……臨近春節,在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正藍旗巴音胡碩嘎查,做生鮮電商生意的呼和圖嘎最近有些忙。

“50枚雞蛋、2隻雞、2斤半牛腩……”呼和圖嘎和員工梁利霞兩人在嘎查的倉儲中心忙碌著。剛打包完一份北京顧客的年貨訂單,微信消息提示音又響了起來。

“手機一響,生意就來了。”呼和圖嘎笑著告訴記者,隨著春節臨近,微信的北京顧客群裡訂單不斷,自己從早到晚忙個不停。

聽來價格不低,為什麼銷量還這麼好?“優質才能優價。隻要產品好,不怕沒銷路。”呼和圖嘎自信地說。

拿普通雞蛋和“草原散養雞蛋”作對比,普通雞蛋的蛋黃呈現淡黃色,用手一碰,立刻散了架﹔散養雞蛋蛋黃呈現橘黃色,用手指一捏一提,輕鬆做到蛋清和蛋黃的分離。

呼和圖嘎養的雞,都是名副其實的“溜達雞”,在草原上自由覓食。“活動空間不受限,再加上生態養殖方式,我家養雞場出來的產品無污染,營養價值還高。”呼和圖嘎說。

多年前,呼和圖嘎開始在老家巴音胡碩嘎查按照生態標准養雞。后來,呼和圖嘎被選為嘎查黨支部書記,開始帶領村民發展生態養殖業。

從去年11月到現在,嘎查牧民養殖合作社共向外地顧客發貨1萬多斤牛羊肉、約1200斤牛奶、2600多隻雞、超過10萬枚雞蛋……

“這些貨幾乎都給北京顧客發過去了,多的時候我自己也開車送貨。看現在的情況,我們至少給1000個北京家庭供應了年貨。”呼和圖嘎笑著說,新的一年,要再加把勁兒,“讓大伙兒錢袋子更鼓一點”。

 

上海市交警強化洋山港運轉保障——

堅守崗位  確保暢通

本報記者  巨雲鵬

“去年上海港集裝箱吞吐量又是世界第一,洋山港就佔到一半以上!”上海市公安局邊防和港航分局洋山公安處交警大隊大隊長顧青,對港口發展如數家珍。

東海大橋是連接洋山港區和陸地的唯一陸路通道。A線上島、B線下島,警車旁,一輛輛集裝箱大卡車轟鳴,平均每天有超過2萬輛車通過大橋。

“別看快過年了,車還是不少。”同行的洋山公安處副處長湯衡說,港口24小時運作,3人一組的交警,每兩個小時就要往返一次大橋,盯緊各類事故。

車行間,對講機裡傳來聲音:“B線有車拋錨,請迅速前往處置。”

“一輛車拋錨,可能會對整個大橋通行造成影響。”警車急忙向事發處趕去,顧青說,守護這條“大動脈”暢通,對港口運轉意義重大。為此,公安機關協調大橋管理方,在橋兩側各設置一輛牽引車,24小時值班。

湯衡說,前幾天,上海連續大霧,東海大橋上能見度很低,一批車輛積壓在橋兩側。為保交通安全暢通,公安處所有民警全部上崗,警車開道,后面是上千米的集裝箱卡車長龍。奮戰一晝夜,一起事故沒有發生。

警車開到拋錨車輛處,牽引車已經到場,處置及時,橋面通行未受影響。

大橋上一個來回,不知不覺一個小時過去了。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無論寒冬酷暑,不分節日假日,這裡的交警周而復始行駛在大橋上,似乎單調而乏味。

“我們不這樣想。”顧青說,選擇了警察這個職業,就是選擇了堅守和奉獻,“沒有事故、大橋暢通,讓從世界各地來、到世界各地去的貨物如期抵達,就是我們最大的心願。”

 

江蘇盱眙縣推行科技鎮長團制度——

稻蝦共作  助農富農

本報記者  姚雪青

春節將至,江蘇省盱眙縣的各大商超內,年貨豐富多樣,年味越來越濃。在稻米農產品陳列處,不少人駐足停留。其中有一款通過稻蝦共作模式培育的優質蝦稻米——“盱眙龍蝦香米”,和“盱眙龍蝦”均成功注冊國家地理標志商標。

“過年買年貨,我就認准它了!”在盱眙萬潤發超市,前來選購過年食材的市民陳雁介紹,晶瑩剔透、清香扑鼻的盱眙龍蝦香米是她家年夜飯的首選。

“在稻蝦共作模式之下,水稻秸稈在還田后成為龍蝦的天然餌料,龍蝦在田裡吃虫除草,不用給稻田打農藥,可實現綠色水稻畝產1200斤、龍蝦畝產300斤。”盱眙大美清水龍蝦生態養殖場負責人卞勇告訴記者,多虧科技鎮長團提供的種養技術,如何選擇水稻品種、如何合理投放蝦苗等疑問都得到了解答。

盱眙縣科技鎮長團團長、江蘇省種子南繁南鑒站站長許明,正是精准指導卞勇生態養殖的科技鎮長之一。據介紹,科技鎮長團工作由江蘇省委組織部牽頭,成員主要從省內外有關高校、科研院所、省部屬企業以及國家和省有關機關單位遴選產生。

有了科技鎮長團的技術支撐,近年來,卞勇管理的1000畝稻蝦田迎來雙豐收。從這片千畝農田開始,在科技鎮長團指導帶動下,全縣建立了6個科研工作站,修訂完善了稻蝦種養規范和龍蝦香米種植規程及加工標准。目前,盱眙縣稻蝦共作綜合種養面積突破72.5萬畝,畝均利潤達2600元左右。

“這一年的大豐收,多虧了您……”“跟您學到很多,相信明年收成會更好……”新春將至,許明的手機響個不停,不少種養大戶發來新春祝福,讓他體會到滿滿的幸福感。

 

湖南郴州市優化蔬菜種植管理——

信息溯源  吃得放心

本報記者  申智林

春節前夕,湖南低溫冷雨侵襲。在擁有235個認定的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生產基地的湖南郴州市,廣州、深圳和香港等地打來的催貨電話一通緊似一通。

在嘉禾縣晉屏鎮下車村湖南省華升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建設的連片蔬菜基地裡,趁著大雨停歇的間隙,基地負責人李勇輝帶著幾十個工人一起上,摘菜、搬箱、轉運……“行情好,價格高。這幾天,30斤一件的菜,價格比平時高出30多元還不愁賣。”李勇輝說,“春節期間,要給大家漲工資。”

宜水則水、宜旱則旱,華升農業公司因地制宜實行稻稻菜輪作。2000畝土地、5萬余平方米設施農業大棚,被規劃為10個批次,三天兩種,一月一輪,確保每天都有蔬菜產出。

保生產更保品質。打造全流程監管流通服務體系,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產品溯源信息全線可循。基地環境信息、質量安全檢測記錄、農資使用記錄、農事操作記錄等統一納入農產品質量安全溯源管理平台,“產品‘凡進必檢、凡出必檢’,一品一碼,吃得放心。”李勇輝說。

保物流、保供應,健康蔬菜如何端上餐桌?

白天,一筐筐蔬菜從田間地頭迅速運到分揀倉庫,歸集、稱重,再進入冷庫降溫保鮮。入夜時分,打包裝箱車間又熱鬧起來。線上接單,線下問詢,物流平台打通,冷鏈物流車司機李文峰早早等在庫房外。

約半個小時,300箱菜心剛好填滿4.2米長的貨箱。“從郴州等地拉蔬菜到大灣區,6個小時保准跑完。哪怕是到香港,半小時通關,8個小時也能端上老百姓餐桌。”李文峰發動車子,燈光穿透夜色,留下一道流動的光影。

 

廣西田東縣發掘芒果產品附加值——

科學種植  保鮮加工

本報記者  鄧建勝

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田東縣林逢鎮東養村,百冠芒果基地滿目蒼翠,山頂附近的17畝芒果樹長出了一串串淡黃的花穗。東養村黨總支書記陸秀緞正帶領七八名村民,將樹上十幾厘米長的花穗一一剪除。

花穗為何要剪掉?陸秀緞向記者解釋:前段時間,當地氣溫偏高,山頂朝陽面的早熟芒果樹提前開花了。但因積溫不夠,即使春節前后一些花穗能授粉結果,果實數量、質量也都無法保証,要趁早剪除,等10余天后長出更健康的花穗,才能確保芒果品質。

“剪不剪芒果早花,將來鮮果銷售價格每斤能差1元左右。”陸秀緞說,“現在種果不能盲目追求產量,更要注重提品質、樹品牌。”

“穩定增加種植收入,一靠科技,二靠延伸產業鏈條。”陸秀緞介紹,如今在百冠芒果基地,灌溉有水肥一體化噴灌設備,運果下山有軌道運輸機,僅這兩個環節就能節約用工八成以上。村裡近年來還建設了芒果分揀中心、冷庫等配套設施。

為提升農產品附加值,2022年,陸秀緞試著將鮮果榨成果漿,經保鮮處理后,通過冷鏈物流發至北京、上海等地,很受歡迎。去年,陸秀緞按照客戶要求開始批量生產不同規格的果漿,100%通過網絡銷售。

“賣果漿的收入是賣鮮果的4倍以上。”陸秀緞說,2023年,由她牽頭的百冠果蔬農民專業合作社芒果及其加工產品銷售收入700多萬元,利潤達200多萬元。

在現場指導果農生產的百色市果業發展中心主任岑貞革介紹,田東縣現有水果精深加工企業13家,每年加工鮮芒果20余萬噸。全市果農種植芒果的畝均純收入穩定在4000元以上,芒果樹真正成為農民的“搖錢樹”。

 

青海循化撒拉族自治縣發展特色養殖——

立足優勢  做強產業

本報記者  王  梅

水面靜謐,一排排網箱整齊放置,在青海省海東市循化撒拉族自治縣查汗都斯鄉新建村的冷水魚養殖基地裡,技術員何木汗麥正在給網箱裡的魚投喂魚食。

蜿蜒而過的黃河給循化縣帶來了獨特的水文條件。近年來,循化縣積極發展水產養殖,為群眾尋得一條增收致富路。何木汗麥說:“這裡的水溫常年保持在8—13攝氏度,水質優良且流動緩慢,適合發展冷水魚網箱養殖。”

何乙布拉是這家養殖場的負責人,以鲑魚為主要養殖品種,虹鱒、金鱗、花斑裸鯉等為輔養品種。“冷水魚養殖吸納了村裡富余勞動力,大家的生活也越來越好了。”何乙布拉說。

新建村村民馬小義負責網箱魚的看護和投喂。“我在家門口務工,每月能掙5000塊錢。”馬小義說。除了固定用工,“企業還為村民提供臨時性就業崗位,每天支付200元工資。”新建村黨支部書記馬阿力說。

循化縣白庄鎮團結村也將繁育魚苗打造為特色產業。“過去,冷水魚魚苗都是從外地購買,現在我們本縣就可以買到魚苗,成活率也很高。”查汗都斯鄉大庄村養殖戶韓強說。

“繁育魚苗不簡單,對專業性和精細度的要求都很高。”馬忠義是團結村黨支部原書記,2020年,他牽頭成立魚苗養殖場,並逐漸掌握了繁育魚苗的完整技術。幾年來,他帶動一批村民投身其中,魚苗已經賣到周邊很多地區。

從起初6米見方的魚苗池到30公頃的養殖面積﹔從在外地購買魚苗到掌握自繁魚苗技術﹔從無人知曉到逐漸實現規模化、品牌化發展……冷水魚產業在循化縣迅速發展,也為鄉村全面振興帶來更強助力。

《 人民日報 》( 2024年02月09日 06 版)

(責編:王文娟、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