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浦首家建在校區的人大代表聯系點,課余“暢聊”中解決師生煩惱

上海理工大學東北角,有一處近百年的優秀歷史建筑,是滬江大學“大學膳堂”的舊址,現在是上海理工大學的教工之家,“高人氣”的校園咖啡品牌“1906咖啡”也在此處。如今,這棟歷史悠久的建筑又多了一個新的功能——楊浦區長白新村街道上海理工大學人大代表聯系點。

2024年剛開始,楊浦區人大常委會長白新村街道工作委員會個性化打造上海理工大學人大代表聯系點,嵌入學校的教職工之家中,成為楊浦區第一家建在校區的人大代表聯系點。
近日,4名就讀、就職於上理工的人大代表在點位接待師生們,與大家互動,收集大家的意見建議。雖然已經放寒假,但冬天裡還未回家的學生仍然把這裡“擠”得熱火朝天。
在聯系點,有同學端著咖啡,認真地表達著自己對學校環境的建議,大有“恰同學少年”的意氣風發﹔也有教師在認真閱讀站點內張貼的上海理工大學選區人大代表信息、年度工作計劃、聯系點工作職責……此次人大代表聯系點的設立,將幫助代表們更好地履職,幫助師生們更好地維護自身權益,幫助全過程人民民主在高校校園裡更好踐行。
民主的土壤在校園內厚植
其實在上理工,師生們對於校園民主氛圍並不陌生。楊浦區人大代表、上海理工大學副書記盛春告訴記者,去年火遍全網的上海理工大學“網紅食堂”第五食堂,就是校園民主的產物。

以前,上海理工大學第五食堂的食堂檔口由學校經營,提供以大眾餐為主的餐飲服務,用餐環境較為單一。“之前的食堂,就餐環境差,桌椅很舊,燈光很暗,門口還是一攤爛泥地。”一位在讀研究生說。
2023年,就職、就讀於上海理工大學的4位區人大代表,收集了師生們對於第五食堂就餐環境的意見,以及如何改造食堂的各種建議,經過與學校職能部門的仔細溝通,共同形成了第五食堂的改造方案。
“學校對於師生、代表的意見建議都非常重視,學校后勤管理處引入多家企業開設檔口提供服務,並協同市場監督部門與校內師生共同進行監管。”學校相關部門負責人介紹。根據師生建議改造后的食堂,燈光明亮、桌椅舒適,門口的爛泥地也變成可以晒太陽、可以閱讀、可以休閑的小花園。
不僅如此,“食堂的價格依然親民,大排還是2塊5一份,豬腳飯10塊出頭。”正在就餐的學生說,“無論從哪個方面講,師生的權益都得到了最大的體現。”

除了校園裡,上海理工大學的區人大代表們還“管”到了校園外。近年來,通過在師生中的調研、聽取意見建議,代表們提出了《關於改善上理工周邊公共交通及非機動車出行的意見建議》《關於推動上理工至228街坊路段環境升級的意見建議》等一系列意見建議,均得到了楊浦區相關職能部門的回應。
“學校在師生的建議、代表的協調下,還開設了一個‘上理12345’投訴平台。學生通過這個渠道提出問題以后,涉及到的各個部門包括輔導員、學院領導都能看得到,然后相關部門需要及時作出反饋,最后必須學生接受才算辦結。之前有宿舍空調需要維修,但空調售后電話都在推脫,后來在‘上理12345’上面一提交,半小時就有人來維修了。”區人大代表、上海理工大學管理學院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博士研究生程友鳳告訴記者。
課余碎片化時間“交流暢談”
長白新村街道在上海理工大學設立楊浦區第一家建在校區的人大代表聯系點,是推動楊浦全過程人民民主實踐的有效之舉、創新之舉。
據了解,上海理工大學人大代表聯系點,是長白新村街道“1+2+9”人大代表“家站點”組織體系和空間布局中的重要一環。“上海理工大學人大代表聯系點是為維護學校教職員工師生們的權益,推動上海理工大學環境建設,彰顯人大代表擔當作為的橋梁、載體、園地,是聽取民意的場所和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平台。”人大長白新村街道工委副主任,二級調研員黃才友介紹。

“長白新村街工委也依托聯系點的地理優勢,結合師生作息規律,讓人大代表利用課余碎片化時間開展‘無形’接待,在與教職工師生們的輕鬆暢聊、閑暇交談中,收集最真的意見建議。”黃才友說。
(來源:上海楊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