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域鐵路機場聯絡線建設有最新進展,兩座超深車站主體結構順利封頂

上海申鐵投資有限公司介紹,近期,隨著2區最后一方混凝土成功澆筑,上海市域鐵路機場聯絡線4標華涇站主體結構順利完成封頂,標志著車站全面進入附屬結構施工階段。這是機場聯絡線開挖最深的車站,也是目前上海開挖深度最深的在建車站工程之一。同時,近期,上海市域鐵路機場聯絡線6標三林南站主體結構也順利完成封頂,標志著車站全面進入附屬結構施工階段。這是機場聯絡線體量最大的車站,也是目前上海體量最大的在建車站工程之一。
據悉,機場聯絡線全長68.6公裡,途經閔行、徐匯、浦東新區3個行政區,全線共設9座車站,列車最高運行時速可達160公裡。項目建成后,虹橋和浦東兩大綜合交通樞紐間運行時間可控制在40分鐘左右,與多條既有及在建軌道交通實現換乘,方便沿線市民和旅客出行。詳見↓
機場聯絡線4標
華涇站主體結構順利封頂
▲ 華涇站效果圖
華涇站位於閔行區梅隴鎮華展路平馳路交叉處南側,為地下四層側式車站,設置2個出入口,具備與地鐵15號線、在建19號線換乘條件,車站總長約563米,基坑開挖最深處約44米。
華涇站基坑標准段開挖深度約38米,設置8道混凝土支撐﹔西端頭井開挖深度43米,東端頭井開挖深度44米,均設置9道混凝土支撐,開挖土方量72萬立方米。
其中,1區和3區基坑分別於2022年8月5日和2023年3月27日完成結構封頂,2區基坑目前正在進行頂板上景觀基礎及頂板防水施工。
在建設過程中,項目團隊將鋼筋籠在地面胎模上制作成型,關鍵部位採用氣體焊接確保精度﹔應用最新MC128銑槽機“抓銑結合”交替式成槽,全程進行不間斷檢測,以1/1000垂直度,完成最大深度107.5米,共321幅地下連續牆施工作業。
在圍護結構施工階段,不同於過去“地下連續牆加內支撐”的體系,借鑒基坑工程中液壓鋼支撐與建筑工程中整體滑模的技術理念,將兩種技術相互結合,形成一種整體滑降式預支撐系統,由鋼框架支撐模塊、千斤頂液壓系統模塊、豎向滑降模塊及監測控制模塊四大模塊組成,通過該系統可實現主動支護,每層支撐(鋼筋混凝土)從開始施工到形成支撐作用期間,地牆變形從常規5至10毫米減小為3至5毫米,在有效提升施工效率和質量的同時,確保了施工安全,保障項目有序推進。
機場聯絡線6標
三林南站主體結構順利封頂
▲ 三林南站效果圖
三林南站位於浦東新區S20外環高速與浦星公路交叉處西南側,沿S20外環高速呈東西走向,為地下四層雙島四線車站,設置12個出入口,具備與在建19號線換乘條件,車站總長約667.5米,總建筑面積90474平方米。
三林南站基坑標准段開挖深度約36.33至37.30米,設置7道混凝土支撐﹔西端頭井開挖深度41.32米,東端頭井開挖深度42.61米,均設置8道混凝土支撐,開挖土方量85萬立方米。
其中,3區和1區基坑分別於2023年4月20日和5月23日完成結構封頂,2區基坑目前正在進行支撐架拆除、首道支撐拆除及二次結構作業。
為嚴格控制基坑開挖過程中的變形風險,項目團隊在基坑內深度24米的第五道支撐位置,通過使用自主研發的混凝土支撐伺服系統,有效減小了基坑變形系數。此外,在實施基坑降水中,還採用懸挂帷幕降水智能化管理平台,通過現場的水位、水量自動化採集與監測系統服務器,為監管降水工程提供便捷、准確信息,有效閉合監管漏洞。
機場聯絡線全長68.6公裡,途經閔行、徐匯、浦東新區3個行政區,全線共設9座車站,列車最高運行時速可達160公裡。項目建成后,虹橋和浦東兩大綜合交通樞紐間運行時間可控制在40分鐘左右,與多條既有及在建軌道交通實現換乘,方便沿線市民和旅客出行。同時,還將進一步增強浦東和虹橋綜合交通樞紐對長三角區域的輻射作用,服務長三角城市群,為提升上海全球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落實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提供有力支撐。
資料:上海申鐵投資有限公司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