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城市樣板間”228街坊,如何跨越70年走進我們的生活?

“隻見一輪落日照紅了半個天空,把房屋后邊的一排柳樹也映得發紫了。和他們房屋平行的,是一排排兩層樓的新房,中間是一條寬闊的走道。”上海是全國第一個工人新村誕生的城市,在小說《上海的早晨》中,曾這樣描繪當時的工人新村。
位於楊浦區長白新村街道的工人新村228街坊,是1952年上海興建的第一批“二萬戶”工人住宅之一,跨越70年歷史,這裡最終迎來新生,它曾經是產業工人翹首以盼的“新居”,如今是人氣高漲的全齡友好“15分鐘社區生活圈”聚集地。

在228街坊整體風貌的改建過程中,楊浦區邀請了曾負責衡復片區整體城市更新的上海交通大學王林教授、安墨吉薛鳴華總設計師團隊參與228街坊整體公共空間提升工作,以重現風貌、重塑功能、重賦價值為引領,將物理空間的改造和公共服務的植入有機結合起來,積極探索打造“人民城市樣板間”,將228街坊打造成一個留存歷史與記憶、傳承光榮與夢想,集生活、商業、文化和休閑等公共服務為一體的新型智慧社區。
重現風貌,修舊如舊,留住“鄉愁”
2023年5月,當228街坊煥新歸來,老居民王莉敏首次踏進這裡感到無比驚喜,“自從嫁到228街坊,在這裡一住就是三十年,沒想到自己生活過的地方能被完整保留下來。”她感覺這裡處處都保留了“家”的影子。綠草地、紅窗棱,228街坊帶著來訪者走進跨越70年的城市記憶中,這裡修舊如舊的建筑肌理,使人們一看到就回想起那個火紅的年代。

低低矮矮的兩層樓“二萬戶”如今看來非常特別,其實是在當時經濟條件有限的情況下,出於“經濟、合用”的考量,以蘇聯集體農庄住宅為藍本進行的設計。這樣的房屋樣式既節約土地又節省材料。每單元可住10戶,1室至5室在一樓,6室至10室在二樓,煤為五家合用,解決了2萬戶家庭的居住困難,而這也是“二萬戶”名稱的由來。
“把最好的資源留給人民,人民需要什麼我們就設置什麼。”長白新村街道黨工委書記孫輝回憶道,在聽取意見過程中,相關專家和居民代表建議對228街坊12幢兩萬戶老房子“征而不拆、保留記憶、留住鄉愁”,同時植入一些社區商業和服務功能。

2017年,上海城市舊區改造的指導思想從“拆改留並舉,以拆為主”向“留改拆並舉,以保留保護為主”的轉變。2018年開始,科創集團對長白228街坊建設方案進行優化設計,原方案的地塊容積率大幅下調,通過保留與修繕、合並與復建,重現12幢老房子的建筑肌理和歷史風貌。在開展整體城市更新提升方案設計前,楊浦區會同提升團隊,經過對228街坊的歷史進行一輪梳理后,將完整保留街區70年歷史共生的特色風貌環境作為打造核心。

如今的228街坊正是在這樣修舊如舊、最大程度留住“鄉愁”的核心理念下被精心打磨而成。據安墨吉薛鳴華總設計師團隊透露,基於50、90、20年代“三世同堂”的特色視角,開創設計了228街坊特色標識logo,打造228特色品牌符號,強化區域的獨特性。

同時,在街坊設計置入老工人新村入口標識牌坊及地面文化標識,通過具有歷史記憶的城市標識,喚醒人們的歷史記憶。極具特色的文化符號和具有歷史記憶的精神堡壘,在視覺上給人一種非常強的空間標識記憶,這不僅提升空間環境景觀,更傳承歷史文化精神。
重塑功能,打造全齡友好“15分鐘幸福圈”
2023年初,長白新村街道向周邊社區居民發放了1300份調查問卷,聽取居民建議,在保留“鄉愁”的基礎上,社區食堂、淨菜超市、平價健身、公共綠地都成為了居民的熱切盼望。

為了在保留城市肌理,留住“鄉愁”的同時,引入普惠民生功能、打造“15分鐘社區生活圈”並實現“重塑功能”的目標,楊浦區會同提升團隊開展內部景觀提升、打造一體化外部景觀,努力打造一個功能配套兼具的新時代人民城市幸福社區。

公共綠地成了設計師團隊最先考慮的民生亮點,“在后期的二次提升過程中,區綠化市容局和安墨吉設計團隊結合美麗街區和開放性園區的概念,在綠化設計上提出了指導性建議和意見。勞模廣場和綠植設計都是按照群眾的喜愛和需求來呈現的。現在,大家都稱228街坊為‘社區中的花園,花園中的社區’。”228街坊工作人員說。
“工人新村作為一種獨特的集居形式,體現了田園城市的理想,蘊含著人民對於美好生活的願景,必須在工人新村原有的綠化基礎上進一步提升。”設計師團隊相關負責人說道。

於是,團隊從田園城市塑造的角度出發,挖掘區域空間及人文精神,以228街坊內部花園環境的塑造作為本次提升的重要策略。利用木質圍欄與綠化景觀結合,打造了具有傳統風貌的花園庭院景觀,為周邊居民提供了漫步、遛娃的好去處。同時,依據建筑空間與功能,設置花園外擺,加設座椅、平台、廊架,形成共享休憩的活力空間,提升整體環境景觀品質。此外,結合街坊中心大草坪空間,通過置入露天電影、戶外兒童足球場、景觀廊架、中心舞台等功能,將共享與花園的理念結合,打造一個功能復合、環境優美的工人新村共享交流中心。

除了綠化之外,設計師團隊以街區整體精細化設計理念為基礎,對街區外圍環境提出了整體提升策略,並以城市更新整體提升方案為依據,嚴格把控其他項目的設計方案與實施,協調統一整區域的空間環境。將228街坊的品牌外延,結合街區精細化景觀提升,對周邊住區建筑、沿街建筑立面、圍牆、街道平面、公共空間綠化、城市家具、店招店牌等提出針對性的設計策略,大幅提升沿街立面品質。同時,團隊還提出對現狀沿街的兩處變電站建筑的立面優化改造,旨在將環境中原本的負面環境轉換成為可休憩、可欣賞、可互動的城市公共空間。
這樣精細化、高標准的整體提升,為實現“15分鐘社區生活圈”充分創造了一流的硬件基礎。從社區食堂、餐飲、酒吧到咖啡店、健身房、社區工坊,讓周邊社區全年齡段居民都滿意的業態正在228街坊不斷迭加。
重賦價值,成為城市更新的“煥新”典范
漫步在228街坊,可以感受到老記憶和新生活並存,看到老居民和新青年擦肩,在城市更新的不斷推動中,楊浦區始終立足當前和長遠,兼顧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統籌保留保護和開發利用,為老建筑“重賦價值”。

“煥新”的意義不僅在於物理空間的更新改造,更在於為創新發展煥發新生機、注入新活力。228街坊正是這樣的“煥新”典范。這裡曾是解決產業工人居住難題的工人新村,如今積極響應楊浦區人才安居工程的推進。

“創寓228”保障性公寓包含450套標准化保障性長租公寓,自從2023年5月試運行至今,公寓入住率已達96%,主要入住群體涵蓋市區兩級各類人才、重點企業員工,為創新主體打造宜居安居的城區環境,讓楊浦始終充滿生機、充滿活力。
從“工業楊浦”到“創新楊浦”,228街坊也走在創新發展再出發的新征程上,歷史的厚重與文化的溫暖在這裡交融。隨著人們精神文化需求不斷增加,打造精神文化高地成為街道的新課題。未來,228街坊有形態豐滿的建筑風貌,更有為全年齡人群打造多彩的文化生活空間。此外,還將打造以228街坊為核心的長白文化新地標,推出228“商業+公益”系列IP,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發展,進一步打造成為更具人文關懷、審美品位、文化內涵、服務效能和社會影響力的百姓“文化會客廳”,賦能楊浦創新發展,成為城市更新的“煥新”典范。
(來源:上海楊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