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金融業助力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系列訪談
上海農商銀行顧建忠:持續深耕科創金融,為經濟發展提供高質量金融服務
2023年10月召開的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明確了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重點,要求“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
上海作為我國最大的經濟中心城市和長三角一體化的龍頭,具有國際金融中心和全球科創中心的“雙中心”戰略定位。金融如何服務好實體經濟,如何助力科創企業,對於身處上海的各金融機構而言,無疑既是轉型方向和發展機遇,也是責任在肩。即日起,人民網在上海推出“上海金融業助力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系列訪談,聽聽各大金融機構怎麼想、如何干。
截至2023年9月末,科技型企業貸款規模已近900億元,累計服務科技型企業超6700家!這是上海農商銀行給出的科創金融業務最新成績單。
一家“三農”特色明顯的地方商業銀行,何以能在科創金融領域闖出一片藍海?在助力科技型企業發展之路上,上海農商銀行又有著怎樣的思考和判斷?
“做科創金融要耐得住寂寞,沉得下心,有超越利潤之上的更高價值追求,也要有一定的情懷以及舍我其誰的擔當。”近日,上海農商銀行行長顧建忠在接受人民網記者專訪時坦言,為滿足科技企業多層次、全方位的投融資需求,銀行積極開展科創金融產品及服務創新,並提出“科創更前、科技更全、科研更先”,積極組建科技金融生態圈,真正賦能科技企業,助力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上海農商銀行行長 顧建忠
一家農商行,為何重點發力科創金融業務?
上海農商銀行作為立足上海的本地法人商業銀行,是一家開在科技園區裡、市民身邊、田間地頭的銀行。提出要推動“科技—產業—金融”的良性循環,並把科創金融業務作為一個重點發展方向,是出於怎樣的考慮呢?
對此,顧建忠坦言主要出於三方面考量,“首先是時代賦予的使命”。在他看來,近年來隨著“大零號灣”科創灣區蝶變新生、張江高科從“創業苗圃”轉向“科創雨林”……上海科創中心建設正蹄疾步穩。
“作為國有金融機構應當心懷‘國之大者’,我們明確了‘普惠金融助力百姓美好生活’的使命,制定了‘五大金融服務體系’,包括‘以科創金融為特色的科技金融服務體系’。我們主動擔當,積極融入上海社會經濟發展大局之中,聚焦重點前沿產業和科創企業,加快形成科創型綜合金融服務體系,發揮金融推動核心技術的創新研發、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的積極作用,以實現‘科技—產業—金融’的高水平循環,同時也為自身把握時代機遇、實現高質量發展打下基礎。”顧建忠說。
“其次是歷史帶給我們的積澱。”早在2009年,上海農商銀行就前瞻布局,成立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中心,開啟聚焦科技型企業培育的發展歷程。科創金融成為上海農商銀行立行以來持續深耕的領域。
2012年,上海農商銀行成立了滬上首家科技專營支行——張江科技支行,專注為集成電路、生物醫藥等“硬科技”行業提供金融服務。
十年磨一劍。如今的上海農商銀行,早已在科創金融領域拓出一片藍海。“目前支行貸款余額超百億,超七成科技型企業獲得高新技術、科技小巨人、專精特新認証以及入選科創板上市培育庫。從2020年至今,在同業7家科技支行中,張江科技支行科技型企業貸款余額及戶數的佔比連續4年保持領先。”顧建忠說。
2018年上海農商銀行啟動“鑫動能”戰略新興客戶培育計劃,標志其科創金融從單一信貸產品步入全面綜合服務的新發展時期。之后又兩次升級,目前“鑫動能”已進入“3.0”時期,以生態圈的模式致力成為科創企業的伙伴型銀行。
2023年6月,上海農商銀行科技金融事業部正式揭牌,成為上海地區銀行業首個總行級的事業部。科技金融事業部的成立將成為全行科技金融發展重要的助推引擎。
“第三,這也是我們自身高質量發展的選擇。”顧建忠表示,銀行機構在改革開放市場經濟轉軌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當前外部環境發生重大變化,傳統發展模式已不滿足經濟高質量發展需要——隨著經濟轉型升級和產業結構調整,傳統行業的融資需求正在收縮,與此同時,在利率市場化的背景下,息差不斷收窄,銀行盈利空間不斷被壓縮,開拓科技金融是我們突破自身發展瓶頸、實現轉型發展的必然選擇。
如何“用科技的眼光”來看待科創企業和產業?
近年來,上海農商銀行科創金融服務成效顯著。科技型企業貸款規模從2018年約200億元人民幣到現在已經達到900億元左右。
據介紹,截至2023年9月末,上海農商銀行科技型企業貸款余額860億元,累計服務科技型企業超6700戶,服務全市超過30%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和近50%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科技型貸款規模位居全市前列。
科創金融,難點在於如何平衡收益和風險?那麼,上海農商銀行是如何破局的?又是如何創新體制機制的?
“我覺得成績的取得與我們科創金融的‘思維方式’有關,要破解科創企業缺乏抵押物的信貸難題,真正做好科技金融,關鍵是學會用科技的眼光來看待科技企業、科技產業,也就是落實‘創投型’信貸思維。”
顧建忠認為,“科創金融路徑需要兩個重塑,一是重塑風險評價邏輯,二是重塑風險收益平衡邏輯。”上海農商銀行從看抵押、看現金流、看過去的傳統業務思維,轉變為看技術、看團隊、看未來的創新發展視角,專注企業的股權投資可獲得性、研發能力、商業模式、技術優勢、團隊能力等多重因素,聚焦企業成長性和持續經營能力。
顧建忠坦言:“重塑科創企業的風險評價邏輯非常重要。而在工作開展過程中除了創新思維還要有戰略思維,不應被局限於短時期的風險和得失,要重塑科創金融的風險收益平衡邏輯,不以單筆貸款回報得失來衡量與企業的合作價值,要從更多的維度重估業務組合的整體收益,同時也要遵循當下價值創造、長遠戰略孵化的經營戰略,拉長時間,綜合考量科創企業未來成長帶來的巨大合作空間。”
為了更好地服務科創企業,上海農商銀行在體制機制方面不斷創新。
一方面,上海農商銀行打造“鑫動能”科創金融服務品牌。秉承“科創更前、科技更全、科研更先”的服務理念,2018年“鑫動能”戰略新興客戶培育計劃正式啟動,標志著上海農商銀行科創金融服務進入從產品到服務,從單一信貸到綜合賦能的新發展時期。
作為上海農商銀行服務科技型企業的重要抓手,“鑫動能”歷經1.0時期的“一鑫二專三支持”與2.0時期的“一鑫四翼”,2023年3月,再次升級至3.0,旨在進一步突出投商行一體化,甄選出一批“種子企業”,培優、育強更多早中期科創企業,聚焦科創生態系統融合,搭建以科創企業為核心的合作生態圈——“鑫生態”,圍繞科創企業“銀種子”“金種子”“鑫種子”“擬上市”“已成熟”五大成長階段的不同需求量體裁衣,提供“五專服務+六維賦能”,致力成為科創企業的伙伴型銀行。
截至目前,“鑫動能”庫內企業超900家,庫內上市企業超90家,擬上市企業已達90家,培育庫科創企業孵化作用、高成長企業資本市場服務能力更加突出。
另一方面,上海農商銀行還形成適合科創金融組織架構體系——“1+1+13+N”:自上而下從總行投資銀行部到全市首家科技金融事業部再扎根遍布上海的13個科技金融承載區,開立科技金融特色支行﹔最后以點帶面,擴展至更為下沉的一級分支機構,三年內將形成一支300人左右的專職、專業、專注、專責科創金融服務隊伍。
“以張江科技支行為例,我們首先注重增加專業人才——從2019年開始,支行從不到40人增加到80多人,其中三成以上是物理、化學、醫藥等非金融專業人才。他們發揮自身專業特長,貼近科創行業,讓我們的科創金融服務更貼合需求。同時,我們也為這些專業人才配備相適應的評價、薪資體系,激發潛力。”
顧建忠表示,上海農商銀行組建專業的經營團隊和研究團隊,針對高端制造、生物醫藥、人工智能等領域設立涵蓋總分支行、前中后台的10個戰略新興行業兼職研究小組,同時要培育一支熟練掌握銀行創新型服務產品和方案的高質量科技金融專精服務團隊,引入價值投資理念,突破銀行傳統信貸觀念桎梏,強化動態風險管理,提升專業經營能力,以破解科技企業無抵押物,科技企業難以甄別等難點。
如何“股債聯動”,助力科創企業釋放創新策源力?
長三角三省一市GDP總量約佔全國四分之一,肩負著國家重大戰略使命。2022年,央行八部委聯合印發長三角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總體方案,科創金融已成為長三角產業發展的驅動引擎。
上海農商銀行作為扎根上海、輻射長三角地區的區域性銀行機構,如何發揮優勢,以金融助力科創、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我用八個字概括:提升、更前、創新、協同。”顧建忠表示,上海農商銀行以此為指引,採用“股債聯動”方式進一步“向早、向小、向硬”。
一方面上海農商銀行與投資機構在基金基礎服務、項目投資服務、被投企業賦能的培育等方面要開展全面合作。“長三角是中國創投機構最熱門的目的地之一,我們要不斷探索和迭代與投資機構的聯動內涵,推動債權融資向股債融資相結合。”
2023年,上海農商銀行試點“鑫聯貸”產品方案,有PE、VC對優質科創企業的專業化研判視角。同時借力政府引導基金、產業投資基金等,聚焦戰略性新興產業,瞄准卡脖子顛覆性技術,將金融服務滲透至關鍵產業鏈上下游的方方面面,打通全產業鏈的資金融通,助力科創企業釋放創新策源力。
另一方面,上海農商銀行加強與科技企業孵化器合作,圍繞科創企業的金融需求靠前發力。2023年,圍繞生物醫藥領域設立了若干“鑫孵化”基地,批量服務符合雙方要求的早期科創企業。“未來將這個模式復制到三大先導產業其他重點科技領域,打造科技創新早期孵化平台,越是向小向早,風險越大,但這也是我們越應該做的。”
同時,上海農商銀行從企業綜合需求出發進一步加強生態化賦能。“支持科技創新光靠一家銀行不行,必須是一個整體的生態圈,包括技術側、資本側、配套側。”顧建忠表示坦言,上海農商銀行也正從信貸資金供給商向科技型企業一站式綜合服務商轉型,聯合外部機構打造服務科創企業的合作生態圈——“鑫生態”。“我們著眼上海先導產業、重點產業、未來產業等重要產業賽道,2023年開展了‘鑫動能’領航計劃系列賦能活動,通過產業沙龍、銀基創接匯等專題活動,為客戶提供上下游資源撮合、投資機構引薦等服務,旨在形成金融、科技、產業的良性循環。”顧建忠表示,“2023年,我們發布了《科技金融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將聚焦上海市未來產業賽道,全力做好科技金融服務工作。”
面對未來,顧建忠並不諱言“創新之路充滿荊棘”,但堅信“未來前景會越來越好”,同時也期待能夠得到更多方面的鼓勵和支持,以及更多合作伙伴的攜手並肩,共同助力科創企業、賦能經濟高質量發展。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