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要聞

上海市普陀區在萬裡街道建設新業態新就業群體黨群服務中心,迄今服務新就業群體及周邊居民約28萬人次

城市有溫度 發展添活力(人民眼·推動城市可持續發展③)

本報記者 巨雲鵬
2024年01月12日09:10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圖①:外賣配送員張文強在上海市普陀區萬有引力黨群服務中心內的圖書閱覽室選書。
  圖②:萬有引力黨群服務中心俯瞰。
  圖③:外賣配送員們在萬有引力黨群服務中心內的錯峰食堂用餐。
  圖④:外賣配送員在萬有引力黨群服務中心內的換電站更換電動自行車電池。
  以上圖片均為王初攝

  引子

  冬日夜晚,外賣配送員張文強和往常一樣來到萬有引力新業態新就業群體黨群服務中心(以下簡稱“萬有引力黨群服務中心”)歇腳用餐。這個位於上海市普陀區萬裡街道的黨群服務中心,佔地面積近3900平方米,集食堂、籃球場、閱讀室、換電站、無人超市等21個功能區於一體,自2022年11月建成以來累計服務新就業群體及周邊居民約28萬人次。

  近年來,隨著信息技術的進步和經濟發展的轉型,我國勞動者就業結構和方式悄然發生變化。第九次全國職工隊伍狀況調查結果顯示,全國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已達8400萬人,佔職工總數的21%。普陀區是上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較集中的地區之一,區內工作生活的快遞員、外賣配送員等新就業群體人數超過1萬人。

  習近平總書記2023年11月28日至12月2日在上海考察時指出:“城市不僅要有高度,更要有溫度。我們的社會主義就是要走共同富裕的路子。外來務工人員來上海作貢獻,同樣是城市的主人。”

  城市有溫度,發展添活力。近年來,普陀區萬裡街道著力做好新就業群體的思想引導和凝聚服務工作,依托萬有引力黨群服務中心,積極推動新就業群體融入城市社區,參與共建宜居宜業的活力社區。2023年10月,在全球可持續發展城市獎(上海獎)頒獎活動暨2023年世界城市日中國主場活動開幕式上,由上海市與聯合國人居署、國際展覽局共同編寫的《上海手冊:21世紀城市可持續發展指南》發布,萬裡街道生態活力社區等案例入選。

  近日,記者蹲點萬有引力黨群服務中心,以此為樣本,解剖麻雀,調研普陀區提升城市溫度、激發社區活力的探索。

  

  一個愛心接力站

  餓了能就餐、累了能歇腳、充電能保障,靈活就業者有了安心等活的好去處

  冬雨淅瀝,夜色漸深,張文強送完已接的最后一單外賣時,已近晚上9點。感覺肚子餓,他暫停接單,將車徑直騎至萬有引力黨群服務中心,走進位於二樓的萬裡街道舒心灣新業態新就業群體黨群服務中心戶外職工愛心接力站(以下簡稱“舒心灣戶外職工愛心接力站”),專為外賣配送員提供延時用餐服務的錯峰食堂還很熱鬧,售餐區內菜品豐盛、熱氣騰騰。

  “我要花菜、西紅柿炒雞蛋,再加個雞腿。”接過廚師遞來的餐盤,張文強就近找個靠窗的座位,又給自己盛了滿滿一碗米飯。“599元的包月套餐,先吃后付。每天提供中午、晚上兩餐,葷素搭配,平價實惠。”張文強說,正常的用餐時段正是外賣配送高峰期,配送員送餐結束時,往往過了飯點,許多餐館已經打烊,過去晚餐經常隻能將就著啃口面包或吃盒泡面。

  “配送員每天穿梭在大街小巷,隻為將餐食准時送達,自己卻沒時間吃飯,我們有責任幫他們解決就餐難題。”萬裡街道辦事處副主任董煒介紹,普陀區的快遞員、外賣配送員等新就業群體人數超過1萬人,其中萬裡街道轄區內有1500多人。

  2022年11月,萬有引力黨群服務中心落成。萬裡街道針對外賣配送員用餐時間不規律的特點,支持第三方機構上海成愛物流有限公司負責運營這間錯峰食堂,嵌入舒心灣戶外職工愛心接力站開展服務。

  錯峰食堂營業時間靈活,不僅錯時為配送員提供午餐、晚餐,還安排人員24小時值守,確保配送員來了就有熱飯熱菜吃。上海成愛物流有限公司負責人張磊說,每天下午1點半和晚上7點半以后,配送員們一撥一撥從四面八方趕來,80多平方米的食堂內也熱鬧起來。

  錯峰食堂價格實惠親民,不僅有包月套餐,還有管吃飽吃好的10元一頓便餐。“每天菜品不重樣,葷素搭配有營養。”張磊說,食堂夏天還會熬制綠豆湯,推出2元一瓶的冰可樂等飲料,確保配送員們吃得好也吃得起。

  “在錯峰食堂用餐,我們暖胃又暖心。”張文強說,不管多晚,這裡都有一盞燈為配送員而亮。有一次,張文強晚上9點多來到食堂准備吃飯,還沒吃上又有訂單進來﹔等送完單已近11點,再回到錯峰食堂,工作人員仍在值守。

  用餐只是外賣騎手們在萬裡街道收獲的眾多暖心服務之一。隨張文強步入萬有引力黨群服務中心,40多座色彩繽紛的集裝箱“小屋”錯落分布,構建出21個功能多樣的服務空間:

  紅色外表的主體建筑集合了活動室、會議室、辦公室等場地﹔粉色的小箱體建筑是萬裡街道健康驛站﹔橙色的寬箱體建筑是電動車充(換)電站﹔地面被刷成藍色的共享籃球場,每天上午面向外賣配送員等免費開放……

  “餓了能就餐、累了能歇腳、充電能保障,靈活就業者有了安心等活的好去處。”張文強說,舒心灣戶外職工愛心接力站內設有冰箱、微波爐、手機充電線、應急藥箱等便民設施,為戶外職工提供休息就餐、娛樂運動、閱讀學習、醫療問診、政策咨詢等多方面服務。

  “這些服務項目都是在充分調研基礎上,根據新就業群體工作生活中的實際訴求設置的。”普陀區委組織部組織建設科科長崔寅介紹,2021年、2022年,普陀區委組織部連續兩年會同互聯網平台企業,以區內的外賣配送員為主要對象,開展了解新就業群體工作和生活需求的專題調研。翻開新就業群體訴求調研統計表,根據1700多名調研對象的反饋,休息、吃飯、手機充電、電動車充換電等服務需求排列在前。

  如何把新就業群體的訴求解決在一線?普陀區委組織部和萬裡街道在調研中發現,上海成愛物流有限公司租賃的新村路661號,本就是一個外賣配送員的工作站點,空間也比較大,於是決定由萬裡街道與成愛物流有限公司合作,將這裡改造成為面向新就業群體的“一站式”黨群服務綜合體。

  利用舊停車場和快遞堆物場空間,聚焦破解新就業群體“生活、辦事、保障、樂活、發展”等方面的急難愁盼問題,2022年11月8日,上海首個新業態新就業群體黨群服務中心——萬有引力黨群服務中心正式開張。迄今,萬有引力黨群服務中心累計服務新就業群體及周邊居民約28萬人次。

  前不久,全國總工會發布2023年“最美工會戶外勞動者服務站點”名單,舒心灣戶外職工愛心接力站榜上有名。在上海,自2018年起,“戶外職工愛心接力站”連續3年被列為市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目前全市已有戶外職工愛心接力站逾1100家,服務快遞員、外賣配送員等戶外職工逾200萬人次。

  一個治理共同體

  人人參與、人人負責、人人奉獻、人人共享,“雙向奔赴”匯聚活力社區的動力之源

  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設置健康服務點,開展健康講座、義診等﹔中國鐵塔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西區分公司設置充電樁和換電櫃,方便外賣配送員給電動車充換電﹔上海成愛物流有限公司除運營錯峰食堂,還提供十幾張床位,每張一天收費30元,供一時找不到住處的外賣配送員臨時居住……在萬有引力黨群服務中心,新就業群體享受到的種種服務背后,是一個個黨建聯盟成員單位的助力。

  “萬裡街道統籌區域黨建聯盟資源,調動轄區內86家各類事業單位、國有企業、‘兩新’組織、居民區等黨組織積極參與,為新就業群體提供服務。”萬裡街道黨工委書記羅艷說。

  “儂好,儂額外賣到了。”走進萬有引力黨群服務中心活動室,記者被一聲聲上海方言所吸引。不少外賣配送員、快遞員正跟著老師認真學習上海方言。“這是我第四次來滬語課堂了,從一開始學字詞,到這次學句子,我已經能講不少常用的上海話了。”菜鳥驛站小哥陳雙雙說,這裡學的上海話很實用。

  “我們在走訪調研中了解到,新就業群體學習上海方言和英語的意願比較強烈,我們精心設計了上海方言和英語教學系列課程,幫助小哥們更好地融入城市,提升服務水平。”負責管理萬有引力黨群服務中心的萬裡街道社區黨群服務中心主任何海英說。

  “黨群服務中心建在騎手驛站裡,關懷送到新就業群體心坎上,我們流動黨員也有了‘家’。”作為一名有著17年黨齡的黨員,張文強感觸頗深。

  2021年11月,張文強供職的餓了麼平台母公司拉扎斯網絡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在普陀區成立了該公司首個面向配送員的流動黨支部——拉扎斯網絡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藍騎士黨支部。萬有引力黨群服務中心建成后,普陀區委組織部協調藍騎士黨支部在這裡開展組織生活,包括張文強在內的37名支部黨員有了更近更方便的活動陣地。

  “新就業群體長期工作在‘雲’上、奔跑在路上,流動性強導致組織生活難開展。”羅艷說,是黨建聯盟成員的參與,帶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公共服務活動,讓黨組織“扎根”、黨員“歸隊”。

  前不久,藍騎士黨支部與上海市醫療急救中心西區分中心黨支部舉行黨建聯建簽約儀式,雙方將聯合對外賣配送員開展創傷包扎等急救培訓。簽約儀式現場,普陀區6名外賣配送員收到特別聘書,他們將作為社區急救志願者代表,在遇到突發情況時為社區居民提供急救幫助。“能成為一名急救志願者,我感到很榮幸。很高興在做好本職工作之余,還能為社區建設出一份力。”拉扎斯網絡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培訓專員宋增光說。

  從“流入”到“融入”,萬有引力黨群服務中心引導新就業群體組建志願服務隊,鼓勵他們在享受服務的同時積極“反哺”社區。如今,張文強每月都會抽出一些時間參與街道社區的黨群活動。他還時常在短視頻平台分享教老年人使用手機和線上訂票、網購的教學視頻,引導更多年輕配送員為社區老年人提供幫助。2022年,張文強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黨建引領,構建人人參與、人人負責、人人奉獻、人人共享的城市治理共同體。”羅艷說,萬有引力黨群服務中心把包括新就業群體在內的社區居民凝聚在一起,在“雙向奔赴”中匯聚起活力社區的動力之源。

  一個就業服務圈

  找工作更便捷,遇糾紛有人管,一站式服務打開穩就業、促創業、助企業的“綠色通道”

  人頭攢動的大廳內熱鬧有序,求職者緊盯著招聘信息牌。2023年11月29日,普陀區零工市場啟動揭牌儀式暨首場零工招聘會在萬有引力黨群服務中心舉行,10家企業帶來200多個招聘職位,吸引眾多求職者前來咨詢。

  “公司派單,線上接單,工費即時發放,用工形式靈活。”一家招聘企業的工作人員向求職者廖先生詳細說明用工和待遇情況,雙方很快達成用工意向。

  “零工市場設在新業態新就業群體黨群服務中心,主要面向靈活就業的新就業群體提供服務。”羅艷介紹,普陀區零工市場由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與萬裡街道聯合打造,搭建了靈活就業人員與用工主體、職業中介機構之間的線下用工服務平台。

  在萬有引力黨群服務中心,普陀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設置了社區就業服務站,綜合性一站式服務窗口日漸成為政務服務的延伸和前置。每個工作日,萬裡街道社區事務受理服務中心工作人員輪流到服務窗口值班接待群眾。

  “群眾在哪裡,就業創業的服務就送到哪裡。”萬裡街道社區事務受理服務中心工作人員陸瑜豪介紹,服務窗口建立了登記回訪制度,值班人員不能現場解答或辦理的各類事項,由專業人員根據登記信息一對一回復溝通。翻開登記表,陸瑜豪介紹,2023年8月,一名食品店店主來到萬有引力黨群服務中心咨詢創業補貼事宜,他根據對方留下的電話號碼聯系上對方,成功幫食品店申請到補貼。

  近年來,上海市先后出台穩就業相關意見、“15分鐘就業服務圈”社區就業服務站點建設指引等文件,將就業服務送到社區居民身邊。萬裡街道充分發揮萬有引力黨群服務中心的前端站點作用,系統推進社區就業服務站點建設,讓居民在家門口就能找工作、知政策。

  2022年,街道內一名就業困難人員的母親找到站點工作人員,希望能給兒子小劉找到一份合適的工作,給家裡增加一些收入。針對沒有工作經驗、就業存在一定困難的居民,萬裡街道創設街道見習崗位,讓就業人員在街道工作一線提升職業能力和溝通技巧,更好適應社會。見習6個月后,小劉應聘上社區助殘員崗位,負責向社區殘疾人宣講政策、協助申領補助等。如今,小劉已在這個崗位上工作一年多,為20多名殘疾人提供了相關服務。

  找工作更便捷,遇糾紛有人管。不久前,一名上崗不久的外賣配送員因故離職,離職時他對自己的收入產生疑問,認為公司在其工資中扣除租車費用不合理。在與用人單位發生多次爭執后,這名配送員來到萬有引力黨群服務中心反映問題。“得知這個情況后,我們第一時間回訪當事人,了解事情的來龍去脈。”萬裡街道社區事務受理服務中心副主任梁琳說,回訪中得知,這名配送員有個女兒在讀高三,家庭負擔比較重,“當時情緒很激動。”

  街道敦促用人單位派員到萬有引力黨群服務中心一站式矛盾糾紛調解中心處理,對配送員提出的工資差額部分以及租車費用進行材料核查,發現租車費用系雙方以口頭形式約定,並未在勞動合同中體現。“調解工作人員一方面建議勞動者合理降低訴求,一方面引導用人單位認識到合同細節上的疏漏,滿足勞動者的合理訴求。”梁琳介紹,反復溝通后,用人單位同意再補發600元工資,離職配送員表示願意接受,糾紛得到妥善化解。

  一站式服務打開穩就業、促創業、助企業的“綠色通道”。距離萬有引力黨群服務中心不遠處,是萬裡街道內較大的企業園區HRO(人力資源外包)創享天地,自2016年開辦以來,陸續吸引了160多家企業入駐園區創業、辦公。

  “我們不是簡單地出租場地、收租金,而是要打造一個人才社區。”HRO創享天地園區運營負責人戴瓊琪說,入駐園區的企業多是從事電子商務、在線教育、網絡娛樂等新業態企業。園區針對入駐企業特點,每月都會舉辦有關企業開辦、稅務、人才落戶等方面政策知識的沙龍活動,“沙龍上的講師來自街道一線工作人員,授課內容是穩就業、促創業、助企業的‘干貨’。”

  “為鼓勵創業,市裡有政策,創立3年內的小微企業等,滿足相應條件的,可以申請一定的社保費用補貼。”陸瑜豪被邀請來沙龍講課時介紹,不少初創企業專注於業務發展,沒有專門的人力、財務崗位,容易錯過好政策。

  “以前真不知道還有這麼一項補貼。”藍婧2022年從原單位辭職,與合作伙伴在園區注冊成立了一家互聯網企業。聽完陸瑜豪的講解,藍婧所在的公司有意申請這項補貼,但不熟悉填報流程,便向街道求助。陸瑜豪專門來到公司辦公室,一步步整理材料、上傳相關信息系統,最終幫企業成功申請到了補貼。“在街道工作人員手把手的幫助下順利享受到政策紅利,增強了發展信心。”藍婧說。

  憑借自身在人力資源管理方面的優勢,2023年4月,HRO創享天地與萬裡街道及附近的甘泉路街道共同舉辦聯合招聘會,組織的30余家單位准備了近百個職位,面向周邊的應屆畢業生、失業人員及特殊人群。職位覆蓋范圍廣、年齡跨度大,吸引了250多名求職者前來,現場收到簡歷150多份,達成就業意向的有50余人。戴瓊琪感慨:“園區與街道共建共享、相得益彰,街道活力更足,園區也發展得越來越好。”

  

  版式設計:沈亦伶

  《 人民日報 》( 2024年01月12日 13 版)

(責編:嚴遠、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