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

紅色法治文化新圖景,長寧這樣打造!

2023年12月05日11:02 |
小字號

近年來,長寧不遺余力地賡續、挖掘、重塑、弘揚紅色法治文化,讓“過去”與“今朝”碰撞、疊加、融合......如今,在長寧,紅色法治文化已經“活起來”,熠熠生輝。

賡續紅色法理,制度引領是關鍵抓手。一直以來,長寧高度重視紅色法治文化建設,利用好“一份規劃、一張清單、一個宣傳月”,從建立健全紅色法治文化建設的整體制度安排著手,尤其是在《區委宣傳部、區司法局關於在本區中開展法治宣傳教育的第八個五年規劃(2021-2025年)》中明確了加強“紅色業委會建設”、打造“紅色法治文化”等要求,為“十四五”期間紅色法治文化的深度推進明確了前進方向。

讓推動紅色法治文化學習的力量再強勁一點,長寧綜合運用“三個平台”力量,推動法治文化教育納入干部教育、國民教育和社會教育。

2021年以來,長寧已開展6次全區中心組學法,覆蓋約2400名領導干部。紅色法治文化不僅走近了廣大黨員干部,莘莘學子也不甘落后,他們就《未成年人保護法》提交的立法意見被國家採納,開創了中學生參與國家立法先河﹔華東政法大學原創大型話劇《立場》展現了中國共產黨人在法治建設中堅守的人民立場,走上國家大劇院舞台......活躍在街頭巷尾的“長寧區紅色法治宣講團”,發揮“老、中、青”三代紅色法治文化宣傳力量,打造一堂堂生動的“行走法治黨課”,在歷史與現實穿梭中,傳播紅色法治文化力量......

賡續紅色法魂,“傳承+實踐”缺一不可。傳承紅色法治文化精神,不斷豐富中國式現代化的長寧實踐,這塊紅色“試驗田”到底怎麼種?

作為凝聚力工程發源地,長寧擁有豐富的法律資源,為“凝聚力工程”打造成民生服務提質工程提供源源動力。依托“凝聚力工程”群眾工作方法和基層依法治理的深度融合,長寧發揮“常思源”公益法律服務團隊作用、全面推進“15分鐘公共法律服務圈”行動、在全市率先創設“社區專屬公証員”機制、“法律夜門診”十年如一日,可以說,基層的每一次嘗試,是長寧不斷的創新、磨練、精研。

以更好的法治環境,助力“凝聚力工程”成為基層治理的躍升工程,長寧放開手來、大膽嘗試。舉辦“黨群服務陣地助力民法典宣講簽約儀式”,50個基層法治觀察點覆蓋經濟發展、基層治理等9大領域,傾心打造覆蓋40個樓宇和園區的“享法議小時”黨建法治品牌......一個個精品項目“亮”出來,黨建陣地與法治陣地的融合更緊密,放眼望去,觸手可及的法治文化陣地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在居民面前,這正是基層依法治理各環節各領域全面進步、全面過硬的最美佐証。

當數字長寧20年積澱與紅色法治文化“碰撞”,火花有多美?長寧加大探索步伐、以數字蝶變,創新紅色法治數字應用,加速紅色法治軟實力持續躍升。從發布全市首個隨申辦法治文化地圖,到打造全市首個法治AR輕應用,再到推出全市首個系列紅色法治微視頻......多個“首個”,目光次次匯聚長寧,體現了長寧敢為人先的勇氣和善作善成的耐力。

紅色法治文化可以有多少種表達方式?或恢宏大氣,或格調清新,其實,“濃妝淡抹總相宜”,不拘一格的形式方能凸顯長寧的獨特視角。《與法有緣百年路》、我與憲法《七十封信》、《守法守滬 我愛上海》等系列紅色法治文化微視頻,以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精彩演繹百年大黨奮斗史中的法治故事。

賡續紅色法源,依靠的是人民群眾,受益的也是人民群眾。長寧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著力深化紅色法治文化“一帶三圈”整體布局,建立便民利民惠民的法治文化立體版圖。

法治蘇河“城市項鏈”,風景分外旖旎。對接上海“一江一河”謀篇布局,長寧連點成線、串珠成鏈,用“一帶”聯動水岸,先后推出蘇河華政段“一帶十景”和“中山公園碼頭——華東政法大學主題文化”線路,上線“紅色+法治”15分鐘社區美好生活圈文化賦能行動,為市民提供紅色法治文旅新體驗、新玩法。

與此同時,整條岸線立足蘇河治理紐帶,成長為長寧深化法治保障下的基層民主協商新范式。敞開互動窗口,吸引多元力量參與沿岸空間的規劃、建設、開放和管理,形成了中山公園法治微陣地、華院民主法治協商社區、東虹橋法律服務園區數字化升級、地鐵商圈普法等系列舉措,進一步打造校區、景區、社區、園區、商區“五區協同”的高品質法治濱水空間。

“家門口”的紅色法治文化同樣精彩紛呈,“三圈”貫通東西,串起了長寧東中西三個板塊的紅色法治文化推進重點,形成各具特色、互相支撐的紅色法治文化大格局。如東部以愚園路法治文化街區為代表,梳理中共中央上海局機關舊址、布爾塞維克編輯部舊址等紅色陣地,打造30個法治宣傳教育點,推出紅色法治歷史行走路線,全面展示紅色歷史中的深厚法治底蘊﹔中部以古北市民中心為代表,立足基層立法聯系點,不斷織密信息員、信息點、顧問單位、專家人才庫的聯系網絡,將“法言法語”轉化“群眾語言”,推動立法聯系點成為紅色法治普法點﹔西部則以數字司法所為代表,構建數字化調解室、多功能公共法律服務艙等應用場景,著力打造服務群眾的“24小時”“一站式”公共法律服務站,為“司法所、派出所、律所”三所聯動構筑新平台、拓寬新渠道,以數字化方式詮釋新時代的“楓橋經驗”。

如今,一幅極具長寧地域特色的紅色法治文化新圖景正緩緩展開。不僅如此,長寧始終把紅色法治文化作為貫穿法治建設的一根主線,在精雕細琢中,將持續推動法治城區、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取得新進步,為高質量發展、高效能治理、高品質生活的推進奠定更堅實基礎。

(來源:上海長寧)

(責編:唐小麗、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