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小區抓住“新”機遇,垃圾房改造“走新”更“走心”

根據《上海市生活垃圾分類精品示范居住區(村)建設工作方案》工作要求,定海路街道以“樹亮點、提品質”為目標,按照“精細分類、硬件達標、環境美觀、便民惠民、智慧管理、綠色引領”的原則,積極推進精品示范居住區建設工作。
“舊”小區抓住“新”機遇。此次升級改造的時運苑小區於1999年竣工,住戶共839戶。它有何特別之處?為何首選它作為定海路街道第一個垃圾分類精品示范居住區的建設點位?一起來看看↓
自上海市垃圾分類管理條例實施以來,時運苑小區便積極響應垃圾分類工作,在街道的指導下,形成了社區黨組織、居委會、物業公司、業委會、第三方社會力量的“五位一體”工作機制,先天管理條件成熟,居民參與度高。
對於此次垃圾分類精品示范居住區的建設工作,該小區表現出了極大的熱情。對此,街道城建中心牽頭設計單位、居委、物業一道,通過多輪實地考察與研究討論,根據建設要求、對箱房改造及系統集成建設方案不斷優化改進,力爭精益求精。
“新”顏值蘊藏“高”科技。根據要求,街道以五個精細化指標為主要抓手,同時融入獨特的創意,將小區垃圾箱房打造成一道靚麗的風景線。走近一看,映入眼帘的便是色彩繽紛的垃圾分類文化牆,周邊通過綠植花卉、宣傳標語、海報等設施,提升了箱房周邊的環境質量,更增添了親民度。
此外,箱房採用刷卡+感應式開門的設計,同時配備智能監控設備,實現小包垃圾落地、垃圾桶滿溢、垃圾混投、不分類投放行為等應用場景,強化了社區數字化監管水平,為后續社區生活垃圾網格化發現處置機制提供了支撐。
精品化改造“走新”更“走心”。垃圾箱房蘊藏了許多小細節,例如:雨水灌溉功能可以收集雨水灌溉周邊的綠植花卉﹔智能回收箱精細化了玻、金、塑、紙、衣投放區域﹔太陽能燈、自動感應洗手池、感應式移門等一系列便民配套設施,都讓居民們感嘆“這個垃圾箱房很高級。”
與此同時,小區還利用社區活動室設立了綠色環保小屋,定期開展垃圾分類科普、宣傳活動,提升居民的垃圾分類意識。在街道的指導下,居委與可回收物主體企業通過設攤回收、有獎兌換等方式,開展可回收物有償回收服務,進一步提升居民的知曉度、參與度和滿意度。

未來,定海路街道將繼續扎實推進垃圾分類精品示范居住區的推廣建設,積極打造新亮點,總結好經驗好辦法,凝聚起共建共治共享的強大合力,為社區居民打造宜居的美好家園。
(來源:上海楊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