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孩子們的“成長守護者” | 民生答卷②

今年1月,楊浦發布了2023年區政府要完成的與人民生活密切相關的實事項目,共計10類51項,主要涉及為老服務、教育服務、市政交通、舊房維護、便民服務、健康服務、平安建設等方面。這一件件關乎發展、惠及群眾的事都辦得怎麼樣了?一起來看看楊浦這份民生答卷→
7個街道的社區“寶寶屋”已基本建設完成,預計2023年底實現12個街道全覆蓋﹔新增普惠性托育點14個,可提供托額500余個﹔12個街道共開辦34個愛心暑托班﹔為24名義務教育階段家庭監護缺失或不當的兒童提供支持服務﹔為30所中小學校進行廁所升級改造﹔為全區中小學生提供一年四次視力監測服務……盤點2023年楊浦教育服務實事項目的推進過程,正是一個又一個優質普惠的服務內容,實實在在地解決了親子家庭的生活煩惱。

“家有小寶,不到三歲還不能入園,讓老人帶怕增加負擔”“家裡雙職工,平時還好,一到寒暑假,孩子就沒人管”……如今,這些困惑著許多家庭的難題,在楊浦得到細致周全、落到實處的“解答”。
幼童的呵護:
年底實現“寶寶屋”12個街道全覆蓋
近日的一個上午,在撫順路上的四平路街道“寶寶屋”內,十幾個萌娃正坐在家長的懷抱裡,跟著老師讀繪本《猴子撈月》。孩子們瞪大眼睛,隨著故事的跌宕起伏而驚奇、歡笑。
經過兩個多月的試運行,四平路街道“寶寶屋”已經正式開啟,轄區內的居民隻要在隨申辦上申請預約,即可將寶寶送到這裡免費享受專業人員的照護。“寶寶在這裡可以交到很多朋友。”一名家長表示,沒想到“寶寶屋”還有老師一起帶著孩子學習玩耍,這對小朋友的成長特別有幫助。

“寶寶屋”是楊浦為滿足嬰幼兒家庭對社區托育服務的需求,於今年新解鎖的“花式帶娃”新方法。根據嬰幼兒家庭的實際情況,“寶寶屋”提供多樣化的免費科學育兒指導服務:開展親子游戲,手把手教會家長高質量陪伴﹔舉辦育兒沙龍,助力家長把握科學養育方法。未來這裡還會提供優生優育指導,定期開展“教養醫”專家講座、面對面咨詢等。

此外,“寶寶屋”還提供托育服務,家長有事時可以將孩子臨時“寄存”在這裡,由老師們短時照護。“很多家長在照護寶寶之余,也會有其他事要辦,我們這裡能提供每天1-2小時的愛心照護,為他們騰出一點時間,減輕育兒負擔。”四平路街道“寶寶屋”的育嬰師張中美介紹。
作為“15分鐘社區生活圈”的重要組成,社區“寶寶屋”通過提供計時托、半日托等多種服務形式,在家門口給予社會“最柔軟的群體”最溫柔的呵護。
目前,四平、延吉、大橋、五角場、平涼、殷行、新江灣城等7個街道的社區“寶寶屋”已基本建設完成,提供托額560個,服務幼兒2000余人次。預計2023年底實現12個街道全覆蓋。

“寶寶屋”只是楊浦回應百姓對於低齡童托育需求所推出的眾多服務內容之一。為了惠及更多有需要的家庭,楊浦區教育局今年進一步加大公辦幼兒園開設托班力度,加快民辦幼兒園開設普惠性托班進度。
2023年,楊浦新增普惠性托育點14個,其中公辦幼兒園10個,民辦園4個,可提供托額500余個。目前,區域內共有51個幼兒園開設普惠性托班,其中24個公辦幼兒園開設托班35個,提供托額700人,相比去年增幅250%。27個民辦園、托兒所、其他辦幼兒園開設普惠性托班42個,可提供托額840個。楊浦在最大程度上做到托班“應開盡開、能開多開”,滿足家長“就近就便”的入托需求。
成長的陪伴:
依托十年豐富的暑托班經驗,楊浦將首開愛心寒托班
今年7月3日,位於上海理工大學附屬小學內的愛心暑托班開班,孩子們在志願者的引導下有序進入班級。接著,大家在老師的帶領下朗讀詩詞,開啟不一樣的暑期生活。
除了朗讀詩詞這類知識型活動以外,暑托班裡還有手工、勞動等豐富活動,並為大家預留了寫暑假作業的時間。陳夢澤小朋友專心地“研究”完課程表后,開心地說,自己最喜歡暑托班的手工活動。
相較於低齡兒童家庭的托育需求,中小學生家庭在寒暑假的托班需求顯得更加多元復雜——既要在家長上班的時候顧全孩子的安全問題,又不希望孩子的課業學習在假期被拉下,還希望孩子能度過一個豐富有趣的假期。

而楊浦在這方面,顯然已經有著相當豐富的經驗。2023年已經是楊浦區開辦愛心暑托班的第十年,作為市民心工程、市為民辦實事項目和區民心工程、區政府實事項目,暑托班始終把為家長排憂解難、幫助小學生歡度暑假、讓人人都能切實感受到城市溫度作為鮮明主題。
今年暑假,楊浦區12個街道共開辦34個愛心暑托班,繼續做到所有街道全覆蓋,服務小學生1120名,招募各類志願者261名,提供2040節公益活動課程。

十年來,愛心暑托班的內容愈加豐富多彩,今年更是整合多方資源,“各顯神通”:四平路街道充分整合“環同濟”優勢資源,為孩子們帶來《同心減碳—環保小衛士“雙碳”科普》《AI(人工智能)初體驗》等科普活動﹔新江灣城街道則積極鏈接人大工委、關工委、服務辦、管理辦、司法所、政和消防站等單位,將社會各界“能鏈盡鏈”,為孩子們帶來了跨學科跨行業的豐富有趣的活動﹔延吉新村街道則開展劍道實踐、時尚“暑”你等特色活動,激發小朋友們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依托於如此豐富的暑托班經驗,在即將到來的2024年寒假,楊浦將首次增開愛心寒托班。作為開辦第一年,將借鑒愛心暑托班的開辦模式、辦班標准和辦班經驗,採用區政府購買社會組織服務的方法運營。
愛心寒托班開班時間為2024年1月 22日至2月2日(工作日),共1期。招生對象主要為目前在本區小學就讀的學生。開班之后,將進一步緩解楊浦學生假期“看護難”問題,引導和幫助小學生度過一個安全、快樂、有意義的假期。
楊浦對於青少年成長的呵護,也包括守護困境兒童。2023年,作為未成年人保護實事項目,楊浦區民政局按照“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專業支撐、家庭盡責”的原則,為24名義務教育階段家庭監護缺失或不當的兒童提供了支持服務。1至10月間,共進行上門走訪238次,累計服務478.5小時﹔開展集體活動、學業輔導等服務90次,累計服務350小時,共投入服務657人次。這些數字背后,體現楊浦區集結多方社會資源,用心用情去盡最大可能改變更多孩子命運的努力,守護他們還弱小的光芒,直至熠熠生輝。

健康的守護:
用心解決樁樁“關鍵小事”,細節處見功夫
2023年秋,新學期伊始,楊浦小學分校的孩子們就發現了校園中的變化。“廁所更亮了,更整潔了!”“廁所多了拉手呢!”“洗手的水是溫的,好舒服呀!”

學校管理工作中,總有一些需要用心解決的“關鍵小事”。楊浦區很多學校校舍多為90年代之前建造,當時為滿足學生在課間集中使用廁所,學校廁所大多數採用“大通廁”形式。近些年,隨著城市的快速發展,教育教學條件也不斷提高,廁所設施老舊、通風不好、氣味較大、廁位數量少無法滿足師生的需求等問題,逐漸顯現出來。
為改善楊浦區中小學校衛生設施,楊浦區教育局於2023年為30所中小學校進行了廁所升級改造,使學校衛生設施環境得到顯著提升。楊浦小學分校就是這“三十分之一”,如今嶄新的廁所裡加裝了節能燈和排風扇,通風採光良好﹔安裝了適合低年級小朋友高度的洗手池,配備了太陽能熱水器,孩子們洗手再也不怕冷了﹔還安裝了無障礙設施,對地面瓷磚也進行了防滑處理。

大處著眼小處著手,改建廁所看起來並不是什麼“大事”,但改建后的廁所達到安全、清潔、實用的目標,改變了一些中小學生因廁所臟、臭而少喝水、憋大小便以減少上廁所次數的情況,保障中小學生健康成長,同時也提升中小學生文明素質。
為學生家庭用心解決的“關鍵小事”,還有中小學生視力監測服務。9月開學時候,檢測團隊走進楊浦區同濟小學,對學校1000多位在校學生進行專業視力監測,短短半天時間就完成學生裸眼視力、戴鏡視力、屈光度、眼軸等數據監測。自從楊浦區教育局把為全區所有中小學校學生提供一年四次的視力監測服務納入民心工程后,學生視力檢測時間大大縮減,監測數據也更為全面。

測個視力,在許多人看來是一件小事。但實際上,國家衛生健康委公布的2020年我國兒童青少年近視率相關數據顯示,當年全國兒童青少年總體近視率為52.7%,其中6歲兒童為14.3%,小學生為35.6%,初中生為71.1%,高中生為80.5%。
而近視一旦發生就不可逆轉,這需要教育部門用心做好服務,從防控源頭上呵護孩子們的視力健康。楊浦嘗試建設學生常態化視力狀況監測運行機制,並依托信息化手段,建立《楊浦區學生視力健康電子檔案》。通過電子檔案,針對近視風險高的學生,學校及時跟進,與家長溝通,建議帶學生至正規醫院再次進行檢測,積極開展社團服務,請專業醫生講解護眼知識並通過游戲開展護眼活動,做到早發現、早干預。

2023年,楊浦區正加快實施新一輪17項民心工程和55項民生實事項目,其中普惠性托育點建設等13項,被列入2023年上海市精神文明“創建為民”項目庫。
一樁樁實施項目,匯總起來可能只是一組數字,但其背后,是節節上升的居民“幸福感”。楊浦的教育實事項目正不斷地為親子家庭辦最“實”的事,滿足最“實”的需求,為每一個孩子做好家門口的“成長守護者”。
(來源:上海楊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