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

律師眼中的“三所聯動”,打出“法理情”組合拳

2023年11月29日14:58 |
小字號

今年以來,虹口區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法治思想,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在區委、區政府的統一領導下,持續推動“三所聯動”矛盾糾紛化解機制向縱深發展。

作為“三所”之一的律師事務所,在該機制中扮演著普法釋法的重要角色。律師如何看待“三所聯動”機制的優勢,在社區調解中又有哪些體會?記者採訪了參與廣中路街道“三所聯動”的上海市光大律師事務所李福生律師,聽聽他的見解。

圖片

△李福生(左)

老百姓身邊的“法律參謀”

自今年5月加入“三所聯動”機制以來,每周三下午都是李福生在居委會值班接待的固定時段。憑著認真負責的態度,李律師收獲了不少居民“粉絲”,咨詢量節節攀升。

廣中路街道老舊小區多、老齡化程度高,許多當事人年齡偏大,律師將專業法律咨詢送到居委,免去了老年居民的奔波之苦。李福生的咨詢時段總是被早早約滿,今年5月以來已接受法律咨詢54次。

在接待過程中,李福生逐漸發現,老百姓確實需要“三所聯動”這樣一個平台,“很多矛盾沒有大到要訴諸法院,但又確實亟需做好責任界定,讓他們能評估自己要承擔的責任,盡快做下一步決策。”

他談到今年9月參與調解的鄰裡漏水紛爭。洛陽新村一位居民反映,樓上一用水,她家就漏水,且已持續兩周。樓上業主則表示,房子是出租的,租客也曾反映漏水,無法確定漏水是總管還是更高樓層的原因。

了解情況后,李律師向雙方分析並釋法:漏水是客觀事實,但漏水原因不明,因此責任也是不明的。當務之急是找到漏水原因,再解決責任問題。經過調解,雙方達成共識,樓上業主同意敲開牆面,檢查出漏水原因后再明確責任。

“居民間很多矛盾,雖然不大,卻很緊急。像漏水,如果一直‘拉鋸戰’,非常影響居民的正常生活。”律師從法律的角度釋明情況,協助各方保留証據,讓類似事件得以解開僵局。

圖片

△“三所聯動”調解現場

“三條線”擰成一股繩

“過去,調解員往往是‘單打獨斗’。由於缺乏法律上的專業度,導致很多調解進展緩慢,舉步不前。”廣中路街道司法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目前廣中“三所聯動”組成了一支11人的律師隊伍,讓社區工作者不再被動,更有底氣。“‘三所’各司其職,調解員講‘情’,安撫當事人情緒。律師多講‘法’,闡釋法理,大家合力擰成‘一股繩’。”

這同樣也是李福生的體會。律師站在第三方的角度,利用法律公正客觀地判斷責任﹔派出所作為行政機關,具有權威性和可靠性﹔居委調解員對社區情況了解充分,與居民有親近感,三方的在場都必不可少。

不久前,水電路某小區一對姐弟因房屋產權糾紛請求“三所聯動”調解。弟弟認為,父母曾用存款為姐姐購買了一套使用權房,所以姐姐不該再享有水電路的房屋產權。“從法律角度看,姐姐是產權人之一,如果上訴法院,弟弟的訴求是很難實現的。”在這類家事糾紛中,法律顯示出了其局限性,“雙方是姐弟關系,不同於陌生人,要結合親情、過往歷史,以及實際居住情況等考慮。”目前,“三所聯動”正以“法理”“情理”相結合的方式,繼續推動這一糾紛的解決,爭取讓家庭財產的分配相對公平合理。

參與“三所聯動”也給李福生帶來了不同以往的體驗。訴訟律師在辦理案件時往往代入某一方的角度,在法律內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而在“三所聯動”中,律師更像一名法官,“代入”不同的當事人,進行換位思考,“為居民尋找解決問題的正確方向。”

近年來,廣中路司法所持續推動“三所聯動”工作機制落地落實,已初步搭建遍布轄區的“三所聯動”網絡、打造星羅棋布的“三所聯動”陣地。今后,廣中路司法所將繼續秉持片區網格化推進“三所聯動”工作的總體思路,進一步推動“三所聯動”與網格化片區治理深度融合,努力構建“綜治中心+城運中心”雙平台共融、“三所聯動+網格治理”雙引擎發力的基層治理新格局,力爭打造新時代楓橋經驗的廣中樣本。

(來源:上海虹口)

(責編:沐一帆、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