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吃好住好,到“樂活”楊浦,這些實事項目全面完成 | 民生答卷①
今年1月,楊浦發布了2023年區政府要完成的與人民生活密切相關的實事項目,共計10類51項,主要涉及為老服務、教育服務、市政交通、舊房維護、便民服務、健康服務、平安建設等方面。這一件件關乎發展、惠及群眾的事都辦得怎麼樣了?一起來看看楊浦這份民生答卷→
今年,楊浦區社會福利院入駐了好幾位“大家伙”——智能垂直律動沙發、遠紅外氣血循環機、智能肩頸拉伸練習機……91歲的住養老人羅學文試用了一圈,笑著說,“真的讓我有幸福感!”這是今年新增的楊浦區民政局民生實事項目“智慧養老院建設”的舉措。縱覽歷年區政府民生實事項目清單,養老服務類始終居於首位,共有6項:新增養老床位、改建認知障礙照護床位、新增社區綜合為老服務中心、新增社區助餐服務場所、建設智慧養老院……讓養老院住養老人們體會到“幸福感”,是這些項目開設的宗旨。
讓老人住好、吃好,看似是兩件小事,實則是養老服務的民生大事。楊浦是上海的養老大區。對標滬上老人實際需求,結合“15分鐘養老服務圈”建設,聚焦老年人的幸福生活,楊浦2023年如何“交卷”?
住,如何住得“聰明”?
形如普通沙發、實則將運動健身與舒壓按摩功能合一的智能垂直律動沙發,行動障礙人士同樣可使用的輪椅垂直律動機,時下年輕人中流行的智能全身有氧健身車……今年6月,經由楊浦區殘聯捐贈,一家陽光康健驛站在楊浦區社會福利院正式啟用,受到住養老人的歡迎。
與人們想象中的尋常設備不同,院裡的新設備均為老年人“量身打造”。其雲端聯網,可實時顯示、儲存、分析用戶體測數據,並在此基礎上設計訓練方案,是老年人功能測評、科學健身指導、運動康復訓練、健康知識普及和休閑社交等“一站式”運動康復服務中心。運動康復,變成了一件很“酷”的事。
“很舒服,特別是缺少鍛煉的人來這裡練一練,是很好的。”羅學文老人已在院裡住了5年,對於追隨時代、時時創新的養老生活,他感到滿意。
智能化康健服務,只是智慧養老院建設的內容之一。今年,智慧養老院建設首次被納入市政府民生實事項目清單,主要包括六大板塊:智慧入住管理、智慧餐飲管理、智慧健康管理、智慧生活照護、智慧安全防護、智慧管理運營,從老年人出入院、日常餐飲起居、醫療康健、安全監控等角度,用“智慧”賦能養老院建設,提升養老院運營效率,實現養老院管理精細化,讓老年人住養生活更“聰明”。
按照市、區兩級部署,楊浦全年須建設2家智慧養老院,目前已提前達成目標。除楊浦區社會福利院外,紅日養老院也同步進行了智慧養老院建設。
在紅日養老院入口處,一台數字可視化大屏成為了觀覽全院的“窗口”。“當日在線人數251人”“請假離院人數0人”“重點關注人數22人”“今日長者菜單:白米飯、紅棗粥、豆豉蒸排骨……”不同模塊分區清晰顯示了不同時間段內的院內人員情況和供給服務,一旁的活動欄還標注了近期將開展的老年集體活動,歡迎住養老人參加。
“一張大屏知所有”,這句話在智慧養老院建設中並不夸張。按下按鍵,就有護理人員趕來﹔躺在床上,后台信息實時監測呼吸、心跳﹔在衛生間待得過久,紅外線感應器即可發出警報……這樣的生活,正在智慧養老院中成為現實。
除智慧養老院建設外,楊浦區每年常規的養老服務設施也在超額完成中。今年,楊浦區在開拓新資源的同時積極盤活存量空間,在4家養老機構新增養老床位共537張,並在4家養老機構完成共240張認知障礙照護床位改建。此外,楊浦區還完成了2家社區綜合為老服務中心建設,涉及2個不同街道,進一步完善“15分鐘養老服務圈”。
從硬件設施到人文關懷,楊浦在養老服務上始終堅持“品質”二字。今年,楊浦以打造“幸福養老”為目標,旨在通過開展“保健康、送文化、增智能、強服務”四項重點工作,把最好的資源留給老人,用最好的供給服務老人。一張張新增的床位、一片片寬闊的養老服務場地、一家家嶄新的智慧養老院……是通向“幸福養老”的橋梁。
食,如何一“食”三得?
每到中午,位於敦化路66號的長白228街坊睦鄰小廚“熊貓飯堂”就飄來飯香。現場人頭攢動,食客們在取餐通道有序排隊,內部的堂食區幾乎座無虛席。
熊貓飯堂在楊浦的“走紅”,始自今年4月。彼時,上海首批完成的“兩萬戶”工人新村長白228街坊煥新歸來,被打造為社區文化商業綜合體,內部業態包括咖啡館、展覽廳、健身館、智慧型菜市場等。居民們休閑游覽之余,不免有三餐需求。4月末,這家名為“熊貓飯堂”的睦鄰小廚便應運而生。
一日三餐如何實現好吃、實惠、方便這一“食”三得?睦鄰小廚品牌由楊浦區民政局於2019年啟動打造,聯合12個街道依托社區綜合為老服務中心、社區睦鄰中心等資源或存量助餐設施,建設為老助餐服務場所,方便社區老年人用餐。建設上,全區圍繞統一標識、統一配置、統一著裝、統一評估的“四個統一”要求落實,價格上,全區面向困難老年人給予1元/餐的餐食補貼,對於行動不便老人給予3元/餐送餐補貼,希望通過整體規劃、均衡布局,著力解決好楊浦老年人的助餐公平均衡及差異化精細服務問題。
以睦鄰小廚熊貓飯堂為例,身為一家“社區大食堂”,它在裝潢上主打時下流行的“原木風”。明亮溫馨的燈光下,擺著簡潔舒適的淺木色桌椅,讓人用餐時也心情愉快。櫃台內分為“美味小炒”“香醇干鍋”“營養蒸菜”“精品主打菜”幾個區域,隔著半扇玻璃,可見油亮的紅燒肉、清新的毛豆香干、金燦燦的炒蛋……居民們人手一隻托盤,選菜、裝盤、付款,就能吃上熱騰騰的飯菜,吃不完的還可打包回家。
“這家味道不錯的,就開在我們家門口。”今年75歲的居民黃女士和老伴兒經常來用餐,“我和老伴兒一周來吃兩三次,燒飯負擔也減輕了。”
與好味道相對應的,是實惠親民的價格。一份干鍋花菜10元、一份本幫熏魚16元……所有菜品明碼標價,一份多在6-16元之間,結賬時還可用老年卡。“我們在附近做過詳細調研,發現這裡常住人口至少十幾萬,以老年人為主,消費需求大,同時要求價格不能高。因此,我們就想到打造一個舒適、溫馨、實惠的餐飲店。”熊貓飯堂負責人張偉表示。
好環境、好滋味、好價格,奠定了熊貓飯堂的“網紅”之路。“好吃不貴”的特色,也延續了楊浦區睦鄰小廚一直以來的風格。今年內,熊貓飯堂又作為睦鄰小廚,陸續在四平路街道鞍山路、平涼路街道霍山路上開出新店,為更多顧客群體提供服務。
如今,楊浦區已搭建了“1+3+X”助餐服務體系,依托“1”個智慧養老平台,重點發展社區長者食堂、老年助餐點及中央廚房等“3”類核心養老設施,帶來“X”個多元供給主體共同參與的服務格局。
今年,楊浦的區政府民生實事項目清單中再次列出“新增3家社區助餐服務場所”要求,截至目前,實際已新增6家社區助餐服務場所,超額完成目標。其中,除位於長白228街坊、四平路街道鞍山路、平涼路街道霍山路上的3家熊貓飯堂外,還有平涼路街道金恪睦鄰小廚、長海路街道軍休睦鄰小廚、江浦路街道打虎山路睦鄰小廚,為更多社區居民帶去方便優質的美味。如此一來,楊浦現有122個助餐點位,日均供餐可達近7000客。
民生實事項目中的一個個數據,是區民政局深入踐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將養老作為民生保障工作重點的見証。未來,楊浦將繼續以老年人的生活獲得感、安全感、歸屬感提升為動力,探索“一幅圖、一個圓、一份餐、一張網、一群人”等“五個一”實踐樣本,為大城養老交出楊浦答卷。
(來源:上海楊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