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條“船”,在楊浦安家丨上海楊浦生活秀帶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范區建設

2020年9月,楊浦區以“生活秀帶”為主題入選首批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范區創建名單,創建范圍涵蓋不可移動文物和工業遺產87處。創建以來,楊浦以全方面摸底、全要素保護、全方位賦能、全周期管理,全民性創建,推動工業遺產大規模保護和活化利用。

堅持“保護第一、加強管理、挖掘價值、有效利用、讓文物活起來”的文物工作要求,挖掘闡釋不可移動文物背后的深厚歷史內涵,大規模推進工業遺產成片保護和再利用。從保護為主,向保護為主、有效利用並重轉化,在新舊功能轉化中讓老建筑獲得新生命,激發新活力。
“工業鏽帶”蝶變為“生活秀帶”
百年老建筑怎樣煥發新生?
今天,我們一起走進
瑞镕船廠
展望這裡的未來圖景
1900年,瑞镕船廠由德商瑞記洋行創辦,1912年擴張兼並萬隆鐵工廠,1918年改為英商,1936年與耶鬆公司合並組成英聯船廠,總廠設在瑞镕船廠原址。1952年並入上海船舶修造廠。1985年上海船舶修造廠改名為上海船廠。

2022年11月25日,我國迄今水下考古發現體量最大的木質沉船——長江口二號古船,成功落座上海船廠舊址1號船塢。未來將利用兩個老船塢和保留的歷史建筑,籌建長江口二號古船博物館,讓更多人了解中國水下考古事業的發展歷程。

古船博物館效果圖
工業元素 碼頭特征


古船入港 活態展示
在古船博物館的建設過程中,在1號船塢區域建設一座覆蓋整個古船沉箱的臨時考古大棚,開展保護艙環境狀況實時監測和調控,確保艙內各項環境參數穩定,確保船體及文物安全。
豐富藏品 記錄歷史
百年前,中國第一家官督商辦的機器造紙局、中國第一座現代化水廠、遠東最大的火力發電廠、遠東第一大煤氣廠、遠東最大制皂廠……相繼在楊浦濱江誕生。如今,江畔“工業鏽帶”蝶變為“生活秀帶”,一批百年工業遺產通過“活化利用”,成為極具特色的空間場域,書寫新舊和諧的共生篇章。
一直以來,楊浦推動區域文物資源集中連片有效保護和合理利用,通過保護修繕、挖掘價值、復現肌理、活化利用,推進大規模的工業遺產轉化,將百年工業文明的深厚基因注入這片“人人共建”“人人共治”“人人共享”的詩意之地,構筑了面向人民、服務發展、活力涌動的新型濱江空間。
(來源:上海楊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