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

上海護工市場缺口達5萬余人,首個區域性護工服務協會成立,擬推廣行業標准

2023年11月19日09:29 | 來源:上觀新聞
小字號

11月18日,上海首個區域性護工服務協會在靜安區成立。相關儀式上傳出消息:護工在老齡化、少子化社會服務中發揮很大作用。據不完全統計,目前上海擁有“靈活就業”護工護理員約7萬余人,市場缺口還有5萬余人,服務對象多為病人和老年人。護工行業在上海歷經20年“野蠻生長期”,未來將通過行業協會推廣服務標准與規范,同時維護護工合法權益,讓這一老齡化社會裡的“朝陽產業”更加健康發展。

剛成立的靜安區護工服務協會經靜安區民政局登記、靜安區衛生健康委指導,聯合上海擎浩醫院管理公司等行業內6家單位共同發起。協會覆蓋2萬余名護工。

護工到底是做什麼的?業內專家解釋:我國護工工作范圍主要是日常生活護理,包括協助病人用餐、排泄、沐浴、床單位的清潔等。護工就像介於家政保姆、醫院護士之間的臨時輔助性勤務人員。雖然工作地點在醫院,但並不是醫院正式員工。

作為國家規定的“靈活就業”人群,護工隸屬專業護工管理公司。由於所屬是“代管人員”,未納入正式員工,導致此前管理上缺乏統一標准,大多依照各自企業標准進行管理。

上海市衛生和健康發展研究中心黨委書記丁漢升介紹:護工在老齡化、少子化社會發揮作用巨大。美國、日本、英國、新加坡等國家,護工管理模式較為成熟。自20世紀50年代,部分國家護工行業逐漸萌芽並迅速發展。由於受到完備的立法和制度的保護,上述國家護工聘用、職業准入、資格授予、服務規范等方面具有較為科學與先進的經驗。

相形之下,我國護工行業起步較晚,在人力資源管理、制度建設、服務提供等方面還存在許多不足,與部分發達國家存在較大差距。目前各護工公司管理標准不一,護工群體文化程度較低、年齡偏大,有部分護工職業素質偏低,護工權益得不到保障。

在上海,護工行業前20年屬於“野蠻生長期”,幾乎沒有專門企業統一管理,處於“散兵游勇”狀態。靜安區護工服務協會會長許偉祺表示,除卻老齡少子化,上海醫療市場還具備一定特殊性。隨著疾病譜變化,復診率有所增加,出院病人、手術病人也“水漲船高”,床護比例本就緊張,護工在護理輔助康復中作用更加凸顯。

但目前,我國針對護工服務標准仍不完善。2013年曾推廣1項國家標准,即《GB/T 28917-2012 醫院陪護基本要求》,該標准包含醫院陪護服務的定義、服務人員的任職資格、服務內容、服務要求等,對陪護服務的流程、陪護服務的事中監督、事后評估等方面尚無具體規定。

盡快完善行業服務標准,此次牽頭成立協會的上海擎浩醫院管理有限公司率先探索。企業於2012年起編制企業內部陪護服務管理規范性文件,2021年1月起成立標准化工作企業專家委員會,著手建立企業標准化體系。至今年11月已完成編寫企業標准5個,在上海市質量監督局公開備案有3個、待發布的企業標准2項。 去年8月,該企業標准《Q31/0114000860F001-2021醫院陪護服務規范》獲評“上海標准”培育項目,有效填補了上海相關服務標准空白。

記者同時獲悉,目前在本市醫療機構內上崗的護工護理員,在崗前必須經過上海市護理協會組織的相關培訓、考核,獲得《醫療護理員》証書。專業過硬的護工,確實可以明顯提升病人生活質量。此次加入協會的上海友愛家政服務有限公司,300余名護工經培訓均獲上海市護理學會頒發的住院病人陪護服務上崗証。相關負責人介紹:截至2022年底,護工全年累計約為99.76萬人次住院病人提供基礎生活陪護服務,解決了合作醫院、住院病人與家屬對陪護服務的需求,提高了住院病人的生活質量。

許偉祺最后表示,下一步協會還將持續擴大成員組織,加強行業培訓體系建設和標准制定,完善規范化經營和管理,維護護工合法利益,提高護工行業的社會價值,讓病人家庭更有獲得感,也讓護工這一群體更有社會價值。

(責編:唐小麗、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