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社會| 法治

讓青年更有為 上海深入推進青年發展型城市建設

2023年10月12日11:00 | 來源:解放網
小字號

上海深入推進青年發展型城市建設,讓年輕人來到這座城、喜歡這座城、扎根這座城

上海對青年更友好、青年在上海更有為

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青年是整個社會力量中最積極、最有生氣的力量,國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來在青年。

習近平總書記明確要求,全黨要關注青年、關心青年、關愛青年,傾聽青年心聲,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熱心人、青年群眾的引路人。

做好青年工作,抓住的是當下,傳承的是根脈,面向的是未來。

而對一座城市來說,隻有贏得青年,才能贏得未來。

去年4月,中宣部、國家發改委、共青團中央等17部門聯合印發《關於開展青年發展型城市建設試點的意見》,隨后,45個全國青年發展型城市建設試點名單發布。

先行先試的上海,不斷加快建設的步伐。

2022年,上海市第十二次黨代會明確提出,要擁抱年輕人、成就年輕人,建設青年發展型城市,打造年輕人的希望之城。2023年,上海開展青年發展型城市建設試點,並在全域推進青年發展型城區建設試點。

“青年們來到一座城、喜歡一座城、扎根一座城,歸根到底是因為這裡能夠追逐夢想,擁有無限可能。”2023年4月,上海市委書記陳吉寧在市第十六次團代會上強調,上海要建設青年發展型城市,為青年提供更多機會、更大舞台、更好服務,發揚甘為人梯、獎掖后學的精神,創設更多創新創業的空間,提供更多施展才華的場景,幫助解決好成長成才、就業創業、安身安居等“急難愁盼”。

自全國開展青年發展型城市建設以來,在上海市委、市政府和團中央的堅強領導下,上海市青年工作聯席會議各成員單位、規劃參與單位履行主體責任,發揮聯席會議機制效能,堅持青年優先、積極、均衡發展,推動“上海對青年更友好、青年在上海更有為”。

“讀書時教授建議,有夢想的年輕人要去上海,我畢業后就義無反顧地來了”“上海匯聚了全球頂尖資源,我的三次創業都是從上海起步的”“隻要敢想敢拼,上海對青年人來說處處是希望”……上海的殷殷以盼和敞開懷抱,換來的是青年的心馳神往與熱情奔赴。

場景體系,健全青年工作機制

國際上,將65歲及以上人口佔總人口的比例超過20%,作為進入重度老齡化階段的標准。官方數據顯示,2022年,上海戶籍人口中,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424.40萬人,佔28.2%。

上海迫切需要提升“青春感”。去年10月,上海市青年工作聯席會議辦公室印發了《上海市青年發展型城區、街鎮建設試點實施方案》和《關於開展上海市青年發展型城區、街鎮建設試點的意見》,對上海未來兩年推進青年發展型城區、街鎮建設的思路和具體抓手進行了闡述。

方案中確立了上海推進青年發展相關工作的基礎場景,並配合實施方案推出了青年發展型城區、街鎮建設指標體系。其中綜合了基本場景、工作機制、政策服務、活力創城、數字化平台和指標監測等要素。其亮點在於,將“青年發展型社區”“青年發展型街區”“青年發展型園區”和“創新實驗室”作為推動上海青年發展型城區、街鎮建設的四大基礎場景單元,並對其進行了詳細的解釋。

根據相關定義,青年發展型社區是指具有相對獨立居住環境、青年人數具備一定規模、擁有面向青年的相關配套生活服務設施的居民住宅區域。此類區域不僅需要具備較好的青年參與社區治理基礎,還需要提供普惠安全的托育服務,擁有體育健身、休閑漫步、心理健康服務等空間配套。

相較於青年發展型社區,青年發展型街區更強調依托於一定的發展基礎(人文、歷史、功能等),整合一種或者多種空間特征要素(歷史遺存、建筑風貌等)形成具備復合功能(商業、文化、旅游、體驗等)的城市空間集聚區。

青年發展型園區包括但不限於科技園區、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工業園區、自貿園區、農業園區等。該類園區需要達到一定的職業青年基礎人數,擁有一定規模的青年人才公寓、良好的青年創新創業生態、產城融合環境、人才配套政策等。

創新實驗室專指為青少年創新“發燒友”搭建的“家門口”“單位旁”共學平台和實踐空間,由科研院所、高校、企業、社會組織等創新主體提供課程、體驗服務,希望能夠打通普惠性、混齡化創新教育的“最后一公裡”。

由此可見,相關場景的打造既強調了實體空間的准備,又強調了需要為空間配套符合青年需要的公共服務。其內容幾乎涉及青年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教育、就業、居住、生活、健康、安全等,尤其強調要推動解決青年在宜居安居、就業創業、婚戀社交、老人贍養、子女教育、歸屬認同等多個方面的“急難愁盼”問題。

暖心服務,回應青年痛點需求

像上海這樣能級的城市,到底應該用什麼去吸引年輕人?比起人生價值及詩與遠方這樣廣義的原因,亞裡士多德兩千多年前那個狹義的理由可能更為務實,“人們來到城市,是為了生活﹔人們居住在城市,是為了生活得更好”。

安居是樂業的前提。近年來,上海聚焦新市民、青年人的租賃需求堵點、痛點和難點,充分挖掘租賃住房供給潛力。市級層面已經開始把產權融合、功能混合作為指導新興園區規劃建設的核心理念。尚在建設中的靜安市北國際科創社區、張江科學城等,都在規劃階段就注意到了相關區域的產權融合、功能混合問題,也更注重各種生活、居住、生態、休閑娛樂空間的配套。

截至今年6月,上海新增建設籌措保障性租賃住房30.4萬套(間),搭建了“租、購、補、服”並舉的青年安居體系。同時,編制符合青年居住特點的保障性租賃住房地方設計標准,加快建設住房租賃公共服務平台。

在靜安,有8家長租公寓或保障性租賃住房納入首批“青春公寓”籌建示范點位,在公寓內,物業管家、青年租客、街鎮團工委書記、片區民警、社區醫生共同組建自治組織“家委會”,成員分工明確,形成自轉機制。青春公寓轉身成為有人情味的“熟人”社區。此外,為解決青年求職壓力大、住宿費用高、城市融入感低等問題,靜安區青年工作聯席會議辦公室還與青春公寓代表簽訂合作協議,建立青年人才驛站,為來滬青年提供14天免租金福利。

閔行區打造了“閔行區重點人才選房APP”移動平台,新增項目實景展示、預約看房、線上申請等特色服務,為供需雙方提供高效准確的信息﹔楊浦推出“青年人才卡”,為畢業后工作的楊浦青年提供衣食住行四大板塊的服務保障﹔虹口依托隨申辦的“虹口旗艦店”推出人才公寓線上看房選房平台,提升青年的融入感和歸屬感﹔鬆江區2022年歸集人才公寓1.7萬套,數量位居全市前列,籌措保障性租賃住房3852套、公共租賃住房289套,為青年創造舒心的居住環境。

除了安居之外,這份“暖心”還拓展到了婚育服務。現在上海已經全域開展婚姻登記“跨省通辦”試點,實現了“公民婚育一件事”一網辦、一體辦。此外,“上海青年愛情節”也打響招牌,比如每雙周一次的“臨港派對”,已經累計舉辦交友活動50余場,覆蓋青年千余人次,各類聯誼活動讓臨港交友服務“品牌化”﹔今年虹口區“愛在北外灘”上海青年愛情節虹口專場300個名額一經推出便被報滿。

為了緩解看護難題,截至今年7月,全市新增公辦幼兒園托班托額2032個,社區托育托額5308個。上海市“小學生愛心暑托班”已在全市設579個辦班點,服務近6萬人次。為守護未成年人身心健康,除了完善學校體育評估及學生體質健康監測機制,各級各類學校全面建成無煙學校之外,現在上海各街鎮未保工作站普遍設置了未成年人心理健康關愛場所,12355青少年服務台“青春守護者”計劃已服務青少年及家長6萬多人次。

供需發力,推進青年就業創業

就業一頭連著市場主體、經濟大局,一頭連著千家萬戶、民生冷暖,是最大的民心工程。

為了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要在“供”“需”兩端發力。在“用人單位”端,強化政策引導和稅收優惠激勵,多渠道盤活崗位資源。在“青年求職者”端,設立校內外實踐基地,推進“15分鐘就業服務圈”社區就業服務站點建設,從政策保障、困難幫扶、能力提升等方面促進就業。

如崇明聚焦大學生就業,擦亮“燕歸巢”品牌,試點打造“飛鳥驛站”,實現校地合作開展就業創業政策宣傳、實踐育人等﹔金山與市經信部門聯合舉辦產業青年創新大賽,開辟制造業數字化、低碳化創新賽道﹔虹口在全市首創海內外優秀畢業生人才驛站政策,放寬非本區就業等前提條件﹔鬆江區成立了長三角人才一體化發展聯盟,上半年新增就業崗位13229個,幫扶3343名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

楊浦區建立了區域高校共青團聯席會議制度,共同為高校學生開展校園宣講、實習就業崗位推薦、創業項目孵化扶持等多樣化活動,促進區校文化互通、發展互通,為大學生了解社會、拓寬視野、增長才干搭建平台,並組建“青春助企服務團”,落實“創業導師”帶教制度,為青年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幫助﹔落實對取得職業技能等級証書的青年的“見証補貼”。

虹口區啟動了“菁英100”青年人才培養計劃,配套“選、育、管、用”系列措施,夯實青年人才梯隊。區校共育,持續實施“百人工程”儲備人才項目、“虹鵠計劃”優秀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等,設立大學生實習實踐基地26家,推動各街道與8所高校團委簽訂合作協議,累計180余名青年人才到基層貢獻智慧、錘煉本領。

上海還依托“一網通辦”平台,持續為青年提供一對一預約職業指導服務,強化服務的針對性、有效性。目前各區已下沉街鎮或社區開展了諸如“E立方職業指導工作室”“小課式巡演課堂”“重點人群服務小組”“暖心坐診”等創新服務,將就業服務送到青年群體家門口、校門口。

多彩空間,點燃青年創意火花

每個周末,寶山智慧灣科創園區的停車場,就會變成一個后備廂集市。年輕人在挂滿燈串的后備廂裡,裝滿花束、玩具、書籍、自制工藝品等各式物件,一邊套圈、開盲盒,一邊做美甲、喝現調咖啡,還能擼貓擼狗。在他們看來,自己“擺的不是攤,是人間煙火”。

除了智慧灣后備廂集市,在寶山,還有中成智谷“鐵軌市集”、芳草寓“有好市”等一批各具特色的集市相繼涌現、綻放活力。楊浦、嘉定等區也在商業街區、產業園區舉辦了各類青年市集。這些消費新模式新業態為年輕人所喜聞樂見,也很好地帶動了區域經濟發展。

新業態之外,還有新融合。長寧區虹仙小區的閑下來合作社,原本是一個地下防空洞,現在已經成為社區的共享客廳。如今,這裡有著彩色的牆壁、綿延的彩虹樓梯和大幅鮮艷的海報,聚集了許多工作室和主理人,既有斜杠青年,也有退休阿姨,不同的個體被這個豐富的空間鏈接在一起,迸發出有趣的火花。

走出家門,走進色彩斑斕的公共空間,與志同道合的朋友分享興趣愛好,碰撞思想,一起造“夢”,成了滬上青年新的生活圖譜。

以青年人口導入、人才吸引、人氣聚攏為目標,目前上海共打造了青年發展型街區52個、園區61個、社區73個。比如,閔行啟動“美好社區·青春行動”,提升社區“青”和力﹔黃浦區聚焦重點產業布局,打造生物醫藥領域青少年“零距離科創”新高地﹔浦東科技創新中心核心區也正在加速形成。

青浦水鄉,正以助力鄉村振興為方向,著力打造開放、共享、融合的青少年水鄉創新集聚地。圍繞“鄉創+科創”,鏈接農業園區、果蔬合作社等專業機構,開設智慧農業研學線路﹔圍繞“鄉創+文創”,鏈接國潮文化集群、精品商業街、露營地、網紅村等資源,開設鄉村經濟新業態研學線路﹔圍繞“鄉創+社創”,與打造幸福社區結合,開設鄉村社會治理創新暨社區青春行動研學線路。

而地處衡復歷史文化風貌區的湖南路街道,匯聚了上海音樂學院、上海交響樂團、上海越劇院、上海滬劇院、上海交響音樂博物館等院團機構。結合區域稟賦,這裡打造了以音樂文化為主題的青年發展型街區,形成了31個音樂街區青年實踐陣地。藝術與人文並存、建筑與時空交錯,“有形”的音樂街區串聯起更好的環境、更豐富的生活,讓青年人近悅遠來。

廣闊舞台,助力青年參與治理

當青年們被問及為什麼選擇上海時,公平、高效、講規則、開放、包容、國際化都是高頻詞。這是上海“腔調”,也是上海感召青年的流量“密碼”。如今,詞庫已經變得更加多元,諸如創新性、參與感、共建共享、社會治理等也常常被提及。

前幾天,上海青年匯智團第六期匯智營正式開營。來自各行各業,年齡跨度從9—35周歲的營員開啟了為期三個月的“匯智”之旅。這是由上海團市委、市青少年服務保護辦在全國首創的青年有序政治參與類項目,旨在組建和凝聚一批關心城市發展、樂於議事的青年民間“智庫”。

“這一期的主題聚焦創新,我覺得很有意義。期待更多‘創新共學’‘創新實踐’的空間和平台可以在家門口生根開花。”營員王偉和女兒王琰若一起報名參加。王琰若在上海科技大學附屬學校讀五年級,平時校內有很多關於科技創新的實踐活動,她非常期待去做更多科創調研,也想為上海科創中心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

社區青年中有很多創新能人、達人,為了給他們提供參與項目實踐的“舞台”,上海遴選產生了市級青少年創新實驗室50家、區級近150家。這些實驗室廣泛依托科研院所、企業、社會組織,充分利用青年中心、社區文化活動中心等空間載體,圍繞科創、文創、社創、鄉創等創新主題,為青年在“家門口”“單位旁”提供創新共學、創新實踐、創新賦能的空間和平台。

比如,市團校打造青少年創新學院總部基地YSPACE,浦東、靜安、長寧、普陀、閔行、鬆江、青浦等區成立分院﹔黃浦區首批申報創建單位覆蓋生物醫藥研發、人體結構探究、急救知識科普、腫瘤研究等領域,擁有開放場地與專業儀器設備,可以為青少年的前期知識科普、中期實驗研究和后期科技創造提供強大的專業支撐。隨著這一棵棵夢想之樹被點亮,並串珠成鏈,形成各色游學路線,“夢想森林”也日益繁茂。

接下來,上海市青年工作聯席會議辦公室將堅持以青年發展型城市建設工作為統攬,縱深實施“五大服務計劃”,包括服務青年創新計劃、服務青年就業計劃、服務青年安居計劃、服務青年健康計劃、服務青年婚戀計劃等。為奔赴上海的青年提供更多機會、更大舞台、更優服務,助力廣大青年圓夢上海。

(責編:嚴遠、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