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干部“靠譜”服務,“駐”進村民心坎裡

2023年的7月份,對於普陀區區級機關工作黨委干部龔良華來說是個特殊的日子。這個月,他被選派到奉賢區奉城鎮護民村駐村,首次擔任了駐村第一書記。
優質金融服務到家門
從駐村的第一天開始,龔良華就告誡自己,要始終堅持把村民的所需所盼作為自己駐村工作的落腳點和發力點,發揚普陀干部“人靠譜(普),事辦妥(陀)”的優良作風。
因此,他一來到護民村,就積極與村兩委班子成員、大學生村官、條線干部、隊長和村書記、老黨員以及村民群眾進行談心交流,廣泛溝通思想,並在每周三晚上帶隊開展夜間巡邏,在巡邏路上持續開展入戶走訪,與村民們話家常,把民風民俗、村情民意摸清摸透,在思想、感情、行動上與群眾打成了一片。

五彩心願瓶
“五彩心願瓶”也是龔良華收集、了解民意的一個窗口,村民可以在瓶子裡放入日常救助類、心理關懷類、奇思妙想類等各種心願和建議,村委在收取后,組織探討其可行性並進行實施。通過收集心願真真切切為村民解決急難愁盼,架起為民服務的橋梁。

與村民溝通
和村民們拉家常,用心用情傾聽老百姓的心聲是駐村第一書記的必修課。一位村民閑聊時說到“如果能在家門口辦理銀行業務就好了!”這句看似無意的隨口一提,卻被龔良華牢牢記在了心裡。他通過深入調研了解到,目前,對於村裡的大部分老年人來說,智能手機是一個陌生的領域,導致他們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了很多困難。像是存錢、取現等基本的業務,也都要跑到鎮上銀行櫃台辦理,來回跑不僅需要浪費大量時間精力還不夠安全。

黨建共建協議簽訂

“金融知識進萬家”活動
為了方便老人們辦理銀行業務,龔良華積極奔走聯系,成功引進廈門國際銀行(普陀區長壽路市西支行)於8月11日與護民村共同簽訂了黨建聯建協議,通過深化銀村合作,推動農村普惠金融服務點建設。廈門國際銀行於8月18日到村開展“金融知識進萬家”知識講座活動,以實際案例為基礎,提供實用的金融知識和技巧來幫助村民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並現場根據村民需求提供便民金融服務,用實際行動打通普惠金融服務“最后一公裡”,助力鄉村振興。
李老伯激動地說:“平時到銀行辦個事啊,還要去鎮上排隊,現在家門口就搞清爽了。”
“小飯碗”裡裝著“大民生”
護民村是個典型的老齡化村,年輕人外出務工數量增多,護民村出現了大量的空巢老人。這些老人獨自生活在農村,缺乏子女的陪伴和照顧,日常生活面臨著諸多困難,飲食問題就是他們面臨的一大挑戰,有的殘障人員做飯還存在困難。
如何解決農村獨居老人隨便應付的就餐問題?龔良華與村兩委成員帶著這個“問題”深入開展入戶走訪,反復研究討論、廣泛聽取意見建議……
就這樣, “愛心助餐,關愛老人”行動開始了,首批有28名65歲以上老年人和殘障人員表達了希望得到助餐的願望。經會議研究,從村財政拿出一部分資金給予村裡老年人及殘障人員就餐補貼,讓他們不再“吃飯難”。
日前,“長者食堂”正式開放。從發現問題、調研需求、實施落地,僅僅用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長者食堂”正式開放第一天,龔良華和村委班子成員早早來到現場,為大家服務,用一餐飯的溫度,讓老年人“暖胃”更“暖心”。
龔良華欣慰地說:“‘長者食堂’的順利開業既能讓老年人吃上熱氣騰騰的飯菜,又能解除子女的后顧之憂,歡迎更多有需求的老年人來這就餐。”
長者食堂提供的飯菜都是根據老人飲食特點專門設計的,能夠滿足不同口味的需求﹔同時,食堂還會根據老人的身體狀況和飲食習慣進行調整,確保他們的飲食均衡。此外,食堂還為老人准備了湯類和小吃,讓他們在用餐時更加舒適愉快。

長者食堂
“這裡的飯菜很不錯,幾塊錢就能吃一頓營養豐富的飯菜,既實惠又方便,符合我們老年人的需求,大家在一起吃飯、聊天,特別有食欲,我們心裡都高興。”陳奶奶樂呵呵地說道。
老年助餐服務是老年人關心的“關鍵小事”,也是事關千家萬戶的民生實事,在 “暖胃”更“暖心”的同時,把好事實事辦到了老年人心坎上。
靠譜干部的“靠譜”服務一直在路上,接下來,龔良華依舊很忙碌:“繼續秉持為民服務的初心,助力鄉村振興,發展壯大鄉村產業…… ”
(來源:上海普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