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期亂了三年,上海桂花季的“風向標”終於正常了

上海今年第一波桂花開了。
記者9月11日從上海植物園獲悉,園內早銀桂已大面積開花。桂林公園、東安公園、靜安雕塑公園、大寧公園、醉白池公園等公園也傳來喜訊。
早銀桂是長江流域栽培最普遍的銀桂品種,花期早,花蕾淺黃白色,花盛開時黃白色至乳黃色,濃香,觀賞價值高,被稱為上海桂花季的“風向標”。
“最早開的一株正是早銀桂,位於公園三號門附近的桂花園內,8月31日發現的,初花期屬於正常范圍內的偏早,一般8月底至9月中旬是早銀桂正常的花期。”上海植物園高級工程師王玉勤表示,開花后,早銀桂的觀賞佳期一般可持續約一周。
上海植物園早銀桂
很多人並不知道,今年早銀桂在正常花期內開花實屬難得。近年來,上海部分公園綠地內桂花的花期有些“紊亂”。
2020年7月20日,上海植物園的早銀桂就已開放,為該園有物候記錄以來最早的一次。
然而到了2021年,該園的早銀桂花期來了個“大反轉”,“拖”到9月才開,比2020年足足晚了兩個多月。
沒想到一年后,這項“最晚紀錄”就被刷新。2022年上海植物園桂花季的第一朵桂花“磨蹭”到9月26日才被發現。在養花多年的“老法師”看來,早銀桂提早至7月中旬開花,或遲至9月下旬開花,都是“歷史性突破”。
對於如此反常的初花時間,王玉勤表示具體原因還有待研究,推測可能和近年來多變的氣候有關。
經過多年的觀察記錄和資料分析,早銀桂開花要滿足“先抑后揚”的條件:先要有“秋意”,氣溫下降到21℃以下,花芽才能轉變為花蕾﹔此后,花蕾的膨大需要暖意,專業上來說,四五天的積溫要達到150℃以上。
以2020年上海植物園“史上最早開花”的早銀桂為例,當年7月中旬,上海度過了“本世紀最長的梅雨季”,一出梅,氣溫升高,但空氣濕度較大,十分悶熱,加之前一段時間時晴時雨,降低的氣溫和增加的空氣濕度提前開啟了“桂花蒸”,讓桂花傻傻地以為秋天到了,滿足了桂花開花“先抑后揚”的條件。相比2020年7月,2021年、2022年八九月相對炎熱的天氣則讓桂花始終聽不到秋涼的“發令槍”,都快到國慶假期了才后知后覺。
王玉勤表示,總體而言,近年來上海桂花的初花時間變得越來越早。這幾年,上海植物園桂花最早開放的時間,從2017年9月22日到2018年9月13日,再到2019年的9月5日和2020年的7月20日,可謂越來越早,這與“不按規矩出牌”的多變氣候(主要是異常的冷暖交替)有關。但如果之后的天氣變得越來越熱,不排除桂花的初花時間反而變得越來越晚,甚至成為未來多年的趨勢。
早銀桂后,“接棒”的桂花有丹桂品種群的早花品種,四季桂品種中的佛頂珠桂、月月桂、大葉四季桂,金桂中的波葉金桂、杭州黃桂等。其中,顏色最艷的有丹桂系列的紅桂、堰紅桂等。
從左至右,分別是丹桂、金桂、銀桂,顏色是區分它們的方法之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