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

美好社區 先鋒行動|“活水”精准滴灌,“解渴”社區發展

人民網記者 龔莎
2023年09月06日08:07 | 來源:人民網-上海頻道
小字號

為全面貫徹落實中央、市委關於加強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部署要求,打造人民向往的美好社區,上海各級黨組織積極推進“美好社區 先鋒行動”這個一體化基層治理綜合工作平台,通過上下聯動、條塊結合、政學合作、媒體推動,探索中國式現代化超大城市基層治理新路。根據中共上海市委組織部的工作調研,人民網上海頻道從基層鮮活的實踐案例中擷取一批可總結、可復制、可推廣的社會治理樣本予以呈現,營造全社會關心賦能基層、共建美好社區氛圍。

位於上海市奉賢區青村鎮的青村社區地處青溪老街核心區域,由鎮區、居民區、商區、景區四區組成。居委區域面積為0.43平方公裡,常住人口1822人,戶籍人口987人,黨員人數77人,商鋪300多家。社區內青瓦白牆古建筑,小橋流水青石路,古朴與現代兼具,典雅與潮流並存,往來游客紛雜,人員流動頻繁。社區包含公房、私房、集資房、商品房、宅基証房,是一個開放式混合型老舊社區。

由於區域位置特殊,老街景區商居混合,流動人員和往來游客多,加之老小區設施陳舊、設備缺損、鄰裡交流少更是極大增加了社區管理的難度。如何破題?青村社區引入四路活水“解渴”。

關鍵一步

圍繞居民區人員結構復雜、小區老小舊遠現狀,青村社區黨總支堅持黨建引領,在上海市委、區委黨建辦指導下,市區兩級職能部門參與,統籌高校、媒體、街鎮多方力量,共同推動“美好社區 先鋒行動”項目建設。

青村鎮黨委領導、黨群部門、青村社區黨總支與華東理工賦能團隊共同開展“美好社區”調研會。青村社區黨總支集聚各方力量,鏈接整合社會資源,聯合區域化黨建單位的不同優勢,有效融合“黨建+居民+商業+游客”元素,共建單位共同參與完成小區藝術轉型。

青村社區黨總支以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為主陣地,集合黨群服務、黨建宣傳、生活驛站、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人大之家、政協之家等功能於一體,在走廊、過道展示區域化黨建風採、居民自治成果、老街文化特色等版面,同時又在街區和居民區打造紅色參觀景點、商鋪紅色驛站、紅色記憶弄堂等,組成青溪老街紅色路線圖,夯實基層治理根基,筑牢為民服務陣地。

清溪十二坊,青村鎮青村社區黨群服務中心,位於青溪老街入口處,為轄區居民、黨員、游客及戶外工作者提供學習、休憩、休閑、閱讀、健身及各項便民服務。

社區將黨組織建立在基礎網格、居民小區、樓棟一線,形成社區黨總支—4大片區黨支部—32個網格黨小組—10大樓道先鋒崗的嚴密組織網格體系,橫向到邊,縱向到底。設立“點位長、黨員崗”15個,組建“青鄰”聯絡群30個,形成“青助老”結對關懷47組,切實關注“沉默的少數”。

47歲的畢穎,因患有天生殘疾,智商隻有6、7歲,居委干部都叫她“大寶貝”,十多年前,畢穎的父母因交通事故去世,居委會在法律的見証下成了他的監護人。畢穎患有嚴重的骨質疏鬆,無法站立,居委就請了一個保姆照顧她,每年都會給她慶祝生日,疏導她的心理,慢慢的畢穎把書記當成了自己的“媽媽”,每次看到居委書記楊銀花,她都像小孩子一樣開心的抱住她。“以后等畢穎的腿好一點,我還要帶她到老街來逛逛,我們會一直養著她,把她養的越來越好。”楊銀花說。

多元自主

“我們這裡贊哇啦?弄堂裡有凳子,有綠化,夜裡亮地燈,居委為了給我們創造更好的環境,動足了腦筋!”青村社區中街62弄的周阿姨對老街的改造工作贊不絕口。

在過去,中街62弄弄堂老小破舊,居民對周圍環境頗有微詞:“綠化不美觀,非機動車車子亂停,想下來聊會天,乘乘風涼,休息坐椅也沒有。”

居民呼聲就是居委行動的動力,2023年上半年居委充分走訪聽取居民需求,想要改造成什麼樣子,和居民一起分析打造需求,借力華理賦能,引入華東理工大學藝術設計學院環藝課題組教授、學生30余人,共同參與社區中街“義昌弄”項目改造,最終通過設計評比,明確改造方案,將設計系學生的項目化課題運用到實踐中,也將居民的生活空間改造出符合老街風貌的藝術感,居住空間、商業空間、旅游空間及行政空間的四個空間的融合、既滿足了居民的需求,又符合了老街風貌。

現在弄堂成了居民和游客打卡地,有居民喜歡的綠化,有石桌坐椅,有古色古香的停車棚,有漂亮的垃圾房,牆上還有展示了居民自己完成的手藝剪紙畫和紙漿畫,還有弄堂退役軍人風採及展示櫃,弄堂居民紛紛認領綠化並插上認領牌寫上姓名,負責日常澆水養護,弄堂取名“義昌弄”,一個有“溫度”的弄堂油然而生。

華東理工大學教授及學生組成“賦能團隊”,與社區商討改造方案。

同時,青村社區培育“五主”——小皮匠社會組織應急隊、吾家老街講解隊、啄木鳥巡查隊、商鋪志願隊、清風匯治隊力量作為項目日常管理模式,讓小區服務多元化,居民參與自主化。

針對物業管理復雜性的問題,通過培養小皮匠社會組織,成立搶險應急隊伍,聯合商鋪自治隊,運用“和美鄰裡社”自籌資金及“五服”黨建結對資金,為沒有物業的宅基房提供應急、搶險、維護。針對人員流動復雜性,通過吾家文旅志願隊、啄木鳥志願隊強化宣傳引領,以實際行動阻止、處理不文明現象,營造講文明樹新風的良好社區氛圍。

針對區域特殊復雜性的問題,老街上居民與商鋪共存,充分發揮黨員商鋪、黨員家庭的先鋒引領作用,成立商鋪志願隊,引導商戶自覺做好門前三包工作,履行“和美商鋪美麗約定”。

“綠”葉“紅”花

青村社區地處青溪老街核心區域,在美好社區項目推進過程中,青村社區將青溪老街歷史文化特色融入老舊小區改造工作,延續街區歷史文脈,為小區景觀賦予文化靈魂。

居委注重小區裝飾改造與老街整體風格的統一性,使用仿古檐、白牆、仿古坐凳、木柵欄、仿古青磚花壇等元素,牆面裝飾也採用青村古鎮的非遺文化剪紙、紙漿畫作為裝飾,打造歷史文化小區,在改善居住條件、提升環境品質的同時,著力挖掘歷史文化內涵,保持環境的歷史延續性。

主題裡弄“義昌弄”特設藝術長廊,將轄區內黨員、居民的非遺撕紙及紙漿畫展示其中。

不僅如此,居委還充分挖掘社區紅色資源,組織召開社區退伍老兵座談會,廣泛收集紅色故事、紅色革命老物件,選樹社區退伍軍人先進代表,展示退役軍人風採,打造小區紅色記憶弄堂、老街紅史館、紅色議事廊,傳播紅色文化,彰顯紅色文化魅力。

“紅”花還需“綠”葉配,青村社區內還刮起了一陣主旋“綠”的大風。楊銀花介紹,社區積極構建綠色文化,倡導居民選擇綠色生活方式,重新布局小區綠地、花壇,增設公共座椅、寵物拾便器等,梳理更新小區老舊管道、線路,裝飾改造集中充電停車棚,增設智能分類垃圾廂房,從“垃圾分類積分兌換”到“垃圾分類達人賽”,從“綠化季度評星”到“和美積分”……越來越多的居民走出家門,參與各類社區環保活動。

青村社區號召居民開展“公益綠化認領”項目,並立牌公示。

“老小舊”變“美宜居”

青村社區有商鋪300多家,青溪老街商居共住,因此商鋪不僅是政府服務管理的對象,同時也是社區治理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為此,青村社區成立“商”談議事組,遴選19名代表組成商鋪議事小組。制定並發放了“商鋪美麗約定”“商鋪居民公約”,以“兩約”規范化保障治理實效化,引領商鋪主動參與社區治理。 

“商鋪議事小組常態化開展議事活動,主要集中在安全、衛生、流動黨員的教育和管理等關鍵任務。”楊銀花介紹,“商”談組成員帶領所有商鋪規范經營、齊心共治,同時,公示黨員商鋪,並設置紅色便民驛站及紅色圖書角,為居民安心消費營造良好氛圍。

社區還為居民搭建“青居議事廊”平台,調動黨員、樓組長、志願者、社區達人等共同參與社區治理,集群眾力量解決群眾問題。

在項目推進過程中,收集居民關心的熱點、難點、堵點問題,聽取居民意見,汲取民眾智慧,結合區域特點,打造清風三裡、文馨弄、梅竹弄、善治弄、義昌弄等特色弄堂,注入“黨建+共治+文化”治理理念,讓“老小舊”逐步蛻變為“美宜居”。

此外,青村社區黨總支創新基層治理運作模式,召開居民代表會議,由社區居民表決通過創立“和美鄰裡社”。以庭院為載體,“和美鄰裡社”完善專題團建、非遺體驗、手工作坊、露天影院、商務會客等功能布局,催生庭院經濟,讓居民自治行為標准運營化,也為進一步深化居民自治提供“源頭活水”。

如今,青村社區面貌煥然一新,空間布局更加合理,秩序更加井然,環境更加優美,文化底蘊更加深厚,居民責任心和自豪感大大提升,鄰裡關系也更加和諧。

“下一步,是豐富居民生活,開展好滿足居民精神文化需求的精品課程。”楊銀花始終把社區居民福祉放在第一位,“我們要帶領居民好好把“和美鄰裡社”做好,創造收益來提升老居民區老年人及弱勢群體福利,讓居民獲得感更強!”

青村社區“黨建引領街居共治 共同繪就美好社區”項目是推廣“美好社區 先鋒行動”的關鍵一步。“在后續工作中,我們將在充分調研、總結經驗的基礎上,尊重鎮域內不同居村客觀條件,結合各自地理、經濟、人文優勢,構建個性化發展思路,走出一條‘既有先進自治經驗可沿襲’‘又有獨特發展魅力可出新’的自治新路。”青村鎮黨委副書記陶穎說。(圖片由青村社區提供)

(責編:龔莎、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