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上海頻道

上海G15嘉瀏段72%突發事件靠AI自動識別

2023年09月10日09:35 | 來源:上觀新聞
小字號

一天凌晨,兩輛小轎車在G15嘉瀏高速突發碰撞事故。事故發生后不到半分鐘,駕駛員還沒有來得及撥打電話報警,AI系統已經通過視頻監控自動識別事故,並將救援指令推送至救援人員手機。事故車輛的車牌、事故錄像、位置信息也顯示高速智慧運管平台大屏上,供管理人員閱覽。

G15嘉瀏段是上海首條通過改造實現智慧化的高速公路,於7月30日正式通車。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今天(9日)從隧道股份城市運營了解到,嘉瀏高速自通車以來,應急處置到位速度、日均車流量較去年同期分別提升35%、49.6%,72%的突發事件已通過AI系統自動識別報警。

傳統的高速公路突發事件監測,依賴市民報警、中控中心視頻監控。在改造過程中,嘉瀏高速“植入”AI算法、毫米波雷達、激光雷達、邊緣計算等“裝備”,大大提升發現和處置效率。隧道股份城市運營嘉瀏高速項目部負責人黃波表示,發生突發事件之后,AI不僅能自動識別事故類型、判斷事故位置,還能智能研判救援所需資源和最佳施救路徑。

交通流量等數據可精准管控。當一輛車開上高速公路,遠在數十公裡外的管理中心就能實時掌控這輛車的車牌、載重、車速、超限、所處車道等信息。當AI系統掌握了嘉瀏高速上所有車輛的數據,就能感知整體交通態勢,精准短時預測交通狀態,預報交通事件影響情況,同時形成智慧高速交通管控策略,有效減少或緩解擁堵。

除了管理車流車輛,高速公路本身也在監測范圍內。“高速公路的路面狀態、結構狀態都會影響行車安全與行車體驗。我們借助數字化手段實施高速公路全生命周期的管理,保証其長期處在健康的運作狀態。” 隧道股份城市運營數字化管理中心主任李志晟表示。

嘉瀏高速的道路結構安裝了大量設施健康感知監測設備,如同接入24小時“心電圖”。從路面積水、冰結等突發情況,到坑塘、車轍等傳統病害,都能實現超閾值后風險自主預警,通過提高設施缺陷病害的識別效率范圍,給高速公路“治未病”,在養護中化大修為小修。

截至8月30日,嘉瀏高速一個月通車總流量428.3萬輛,平均每天車流量為13.4萬輛,相較去年同期,增長了49.6%,促進上海進出城門戶、交通主干動脈暢通無阻,助力完善國家和區域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服務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

隧道股份城市運營表示,下一步會增強智慧高速與車端協同體系,復制推廣前沿的運維管理理念,讓更多高速智慧化升級改造成為樣板示范。

(責編:龔莎、軒召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