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房有喜!上海楊浦最大拆除重建項目跑出城市更新加速度

人民網上海8月29日電 (記者董志雯) 8月28日,鳳南一村舊住房拆除重建項目迎來更新協議正式簽約,截至28日晚上11點,總計完成簽約1778戶,同意率達98.06%,簽約首日即高比例達到協議生效條件,迎來“開門紅”。這是今年上海市最大規模的拆除重建項目,也是《上海市城市更新條例》生效后,全市規模最大的拆除重建項目。
在最快速度上疊加“最優解”
鳳南一村小區建於上世紀50年代,共有35棟房屋85個門棟,涉及居民1794戶,非居19戶。小區地勢低窪,設施陳舊,功能不全,煤衛多戶合用,居住環境惡劣,存在安全隱患,居民改造呼聲強烈。
為充分彰顯現代、宜居、韌性的城市更新內涵,楊浦區委區政府下大決心,要求對標拆除重建最高標准,通過規劃調整,充分挖掘和整合小區資源,把鳳南一村改造項目打造成楊浦區舊住房更新改造樣板,形成“點上突破、面上引領”的示范效應。
對此,各部門充分聽取居民意見建議,將民意融入改造全程,聚焦難點堵點攻堅克難,推動實現“鳳南涅槃”。比如,在實現成套獨用、功能設施完善的基礎上,積極在區域規劃與居民需求中尋找平衡點,在外觀設計上賦予安置房屋現代大氣的外觀建筑風格,在設計中注重民生改善和品質提升相結合,統籌考慮居民關切的停車、充電樁、人車分流、適老化、兒童友好等問題,結合節能降碳、海綿城市創建等專項工作,前后進行了6次顛覆性修改和重新設計,歷經20余稿修改完善、近百場各級別專題研討會,最終形成本次方案。
2023年3月29日,鳳南一村拆除重建項目第一輪書面征詢正式啟動。在鳳南一村居民的積極響應下,於4月28日啟動第一輪意向征詢,提前7天實現同意率100%的重要階段性勝利。8月14日,項目正式啟動二輪預簽約,僅僅12天就超過協議生效條件95%,跑出了楊浦城市更新加速度。
在這背后,是控江路街道186名下沉干部分為8個群眾工作小組,同簽約單位一起奮戰在項目第一線,以“5+2”“白加黑”的工作節奏挂圖推進的心血,也是楊浦區各相關單位深入踐行人民城市理念,全心全意解答百姓“憂心事”,做好矛盾“調解員”,提升居民“幸福感”的努力成果。
在蝶變更新裡實現安居夢
現場,新居夢已近在眼前,居民們按捺不住內心的喜悅,相互分享著慶祝項目正式生效的蛋糕,居民代表和居委骨干互相說著心裡話,一同回味著項目啟動至今的點點滴滴,描繪著未來生活的美好圖景。
鳳南一村拆除重建后,小區還將建成含老年活動室、文化活動室、生活服務點、養育托管點、衛生服務站、黨群服務站、市民健身中心、控江路圖書館、社區食堂、社區睦鄰中心、老年人日間照護場所等在內的6000余平方米社區公共服務設施,滿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同時,街坊內按控詳規劃保留教育用地,擬建一所標准化小學,充分提升區域內教育能級。
據悉,為了讓居民住的很舒心,相關部門圍繞居民原有房型、朝向、面積等基本情況,將鳳南一村原有的128種房型歸並梳理,通過廣泛征詢居民意見,針對性做好房型打磨,如增加閣樓房型、對大戶型按照房間全明大起居廳的標准優化布局、將端戶戶型改為全明房型等,最終設計20種安置房型。不僅廚衛成套獨立使用,居住面積均有增加。
居民楊阿姨對此興奮地說,“這趟既不用阿拉掏鈔票,到時候又能搬回這裡住新房子,居住面積還放大了,真的太劃算了!”居民方老伯也激動地說到:“在鳳南一村居住了大半輩子,已經習慣了這裡的周邊環境和老鄰居,旁邊新華醫院配配藥,對老年人也方便一些。現在不用搬到老遠的地方,老鄰居還能住在一起,而且重建后廚衛獨用了,相互之間再也不用搶來搶去,太好了!”
在模式創新中跑出加速度
楊浦區零星舊改於2022年圓滿收官,舊住房成套改造成為楊浦區全面加快推進“兩舊一村”改造工作的標志性民生工程。作為人民城市重要理念的首提地,楊浦區堅持把最好的資源留給人民,用優質的供給服務人民,按照“應改盡改,能改快改”的工作原則和“人民至上、面貌改善、創新引領、區域統籌”的工作思路,通過“一小區一方案”的工作策略,滾動推進項目實施,計劃用兩屆政府十年時間全面完成剩余13.4萬平方米不成套房屋(含小梁薄板)改造任務,努力打造形成與楊浦人民城市樣板間相匹配的安居宜居新面貌。
楊浦方面表示,接下來,將持續深化模式創新,著眼長遠大局,全力推進“兩舊一村”工作全面起勢,以今年的良好開局,引領帶動后續工作順利提速推進,形成“點上突破、面上引領”的示范效應,為在更高水平、更廣領域、更深層次推進楊浦創新發展再出發貢獻力量,在城市更新中讓“五個人人”的美好願景不斷變為生動圖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