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浦江創新論壇將於9月9日開幕,境外嘉賓佔比近四成

人民網上海8月29日電 (記者葛俊俊)記者從上海市科委獲悉,2023浦江創新論壇(第十六屆)將於9月9日至11日在上海舉辦,主題為“開放的創新生態:創新與全球鏈接”。本屆論壇主賓國為巴西,主賓省為湖北省,將重點舉辦1場開幕式及全體大會、2場主題論壇、9場專題論壇、2場展示對接(首屆全球創業投資大會、第四屆全球技術轉移大會)和多場發布會、“中巴之夜”等活動。
由科技部和上海市政府共同主辦的浦江創新論壇,創設於2008年,論壇始終圍繞創新主題,緊扣時代脈搏,以全球視野謀劃和推動創新。16年來,論壇能級與國際影響力不斷提升,為我國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和上海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提供了支撐。
本屆論壇邀請來自中國、巴西、美國、英國、德國、法國等近30個國家和地區的逾200位來自國際組織、高校、科研機構和產業界的專家學者共同參與這場國際創新盛會,境外嘉賓比例近40%。
作為今年論壇的主賓國,巴西在農牧業、綠色能源、納米科技等領域有著較強的科研優勢。論壇期間,將舉辦“第四屆中巴創新周”和首屆中巴納米科技研討會,並在全球技術轉移大會上設立巴西國家館向公眾展示最新成果與技術需求。除巴西以外,歷屆主賓國和部分“一帶一路”合作國家也積極參與本屆論壇。
本屆論壇的主賓省為湖北省。湖北省區域科技創新能力在中部省份中排名第一位,已經進入全國科技創新水平“第一方陣”。湖北省代表團由省政府主要領導率團出席論壇並在開幕式致辭,將全面參與到各項活動中,加強與國際、國內的科技交流與合作。
圍繞論壇“開放創新生態”主題,在今年的全體大會上,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計劃(ITER)總干事彼得羅·巴拉巴西奇,愛思唯爾全球首席執行官白可珊,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校長金力,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賀東風,以及首次設立的“青年特別講席”李政道研究所副教授、李政道學者徐東蓮,將共同聚焦國際科技開放合作、開放創新生態建設,分享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人類表型組計劃、大飛機全球創新合作等的最新進展和成果。特別對話環節,大會報告嘉賓將圍繞全球科技創新合作相關議題展開探討。
一直以來,浦江創新論壇堅持立足全球視野、國家需求、科技前沿和民生福祉。為更好服務國家科技創新發展戰略需求,本屆論壇期間,科技部將組織“創新體系與科技評價”“區域創新發展”兩場主題論壇,推進我國科技評價體系轉型,打造區域協同發展交流的大舞台。
此外,本屆論壇將圍繞腦科學、物理基礎前沿、生命健康、綠色低碳、納米技術、機器人等科技前沿領域舉辦多場專題論壇。
自2012年起,浦江創新論壇創新創業分論壇已舉辦11屆,吸引了全球逾10萬人次的極客、創客與創業者參與。今年,該分論壇升級為全球創業投資大會(WeStart),搭建為項目“找”資本、為資本“找”項目的國際雙創服務平台,鎖定生物醫藥、人工智能、先進制造三大硬科技賽道。目前,已有1000多個A輪融資前的創業項目報名,500多家孵化機構、200多家投資機構參會,遴選100個優質項目進行專業路演,還將舉辦孵化器高質量發展論壇等活動。
作為浦江創新論壇的重要組成部分,全球技術轉移大會 (INNOMATCH EXPO)已連續舉辦三屆,今年將聚焦“創新需求、人才需求、資本需求”三大創新要素,發布全國2000多項最新企業技術創新需求,企業懸賞資金82億元,首次發布全國1萬多個高層次人才崗位需求。線下展區面積約1萬平方米。
本屆論壇將繼續設置專場成果發布會,聯合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上海市科學學研究所、綠色技術銀行、愛思唯爾等國內外智庫及學術研究機構,發布一系列研究成果。其中,《國家綠色低碳先進技術成果目錄》遴選出6個領域的85項技術成果,《全球主要創新城市科創發展指數報告》將展示城市科技創新發展的總體水平和主要特征,《未來產業創新前沿領域分析》等多項高質量指數報告也將發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