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奉賢青溪老街近期迎最高客流 靠什麼吸引人

開業兩年多一直很低調,近期卻迎來最高客流
奉賢青溪老街靠什麼吸引人
開街兩年多,一直低調的奉賢青溪老街“高調”了一下,日前推出名為“青溪雅集·憶明夏”的國風集市,令游客暢享古人夏日趕集的樂趣,也讓這條主打文創特色的老街迎來了開業以來最高的客流。
活力與新意
提起青溪老街,或許很多市區游客不甚知悉。一來,青溪老街的開發時間不長,商業還未全部完善﹔二來,老街的業態“干淨”。走在街上,游客不會在兩旁林立的商肆看到扎肉鋪、醬菜鋪,取而代之的是玻璃制品工坊、書法店、個人攝影展、折扇繪制、陶藝工作室等調性相對年輕的商鋪。游客們反饋:逛起來跟別的古鎮不太一樣。
在上海青溪畔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霞看來,青溪老街的開發並不想重復傳統古鎮老街的舊路。老街的業態分為六大類,分別是歷史文化、輕奢餐飲、精品民宿、國潮文創、中醫養生、傳統婚俗,每類業態都有固定的配比,如餐飲是30%,文創是20%。“這些精准的配比是不容失衡的,而即便在同一類目裡,我們也很少允許同質化的商家入駐。”張霞說,這一方面是不希望業態過於同質化,也不想因刻意追求業態豐富度而放進低端、無序的商業體。
青溪老街的門檻高,讓在老街上經營竹編工藝品店的一位店主深有體會。他告訴記者,自己原先在召稼樓古鎮做茶葉生意,今年才搬到青溪老街,首次競標時,因老街已有一家茶葉店而被拒絕,最終還是憑著竹編工藝品才得以進駐。
張霞提到,為了增強老街“年輕”的內核,青溪畔在招商和運營的過程中會有意識地吸引年輕人前來創業,“他們的想法更新潮,也能讓老街的發展更具新意”。與其說是古鎮景點,還不如說青溪老街走的其實是文化創意街區的路子。
愜意又出片
不過,從商業旅游的角度出發,轉型成文創園區的古鎮老街,游客跟商戶們買賬嗎?
90后江西小伙陳偉在青溪老街上開了家原創茶飲店“青禾”,他是老街的第一批商戶。落址前,他曾考察過上海其他的古鎮老街,但那些高客流的景點讓他感到有商業過度開發的壓力,而當時的青溪老街尚處開發初期,沿街沒有幾個鋪面,業態結構精簡不重復,這個慢節奏的水鄉古鎮讓陳偉有信心在此培養自己的商業品牌。
陳偉坦言,或許高客流的商圈能帶來暫時的收益,但相應的競爭壓力也會成倍放大。即便青溪老街客流不及熱門景點多,但因沒有同質化的店,店鋪的收益尚可,這讓他能將更多精力專注在品牌的打造上。
古橋一側,原木色的門楣、五彩繽紛的裝飾、溫馨的氛圍讓“青玄手作”常能引來年輕女孩們的駐足。顧客可以在這裡親手制作奶油膠制品,也能在折扇上畫國畫、寫書法,買發簪等國風制品。在店主顧婕看來,比起在商場裡提供相同的服務,青溪老街能讓這些活動的呈現更具場景化,也更能激發老街的文化底蘊。
8月的某個周末,26歲的張思易被青溪老街舉辦的國風集市吸引過來。她最喜歡的一家茶館,深居在老街的裡弄,兩張藤椅、裝在精致餐具裡面的餐點,配上圍牆上開得正旺的凌霄花,“愜意又出片”。(見習記者 沈思怡)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