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的城”逐渐丰盈,生活随烟花秀一起绚烂

创新的制度、前沿的产业是临港新片区的“A面”,越来越好的居住体验是其“B面”
“年轻的城”逐渐丰盈,生活随烟花秀一起绚烂
滴水湖烟花秀为市民带来全新的体验。 本报记者 孟雨涵 摄(资料图片)
这是一场没有预告的浪漫。9月22日,一个寻常的周一夜晚,临港滴水湖的夜空被绚烂烟花点亮。
在湖畔的一号码头,壹福·li西餐厅正对着湖景的吧台边,大学生小林原本正和朋友分享着蛋糕,当湖心的烟花绽放时,她们停下了对谈,抓起手机,欢呼着冲向湖边。
同一时刻,距滴水湖4公里外,顶科社区金辉广场的夜排档外摆位上,集成电路工程师张磊正和同事们在晚风中“撸点小串,喝点小酒”。烟花点亮树梢的那个瞬间,张磊和同事们的这顿夜排档,忽也变得浪漫了起来。
当天晚上,许多人被这场烟花惊喜到。有沿湖散步运动的居民,有刚下班拖着疲惫走出地铁站的上班族,也有在家辅导孩子作业的宝妈。
青春的烦恼、职场的忙碌、带娃的琐碎、晚年的闲适,这片区域每个人的生活似乎都在抬头仰望的这一秒,于同一片璀璨里交融汇聚,大家共享着这个闪亮温暖的瞬间。
“生活在这座城,总能与惊喜不期而遇。”临港新片区揭牌成立六年多,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这座年轻的城产生归属感。
临港的商业好起来了
临港主城区首个大型商业综合体蓝鲸购物中心开业,超200个品牌入驻,日均客流超9万人次
以往提及临港,许多人的第一反应是国家战略,是高规格的城市基建,是前沿的产业生态和各类专精尖的行业峰会。高大上,却难免有些“难以接近”;也有人吐槽临港不够宜居,生活气息不浓。
这两年,这些看法开始被扭转。环湖的商业空间逐步被有特色、有调性的品质小店填满;大型综合商业体开起来了,即便是工作日,游客也大排长龙;有周末常态化燃放的烟花,有湖畔歌会和露天电影,更有天文馆、海洋公园、耀雪冰雪世界……今年初,临港还摘得了上海市级旅游度假区的招牌。
如果说,创新制度、前沿产业是临港新片区的“A面”;那么涉及生活居住的“B面”,如今也在逐渐丰盈起来,努力满足人们对这座“年轻的城”的期待。
今年8月底,临港主城区首个大型商业综合体上海蓝鲸世界购物中心开业,超200个品牌已入驻,其中六成为临港首进品牌,开业以来,日均客流超9万人次,足见临港人民对它的喜爱。许多人感叹:“临港的商业,终于好起来了!”
早些年的临港,居住体验的确有欠缺。一位在临港居住很久的朋友曾对记者说:“过去在临港吃饭,不是海鲜排档,就是烧烤火锅。朋友聚会或者商务宴请想找家像模像样的餐厅都很困难。”
而比起吃,当时“穿”的问题更严峻。在今年以前,临港主城区甚至连一家女装店都找不到,年轻的白领为买衣服发愁。
面对空白,有敏锐的年轻人决定入场创业,开设餐厅、服装店、瑜伽馆、甜品店、运动俱乐部以及家政服务机构等。
“95后”姑娘李思锦就是这样一名青年创业者。她来临港4年,如今已在这里结婚安家。去年她辞职创业,在这里开了一家小酒馆、一家高品质女装店和一家汉堡店。
与李思锦类似,嫁到临港的山西姑娘李昀芮花了两年时间,在临港主城区布局了4家具有不同国别风味的精品餐厅。虽然客单价不算便宜,但凭着小众稀缺的品类和有调性的店铺美陈,在临港的同行中显示出竞争力。
对这两个姑娘来说,临港的商业空白背后,酝酿着一个远未饱和的中高端市场,“只要精准匹配需求,做好有品质、有调性的供给,那么就一定能够成功”。
但光靠年轻人的热情,显然无法满足这座不断成长的新城和持续涌入的年轻人口的全部需求。今年,临港推进4个商业综合体的开业与6个重点项目的建设。
随着商业版图的扩张与招商力度的加强,一些投资力度更大、布局更长远的从业者来到临港。
今年7月底,位于滴水湖畔的港城广场特色街区正式亮相。大光明影院、滴水湖英迪格酒店、奇遇宠物生活馆、西语系国际商品展示中心、Art Flash(MR特展)等16家涵盖国别好物、美食餐饮、日咖夜酒及文化娱乐多元业态的新店集中开业,为滴水湖周边的业态丰富度与活力能级带来显著提升。
其中,西语系国际商品展示中心的落地,是商户对临港的二次加码。
去年5月,位于滴水湖畔的阿根廷进口商品保税展示交易中心正式运营。这是依托临港独特的制度创新优势,通过创新的海关监管模式而得以实现的“前店后仓”全新业务模式。
投资该交易中心的商户是一家经营西语系产品的外贸商。在新模式下,阿根廷的牛肉企业把肉类出口到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外贸商便能在区内开展保税加工制造,并进行保税展示交易。其优势在于企业不用提前缴税,减轻了资金周转的压力,而节约的成本则以让利的形式给到消费者,形成临港独有的价格优势。
其负责人黄丽君告诉记者,交易中心刚开业时,港城广场几乎没有任何其他业态,人气冷清,企业几乎是抱着“必亏”的心理准备来运营的。
但随着朵云书院、剧场等业态的进驻,周边写字楼的启用和临港文旅活动的开展,滴水湖畔的人气不断走高,靠着周中的白领和周末的游客,不但能把这家小店养活,甚至生意还不错。
“我们的一个明显感受是,临港的消费能力很强,且由于大部分是高知人群,见识广,对海外新鲜事物的接受度更高。”黄丽君举例,交易中心卖得最好的是巴西马黛茶,同样的产品放在市中心的店里,销售情况反而一般。
正是基于对市场的信心,黄丽君愿意在临港“再赌一把”。今年,她扩大了交易中心的规模,增加了上百种西语系美食美酒,还投资200多万元打造了一间供应西式简餐的小酒馆,为的就是在商铺资源变得稀缺的滴水湖环湖商业带中抢先布局。
临港的人气加速聚集
临港实现了“周周有活动,月月有赛事”。今年以来,滴水湖的烟花秀已吸引近68.5万人次驻足
想要吸引人、留住人,光有商业是不够的。
以往,“距离远,客流少”是很多投资者和商户对临港望而却步的原因。
仅靠临港本地市场,或许能维持收支平衡,但要实现大规模盈利,还是稍显不足。把店开得这么远,在从不缺好商业的上海,临港凭什么吸引外区游客远道而来?
发愁的不只有市场和商户。作为属地政府,这些年,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和南汇新城镇同样也在寻求“建成空间已具规模,但人气活力仍显不足”这个现实挑战的最优解。
过去六年里,临港相继建成投运了临港演艺中心、滴水湖剧院、朵云书院等文化场馆,再加之海昌海洋公园、航海博物馆、鲜花港、天文馆、耀雪冰雪世界等景区高能级主题场馆,打下了吸引游客的好底子。
为了把好资源用活用足,在新片区管委会商旅处和党群处的牵头下,一条文旅商体展融合发展的路子出现了。
今年元旦起,临港每周六晚都会常态化开展滴水湖光影烟花秀,还搭配滴水湖“四季歌会”“湖畔电影季”“全民唱享”“图灵集市”等活动。动人的旋律与烟花在夜空中碰撞,夜色中的滴水湖被渲染得诗意浪漫又有青春活力,让临港成为许多年轻人节假日“散班味、找松弛感”的好去处。
临港还实现了“周周有活动,月月有赛事”。今年以来,这里陆续承办了上海电视节、上海旅游节,举办了环上海新城自行车赛、大众体育节等赛事活动,还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520”主题系列活动,用品类丰富、品质优秀的文体旅活动加速人气的集聚。与此同时,浪漫的粉色双层观光巴士和滴水湖游船,更为游客感受临港提供了另一重视角。
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商旅处副处长朱峰介绍,配合活动与赛事,临港还推出了固定的消费券和票根经济方案,把周边的酒店、景区联动起来,让大家体验更多的消费快乐。
通过这一系列的操作,管委会与本地商户们打了一手好配合。
每到周末,滴水湖一号码头都会成为临港最热闹的地方,这里有环湖步道,有露天歌会,有游船,更有看烟花的最佳景观位。
壹福餐饮集团在临港布局的西餐厅“壹福·li”就在这里,每到周末,这家拥有上下两层楼、上百张餐位的餐厅都会被来看演出与烟花的游客挤满。这里提供西餐、鲜啤,也有甜品和现烤面包。独特的工业风装潢,让餐厅本身就成为滴水湖边一处亮丽的风景线。
晚风中,许多游客都会选择落座餐厅靠窗或外摆位,点上一碟小食,配上一杯精酿,惬意地在歌声中等待烟花绽放。“烟花给餐厅带来了客流,餐厅也丰富了人们的观赏和游玩体验,相辅相成。”壹福·li负责人黄燕说。
临港新片区管委会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滴水湖的烟花秀已吸引近68.5万人次驻足。李昀芮在滴水湖地铁站周边开了家越南粉店,周末生意最好时,一天能卖出两三百碗越南粉。即便放在市区同行中比较,这也是很难超越的数据。李昀芮说,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消费者都是来临港看烟花的年轻人。
临港诚心对青年人才
“临港是个很适中的地方,有前沿产业,不会磨灭上进心;又很松弛,不至于让我‘内卷’得失去斗志”
如果你去过周末的临港,你大概率会被滴水湖周边绿地和公园里的“含娃量”所震撼。有人说,临港可能是全上海“三胎”率最高的区域。
谈宜居宜业,没有什么能比生育率更能展现竞争力了。尤其是当这组数据出现在一座充满前沿产业和年轻人才的新城时,更为“如何留住人”这道命题提供了具有说服力的答案。
今年5月,临港推出人才新政“十二条”,为来临港创新创业的青年人才推出3项免费权益、6项人才补贴,并打造遍布全城的“创客之家”。其中最广泛适用的一条,是只要来到临港就业,就能免费领取价值超500元的大礼包。
今年8月,集成电路领域博士毕业的韩世豪和未婚妻从武汉来到临港就业,两人计划今年就要在临港买房安家。
临港是韩世豪在上海最熟悉也最有感情的区域。在实习阶段,他就享受到了新片区给予的近2万元的租房、交通和实习补贴。根据“十二条”,他在临港购房还能享受一笔可观的安家补贴。
“这里有收入不错的工作、更低的生活成本,也有文化娱乐活力。对于想留在上海发展的年轻人来说,临港是最好的选择。”韩世豪说。
记者在临港采访时,许多从外地来上海打拼的年轻人都不约而同提到,“临港重新定义了上海的成本”。
今年,临港推出了许多免费的办公空间和人才公寓,为来此创新创业的年轻人提供近乎“零成本”的起步保障。
李思锦说,在临港创业,同类型商铺的租金是市区的十分之一,她得以用最低的成本撬动最大的回报潜能。
“临港是个很适中的地方,它有前沿的产业,不会磨灭我的上进心;但它又很松弛,不至于让我‘内卷’得失去斗志,这里的森林和湖泊给我内心安宁。”在滴水湖夏日歌会上,驻唱歌手、上海海事大学研究生亮亮这么告诉记者。
虽然来临港的时间不长,但壹福星餐厅的店长雍娟也有相同感受。2023年,她离开工作了十多年的张江来到临港。她觉得张江和临港有点像,遍布高能级的园区,产业气息很浓厚;但临港又不一样,这里有旅游景点,有公园绿地,有丰富的文体旅活动,“让人在工作外,也感受到了生活的生动与鲜活”。
(来源:解放日报 记者 沈思怡)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