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祖祖辈辈耕种的土地上,他开起了咖啡馆

正值国庆假期,记者来到朱泾镇待泾村,粉墙黛瓦被星星点点的粉与红点缀,从乡间小路到花开海上生态园,沿途都能看到绽放的各类花卉,美景如画,游人如织,整个村庄充满生机。
在这座距离上海市中心70多公里的村落里,不仅风景如画,还有着一群“五金农民”,他们享受着“五金”福利,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直接获益者。
“年收入有10多万元,与过去相比增长了3倍。”说起最近一年的收入,家住待泾村的黄老伯很开心。黄老伯今年60多岁,此前,上海知名的酒店集团衡山集团下乡做民宿,他便与老伴商量,将房屋出租。随着老宅整体翻新,民宿启动运营,他便与老伴住进了精装的一层,既能拿到租金还能住进洋房,变成切切实实的“五金农民”。
黄老伯夫妇算了笔账:“我们两人每月养老保障金各自2000多元;生态园打工薪金每月各自领2000多元;自留田种的菜一年可卖近1万元现金;房子出租做民宿租金近4万元,土地流转金(租金)5000多元;再加上土地入股和门票收益分红款,一年收入大约在10多万元。”
实际上,待泾村曾是个位于城市远郊的“纯农村”,由于地势低洼,村民种庄稼难有好收成。此外,由于土地细碎化、产业单一化、村庄环境差,以前也鲜有游客问津。但如今,这里已成为上海市民周末近郊游的热门“打卡点”。
村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也吸引了一大批有想法的年轻人返乡创业。会动脑筋的农民,有开农家乐饭店,有摆小吃摊位,有的开起了村咖,还有的做起了农产品网络带货直播间。思路一变天地宽,增收的路一条条,农民的钱包也在一天天鼓起来。
徐剑就是其中一位,他选择在他熟悉的地方,开一家属于自己的咖啡馆。
“这几年村里变化挺大的,游客越来越多,周末还有农家乐,所以我先尝试在外婆家的民宿卖咖啡。芳香小镇以及乐高乐园度假区的建设,让我下定决心回来创业。”徐剑说。
徐剑的咖啡店名字叫胖达花花。胖达是panda的谐音,花花不仅代表着他孩子喜欢的大熊猫花花,也是他每天从家里出发,来到花开海上,感受到的绿色世界。
随着游客的不断增多,他的咖啡店人气也越来越旺,自己的收入也水涨船高。在他看来,如今的时代,乡村挡不住咖啡香,他不仅想让来村里的人能喝到一杯好咖啡,还能找到一个“不想走”的地方。“周末在村里发发呆,在路边看看风景,手捧一杯刚煮好的咖啡,暂时抛却城市的忙碌。乡村的老房子,装着新日子,才能越过越有味。”徐剑说。
如今,待泾村的花开海上生态园已经成为集“吃、住、行、游、购、娱、怡、学、养”九大服务体系于一体的芳香文旅产业复合园。随着村里特色文旅产业的发展,村民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农民不仅成为新兴农业经济体的“股民”,而且走向民宿、餐饮等多种经营,奏响了新时代农民的创富交响曲。
(来源:i金山)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