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上海频道

社区工作者,是如何成为“六边形战士”的?

2025年07月21日17:10 |
小字号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既是政策宣传员、矛盾调解员,又是安全守护者、活动策划师,偶尔还要负责数据统计和心理辅导。他们就是社区工作者,被居民亲切地称为“六边形战士”。

上午9点,记者在石化街道东泉居民区“逮”到了正准备要去走访居民的张思怡——这位两年前入职的00后社区工作者,是居委会的“老幺”。还没来得及寒暄,她就带着记者开启了暴走模式。

张思怡告诉记者,东泉居民区下辖三个小区,因此走访一圈下来步数要上万,但对她来说已是常态。张思怡表示,最让她头疼的不是走路,而是如何和居民沟通。作为一名不怎么擅长方言的“I人”(内向型人),每次开口前她都需要在心里打一遍草稿、做足心理准备。

“蒋师傅你好,在家吗?”说着一口不太流利的方言,张思怡敲开了居民蒋老伯的家门。走进蒋老伯家中,张思怡迅速拿出消防安全宣传材料准备介绍,但社区工作“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蒋师傅打断张思怡,提出了困扰他的问题——手机连不上家里的网络了。

找到路由器、反复尝试密码、找到出错原因......不到5分钟,原本“罢工”的网络重新连接成功。这些看似简单的操作背后,是年轻社工必备的“十八般武艺”,也搭建起了社工和居民之间的信任桥梁。

走访结束后,记者随张思怡来到居民区党群服务站,这里正在举办一场面向居民的AI技能培训活动。作为活动组织者,张思怡不仅要负责策划、联络和签到等工作,还要进行图文记录。经过两年历练,这位曾经的社区“小白”已成长为居民信赖的“多面手”。

居民李月华告诉记者“小张刚来的时候,我还在想,现在这么年轻的小姑娘来社区工作行不行啊,感觉搭不上边啊。但实际上接触下来,我发现是其实小张特别热心、有爱心、有耐心,适应社区工作特别快。”

“小张是我们这儿年龄最小的社区工作者。我们小区物业费之前涨价,需要统计很多数据,她是统计的主力队员,反应快、手脚快,还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居民高慧娟说。

如何在繁忙工作中保持热情?张思怡有她的独门秘诀——用喜爱的事物装点办公空间。她的桌面上摆放着精心收集的动漫周边,还有记录工作日程的萌趣日历,这些暖心小物正是她保持工作动力的快乐源泉。

而要成为“六边形战士”,边磨炼边学习是关键。今年初,张思怡作为石化街道社治主理人之一,牵头“众治π——‘泉管家’物业善治联盟”项目,通过线上线下调研摸清居民需求,稳步推进社区微改造,并整合社区资源开展培训,实现了从个人到团队的能力跃升。

“作为一名00后,我觉得我的优势是年轻有冲劲,做事富有激情,成长于互联网时代思维也比较活跃,接受新事物较快,各类数字工具比较熟悉,能够快速响应和适配社区的新需求。当然,我的不足之处也很明显,比如年纪轻、阅历浅,在处理具体社区事务时容易露怯。那些蕴含在柴米油盐中的微妙人情世故,仍需我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和体会。”在问及优势和不足时,张思怡自我总结。

和张思怡不同,拥有十余年基层工作经验的朱泾镇西林街区党支部书记,凤翔居民区党总支委员、居委会委员倪杰,则以出色的沟通能力和沉稳的处事风格著称。在走访街区商户的过程中,这位85后书记充分展现了他的亲和力。

工作中,倪杰始终将商户诉求放在首位,建立快速响应机制,确保每个问题都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在他的带动下,今年4月,公园路创新推出“一店一线”管理模式,通过科学划设彩、红、黄、蓝四类经营标线,精准匹配商户铺位和经营特点,不仅大幅提升了街区秩序,还陆续赢得了商户的好评。

商户王林坦言:“起初对整改确实有些抵触,但看到街区环境改善后客流明显增加,才体会到倪书记的良苦用心。最让我感动的是新店开业忙不过来时,他带着同事帮我们吆喝卖西瓜——这样的相处模式,让我感觉我们更像是朋友了!”

对于收集到的问题,倪杰还建立了一套高效的问题处置机制:走访后立即组织专题研判,制定精准方案,并通过“进度条可视化”实时跟踪问题整改情况。这种闭环式工作模式既提升了处置效率,又增强了商户信任,而倪杰和商户之间的相处模式,也常常让同事学到颇多。

“他处事老练沉稳,面对情绪激动的商户时,他总能在三秒内调整好状态,用一句‘天气太热上火了吧’巧妙降温,这种化干戈为玉帛的本事,让我们都佩服不已。”西林街区工作人员孙琪这样评价道。

作为资深社区工作者,倪杰始终保持着创新求变的工作态度。今年,他尝试将AI技术融入日常工作——运用智能工具生成思维导图梳理半年工作成果,显著提升了总结效率。同时,他深谙基层工作精髓——在创新工具应用的同时,还要注重把握工作的时度效。

采访中,倪杰分享了他的工作心得:“我们通过走访发现商户有忙闲规律——忙时不便打扰,闲时正好交流。抓住他们歇脚聊天的空档,用真情实意沟通,既讲道理也讲情分,这样自然就打成一片了,很多问题和矛盾也就迎刃而解了。”

除了自我学习提升,系统培育同样重要。2025年恰逢金山区社区工作者队伍成立10周年,今年以来我区通过举办职业能力竞赛、组织跨区域经验分享会、开展居民区开放日活动、借助党建引领网格治理训练营等一系列举措,全面提升社区工作者在群众工作、组织动员、依法办事、矛盾调解、应急处突、协调沟通、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的能力,着力锻造新时代社区治理生力军。

“接下去我们将重点推进区级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实施细则的修订,进一步推进社区工作者队伍职业化、专业化、规范化发展,持续增强社区工作者的职业认同感和自豪感,不断提升社区工作者干事创业的激情和服务群众的能力。”区委社会工作部基层治理指导推进科科长丁丽珍表示。

记者手札

社区工作者作为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既是政策落地的执行者,更是居民冷暖的感知者。从00后社工张思怡的数字化赋能,到资深书记倪杰的“时度效”工作法,我们看到新时代社区工作者正在用创新思维和务实作风破解治理难题。

随着社会治理精细化程度不断提高,我们也希望进一步健全社区工作者职业发展体系,完善“传帮带”机制,强化数字技能培训,同时建立科学的容错激励机制,让更多“全科型”社区工作者在基层舞台上施展才华。

(来源:i金山)

(责编:沐一帆、轩召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