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援疆教师物理教师神琪:跨越山海的教育守望


神琪
神琪,来自上海市第六十中学,教学经验丰富,有近20年班主任工作经验。曾获得多种荣誉称号,所带班级多次评为静安区级先进班集体。2024年8月,成为上海市教委组织的第三批“组团式”援疆教育人才中的一员,目前在喀什第六中学高一年级担任教学工作。
初入疆域:从忐忑到扎根的“破冰之旅”
2024年8月底,带着上海湿润的季风和简单的行装,神琪老师踏上飞往喀什的航班,看着机票上4960km的航程,心情忐忑不安。当舷窗外连绵的雪山逐渐取代了江南的烟雨,一种陌生而神圣的使命感涌上心头。落地后,扑面而来的干燥空气瞬间让鼻腔刺痛,更让她不安的是语言障碍——第一次课堂上,学生用夹杂着维吾尔语的普通话提问时,她只能尴尬地重复“再说一遍”。

课堂教学落差更让人始料未及,当她用上海学生熟悉的节奏讲解匀变速直线时,半数学生眼神迷茫。小测验成绩单上刺眼的平均分让她彻夜难眠,直到喀六教师凯萨递来一杯热茶:“这里的孩子像戈壁滩的胡杨,根扎得深,但需要更多养分。”这句话点醒了神琪老师,她开始用课余时间辅导提优补差,与学生沟通交谈……了解他们的认知,只有如此才能进一步改进教学,适应这里的环境,祖国边陲的教学特色。
课堂内外:打造物理课堂教学特色,营造师生沟通桥梁
每一位老师都是从学生一步步走到今天的教学岗位,作为一位年长的老师,她深知当今学生的负担沉重,在课堂内、外致力于减轻学生负担。课后认真细致备课不必多说,课堂上神琪老师大胆改革,不主张学生做笔记,使学生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听课上,她最经典的语言就是“听懂,会做,会变通”。
每周三的下午第七节课结束后,利用当地老师业务学习时间,神琪老师在教室个别辅导学生,对学困生通过提问沟通环节了解到薄弱点后,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给她们树立信心,提高自信。对于高中女生对物理学科学习的畏惧心理,神琪老师以自身经历为说法,提高女生们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尊其师而信其道”,班级的多半学生在课堂上都会跟着她专注地听讲。
在讲弹力的时候,用当地常见的胡杨木演示弹性形变;在讲摩擦力时,让学生畅想沙漠里如何测量沙丘坡度与摩擦力;在讲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时,学生亲身体验水流星,有了魔术师的感受………学生激动地说:“老师,原来课本里的知识真的能看见!”神琪老师挂在嘴边的至理名言就是:“我倾心教,你尽力学。”

理科的学习,离不开学生的习题演算,最重要的是学生会独立完成作业。面对学生解题困难的情景,神琪老师提出的要求是,经过独立认真细致思考,允许不会做,严禁抄袭作业,并严格做好这一规矩。遇到不会做的学生神琪老师会耐心细致给他们讲解,而发现抄作业的学生就会绷起面孔严厉批评,经过多次整治,班级里抄作业的现象大大减少。神琪老师把作业本当成是沟通师生关系的桥梁、纽带,认真批改每一位学生的作业。
付出总是有回报的,当看到班级的每次考试成绩时,能看出神琪老师脸上露出抑制不住的微笑和喜悦。
青蓝工程,师徒共进
参加援疆高中物理教研活动已数月,这段经历让神琪老师深刻体会到教育帮扶的温度与力量。在青蓝工程结对活动中,神琪以实验课为抓手,用生活化场景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在课堂上,通过“摩擦力”、“水流星”等趣味实验,引导学生发现物理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学生们从“被动听讲”变为“主动思考”,课堂氛围焕然一新。更难忘的是与结对徒弟共同备课的过程,从教学设计到实验操作,一次次打磨中,我们不仅分享了教学经验,更碰撞出新的教育灵感。青蓝工程师徒结对带教,带教王晓婷,办公室里经常看到她俩共同伏案探究的身影听到他们讨论课程的声音,为徒弟的专业发展提供日常教学的指导和帮助,目前徒弟属于校级新秀梯队成员。

神琪老师敏睿洞察到援疆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青年教师的成长伙伴,通过教研活动、备课组活动,帮助当地教师优化实验方案、设计分层作业,在“双减”背景下探索高效课堂。青蓝工程师徒结对带教,带教王晓婷,为徒弟的专业发展提供日常教学的指导和支持,目前徒弟属于校级新秀梯队成员。看到徒弟们在比赛中获奖、在教研中逐渐成熟、成长,神琪老师深感援疆工作的意义所在。
在这次援疆初期神琪老师就被聘为喀什六中物理教研组长,几近三十年的教育教学经验让神琪老师深切感受到物理教学的根本就是扎根课堂凝聚团队力量,学科组建设是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教师成长的关键。学校层面针对教师梯队现状,实施“青蓝工程”。针对青年教师配备“双导师”(本地教师+援疆教师),神琪老师积极配合学校工作,通过听课评课、同课异构、课例研磨等形式,帮助其快速掌握教学基本功。

神琪老师建立常态化教研机制,每周开展主题教研活动,聚焦“如何将生活现象融入物理教学”“实验课的有效组织”“我讲高考题”等实际问题,通过集体备课、课例分析、专题研讨等方式,促进教师思维碰撞。推行“问题链式教学”:针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薄弱的问题,设计由浅入深的问题链,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小组合作等方式自主构建知识体系。
近一年援疆,神琪老师对教育的意义有了新视角:这里的孩子没有上海学生“起跑线优势”,但眼中燃烧着更纯粹的对知识的渴望。如今,神琪老师依然在喀什的讲台上书写板书,但教案里多了胡杨木的纹理,耳畔多了骆驼铃的声响。她情真意切地说:“援疆不是‘牺牲’,而是生命中最珍贵的馈赠——它让我在戈壁滩上找到了教育的真谛,也让我在边疆的土地上收获了永生难忘的成长。”
(来源:上海援疆)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