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减乘除和,杨浦打造服务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新高地

人民网上海5月14日电 (记者董志雯)杨浦区将通过“加”“减”“乘”“除”“和”五大行动,服务民营经济发展。这是记者从昨日召开的杨浦区服务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获悉的。
现场,杨浦区相关负责人向与会50家民营企业代表介绍《2025年杨浦区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征求意见稿)》(下文简称《措施》)制定情况。
有这样一组数据:截至去年底,杨浦区民营企业数占企业总数90%,贡献全区46%的税收、92%的就业和92%的研发投入。全区累计培育的1430家高新技术企业中90%是民营企业、890家创新型中小企业中88%是民营企业、465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中82%是民营企业、37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86%是民营企业、29家上市企业中69%是民营企业、8家创新型企业总部中88%是民营企业,均位居上海中心城区第一。
折射出的是民营经济已成为杨浦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已具备坚实基础。
今年2月以来,杨浦区结合区情实际,通过召开民营经济企业代表座谈会、实地走访企业、建议提案办理等形式,“面对面”沟通民营企业面临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点对点”听取企业对杨浦区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的意见建议,聚焦民营企业急难愁盼,形成《2025年杨浦区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征求意见稿)》,推出“加”“减”“乘”“除”“和”五大行动、共20条举措。
惠企“加”力,持续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行动。包括3项措施,一是涉及营造公平公正市场环境、二是保障民营企业平等参与政府采购、三是确保建设工程招投标全过程公开公平公正。
值得关注的是,杨浦专门设立了区公平竞争审查举报热线(热线电话35070026),承诺只要企业认为杨浦政府相关部门单位在起草、制定涉及市场经济活动的具体政策措施中,存在违反《公平竞争审查条例》规定的行为,可以随时向杨浦区反映,杨浦将第一时间受理、反馈,及时废除不合时宜、束缚民营经济手脚的条款。
为企“减”负,全力赋能民营企业“轻装上阵”行动。包括4项措施,一是涉及持续开展清理拖欠企业账款专项行动、二是强化信用修复和守信激励、三是推动科技创新资源共享和人才服务、四是集聚各类功能性机构。
发展“乘”数,支持培育民营企业创新壮大行动。包含6项措施,一是鼓励民营企业积极参与重点科技攻关任务和项目、二是支持民营企业扩大有效投资、三是鼓励民营企业参与社会民生服务、四是支持民营企业参与“两重”“两新”、五是拓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六是助力民营企业国际化发展。
助企“除”忧,法治护航民营企业安心经营行动。包含5项措施,一是加强民营企业知识产权服务和保护、二是加强民营经济法治保障、三是优化涉企行政检查、四是依法依规办理涉企案件、五是营造清朗网络舆论环境。
政企“和”谐,升级保障民营经济发展行动。包含2项措施,一是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二是支持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勇担时代重任。
多年来,作为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重要承载区,杨浦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走出了一条从“工业杨浦”到“创新杨浦”,再到“数字杨浦”的转型升级之路,成为了首批国家创新型城区、上海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和“科创中国”试点城区、全国创新驱动示范区。区域双创综合指数连续8年保持两位数增长。成功入选首批上海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区、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城区。
当前,杨浦数字经济集聚成势,这当中,民营企业是推动科技发展和技术创新的重要力量,数字经济企业总数总量突破8000家,其中大部分是民营企业。2024年,作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的软信业表现亮眼,营收达3259.26亿元,同比增长13.4%,增速连续7年保持两位数增长,规模居全市第2、中心城区第1,占全市总量五分之一、中心城区三分之一,增速领跑全市3个百分点,成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
在杨浦创新发展历程中,区委、区政府始终把民营企业当“自己人”,努力当好服务民营企业的“贴心人”“合伙人”。广大民营企业也始终与杨浦同呼吸、共命运,相伴相生、不离不弃,在融入和服务区域发展的同时实现自身的发展壮大,出席座谈会的企业有的是从只有两三个人的小团队发展成为具有行业影响力的独角兽和领军企业的,谱写了企业经营与区域发展同频共振、相互成就的“双赢”篇章。为帮助民营企业在杨浦落地生根、茁壮成长,全区各部门鼓足“一股劲”,招商服务上有“速度”,项目落地后陪伴有“温度”。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