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上海频道

奋进新征程 建功引领区

袁振宇:从“小梦想”到“医械传奇”,载誉前行再攀高峰

人民网记者 唐小丽
2025年05月07日09:36 | 来源:人民网-上海频道
小字号

“我要以劳模精神为指引,用科技创新攻克难题,用专业能力守护生命健康。”走出人民大会堂,手捧沉甸甸的全国劳动模范奖章,上海心脉医疗研发副总裁、上海蓝脉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袁振宇踌躇满志。

袁振宇荣获全国劳动模范

之前在记者的采访中,袁振宇曾说,自己的梦想很小,就是“赚钱后能买一个大鱼缸”。

然而现在,对于只想“拥有一个鱼缸”的人来说,相当于拥有了一片海洋,袁振宇直言“有些受宠若惊”。

“我的梦想很小,赚钱买个大鱼缸”

有人梦想长大后成为宇航员,有人希望赚钱比肩比尔盖茨,可年幼时的袁振宇并没有多少宏伟壮志。他笑言,自己的梦想很小,小到现在看来甚至有些可笑——“拥有一份说得过去的工作,赚钱后给自己买一个大鱼缸”。

袁振宇的这个梦想很快就实现了。一路“随大流”的他,不知不觉竟然读到了上海交大博士,专业是集成电路和芯片研究方向。按理说,这个专业毕业后理应对口芯片企业,事实上,袁振宇也确实收到了来自业内知名企业的offer。但那时候的他坚信,医疗行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于是,毕业后果断转投心脉医疗。

心脉医疗一直有个传统,员工入职后,会接手已上市产品的维护工作,这样一方面能快速熟悉公司业务,另一方面能摸清现有产品的优劣势。袁振宇边做边学,不仅很快适应了“转行”,还找到了医疗器械和自己所学专业之间的关联。

袁振宇在工作中

俗话说,志当存高远。但袁振宇觉得,目标小也有小的好处,容易实现,生活中的焦虑和欲望就不会太多,人也自然温润平和了。

于是,拿到第一个月工资后,袁振宇先给自己买了一个大鱼缸,儿时的梦想就这么实现了。

“实验没有成败之分,只会一次比一次接近完美”

进入公司一年后,袁振宇开始了他的第一个产品研发——分支型主动脉覆膜支架及输送系统。

这是一项升级产品,当时市场上普遍使用的主动脉覆膜支架为直筒圆柱形,这一类型产品于上世纪九十年代诞生于美国。2000年左右,直筒圆柱形主动脉覆膜支架开始国产化。然而,人体的主动脉生理结构是复杂的,对于主动脉弓部夹层病变患者而言,直筒圆柱形主动脉覆膜支架就无法适用。于是,公司有了研发分支型主动脉覆膜支架的打算,并于2008年立项。

别看新产品只是比直筒圆柱形支架多一个分支,利用输送器植入体内精准释放的逻辑却完全不同,尤其是在分支导入左锁骨下动脉时的对准工作,需通过调整分支导丝结构来解决。正是因为这一难点,研发分支支架的构想虽然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有人提出,但始终没有产品成功实现。

袁振宇(中)与团队成员在进行产品研发工作

袁振宇一遍遍调整支架和输送器的结构设计,同时利用与人体结构较为相似的猪做活体实验,仅前期研发阶段,就“牺牲”了20多头猪。至今,袁振宇已经记不清反复实验了多少次。袁振宇从来不认为实验有失败与成功之分,他只是纯粹地相信,每一次出现问题,通过调整,会比上一次更接近完美,因此,每一次实验,他都有所期待,即便和想象的有差距,也是心平气和面对,不会气馁。

历经反复思考,一次次分析,一遍遍查找原因,9年后,分支型主动脉覆膜支架和输送器结构设计终得预期结果和突破性进展。在与国际大公司的抢跑中,袁振宇和项目组跑在了前面。

2017年,该产品获得了CFDA注册证,成为世界首个治疗弓部夹层的产品。2018年上市后,该产品植入量超过500套,年销售额超过3000万元,救治了一大批主动脉弓部夹层患者的生命。

问问袁振宇此时的感觉,他想起了实验中的那几十头猪,开玩笑说:“如果做不好这个产品,真的对不起这么多猪。”

“每一次实验都能带来收获,要善于从各种小目标的成功中汲取能量和成就感。”在劳模进校园活动中,袁振宇教导学生们要从小树立目标,把一件件事做好,就像他十几年来都专注主动脉支架研发一样,十年磨剑,才终于研发出全球领先的主动脉支架技术。

秉持“十年磨剑”的精神和意志力,袁振宇牵头研发了一系列涉及“之最”的新产品——腹主动脉支架M inos,是全球最细的腹主动脉支架,显著降低了手术对血管入路的要求;直管型主动脉支架Talos,被称为世界上首款“会呼吸的支架”,可以在给胸主动脉疾病“打补丁”的同时,保证众多肋间小血管的供血。

值得一提的是,袁振宇带领团队主导研发的新一代膝下药物球囊,成功解决了小直径球囊曲率半径大、药物涂层牢固度低的技术难题。目前,该产品处于临床试验阶段,为膝下动脉狭窄及闭塞病变患者提供更全面、适宜且有效的治疗。产品上市后,将为医生和膝下患者提供更多选择及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社会对这一研发成果的期待有多迫切?来看一组数据。

据统计,2021年,我国膝下手术数量为2.44万台,从2021年开始,膝下介入手术率以年复合增长率30%的速度增长。下肢动脉严重狭窄甚至闭塞的病变需要进行外科干预及重建血运,其中介入治疗是常用手段。膝下病变主要为普通球囊治疗,但其术后12个月再狭窄率为40%-50%,远期治疗效果差。而新一代膝下药物涂层球囊导管能有效减少内膜增生、预防再狭窄,提高长期治疗效果,同时避免了支架的植入,为再次介入治疗提供了机会。

“医疗产品创新没有捷径可走,每个技术细节都要精益求精”

18年来,从一线产品技术工程师到公司主动脉及外周血管介入研发带头人,袁振宇始终在行业内潜心耕耘。

他主导开发了多款国内、国际领先的创新产品,其中有6款为国家创新医疗器械,惠及国内外数十万患者。还参与了20余项国家及上海市科研基金项目,作为主要发明人申请国内外发明专利170余项。

如今,心脉医疗已成业内领跑者,袁振宇也成长为业内“大咖”,但他依然心态平和。

心脉医疗研发副总裁、蓝脉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袁振宇

此次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的殊荣,整个心脉医疗团队都为之振奋。他们认为,这不仅是国家对袁振宇在高端医疗器械研发领域持续攻坚创新的充分肯定,也是对心脉医疗多年来推动中国生物医药行业发展所做贡献的认可。

袁振宇谦逊表示,对自己所获的荣誉没什么可说的,只是一路读书,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再到硕士博士,求学之路是愉快的,学习探索的过程就是厚积薄发的过程。

谈到下一个“小目标”,袁振宇提到,将继续带领团队致力于建立完善外周血管产品线,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打破外周产品进口垄断,缩短国产替代进程。同时,不断提升公司在外周血管介入器械领域的市场竞争力和覆盖率,为国内外患者提供普惠化的优质创新医疗解决方案。

“医疗产品创新没有捷径可走,必须扎根临床需求,在每一个技术细节上精益求精。”作为心脉医疗的研发负责人,袁振宇表示,将继续发扬劳模精神,带领团队攻坚克难,开发更多创新产品造福患者,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责编:严远、轩召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