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上海频道>>社会| 法治

上海警方侦破一起“豪车”骗保案,26人被抓获

2025年04月22日17:34 |
小字号

“豪车”骗保,该怎么应对

近期,上海警方侦破一起制造豪车事故骗取高额保险的诈骗案件,抓获汽修厂老板段某等26名犯罪嫌疑人,涉案金额300余万元。

近年来,老旧豪车等车辆保险被一些不法分子视作“发财险”,成为保险类诈骗重灾区。车险诈骗团伙日益呈现专业化、团队化特征,二手车商、维修厂的身影越来越常见,甚至不乏保险公司人员参与其中,暴露出行业管理漏洞和安全风险。

“豪车”无责事故露蹊跷

一年内,多次因事故出险的9辆豪车均在同一汽修厂维修,有8家保险公司为此支付了300余万元的维修费用。这一异常线索,被上海公安局经侦总队的大数据研判系统敏锐捕捉。“同一豪车接二连三出事,而且肇事方都是破旧面包车,这就有些蹊跷。”市公安局经侦总队一支队副支队长郭新铭说。

相关线索被迅速移交至上海市公安局青浦分局。通过缜密分析涉案车辆和16起事故理赔信息,青浦区一家汽修厂的负责人进入警方视野。“这些事故的主责车和被撞豪车都在段某的修理厂保养或维修,那些被撞豪车和高额理赔款,也与段某有关系。”市公安局经侦总队一支队民警朱申生说。

调阅理赔档案后,警方发现这些事故相似点众多:都发生于区域交界、车流量少的偏僻路段;都造成了豪车重大车损且对方全责;都需更换进口配件且维修费用极高;发生交通事故时,双方车辆均非车主本人驾驶。

借助大数据模型,警方汇集保险同业公会提供的数据,层层穿透涉事车辆、驾驶员、保险理赔款去向和段某背后的关联,一个精心布设的伪装被逐渐揭开。

2023年,段某开始策划利用豪车事故骗取高额车险。他先低价购买9辆二手豪车和6辆面包车,但表面这些车辆都与他没有直接关系。“段某没有将车辆过户到自己名下,而是与原车主签订代持协议,试图撇清与涉事车辆的联系。”朱申生说。

给豪车购买车险后,段某指使蔡某等人招募了13名“车手”,由他们负责驾驶车辆制造交通事故。

汽修厂员工李某等人精心策划,专门挑选两区交界、道路偏僻、人车稀少、灯光昏暗的路段,指挥“车手”制造出豪车无责、面包车全责的重大车损事故,还教授他们如何处理事故及应对交警。拿到交警的事故认定责任书后,“车手”再将受损豪车驾驶到段某经营的汽修厂维修。

“狸猫换太子”躲避核查

作为修理厂经营者,段某熟悉车险理赔的程序和环节,也深知如何规避保险公司的查勘。这也为他组织实施系列车险诈骗案提供了便利。

据办案机关介绍,不同于一般的车辆理赔程序,事故发生后,段某等人并未第一时间通知保险公司理赔,而是在一段时间后,采取民事诉讼方式让保险公司直接将维修理赔款打给维修厂。

“这么做,既能规避保险公司的查勘员和定损员发现事故现场的破绽,也能掩盖豪车配件被以次充好的事实。”朱申生进一步介绍,在制造事故前,段某会将豪车的好零件换成旧零件,再将豪车开往“事故地段”伪造现场,达到用成本极低的旧零件冒充原件,撞坏后再虚高报价骗取理赔款的目的。

实际上,定损是保险理赔绕不过的环节,段某也有应付办法。在诉讼过程中,进入定损核查环节,段某就“狸猫换太子”,临时给被撞豪车装配优质配件,待定损过关后,再将其替换为劣质品。一番操作后,涉事车辆又能被用来制造下一起交通事故,还能降低成本。

隐蔽的作案手法中,修理工、“车手”、车主等角色,都发挥了重要作用。记者了解到,对于这些“事故”,有些车主并不知情,但也有一些车主自愿配合骗保。因参与骗保被处罚的车主称,当初跟段某进行二手车交易时,对方要求不过户,签订代持协议,自己也没多想,后来为了利益才配合段某骗保。

而参与其中的“车手”,多为代驾、网约车司机等,受雇驾驶“道具车辆”制造事故后,每次能获得500元—1000元不等的报酬。

据警方查证,在一年内,段某团伙通过上述手段,累计骗取保险理赔金额300余万元。

应用大数据等进行监管

杨先生是一家大型保险公司的车险定损员,他在处理一起高额赔付的交通事故中,识破了二手车商与车主勾结骗保的隐情。那是一辆刚过户不久的二手车,原车价超过百万,因被追尾事故需要出险。“我在现场发现,事故双方驾驶员气氛异常和谐,其中全责驾驶员的电话号码关联微信显示他是一名二手车商,这是一个风险信号。”杨先生将情况反馈给公司和警方,经过调查,果然找到了双方合谋制造事故、骗保车损险的依据。

杨先生告诉记者,他所在公司去年专门作出规定,不能再将理赔款直接转账到维修厂,相当于设立防火墙,增加维修厂参与车险骗保的难度。

去年,北京警方查处的一起车险骗保案中,某保险公司在职员工与离职员工、定点汽修厂内外勾连,通过虚构、故意制造车辆事故或对事故扩损等手段骗取理赔款。

而在监管和执法层面,大数据和科技应用,正对这一犯罪活动形成更加有力的监管和震慑。上海公安局经侦总队持续借力大数据系统和应用模型,加强对车险类诈骗的发现、打击力度。今年以来,全市已破获系列特大车险类诈骗案件7起,主要通过伪造车险事故、虚增维修费用等方式诈骗保险资金,累计涉案金额超过1000万元。

(来源:解放日报 记者 邬林桦)

(责编:严远、轩召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