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东院门急诊综合楼工程获批

市发展改革委介绍,为改善医院诊疗环境,“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东院门急诊综合楼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已经取得批复,一起来看↓
建设规模
项目选址位于浦东新区张衡路528号曙光医院东院区现址内,临张衡路院前区广场。
新建地上7层、地下2层的门急诊综合楼和连廊,同步实施室外总体工程等。新建总建筑面积57250平方米。
建设内容
本次新建门急诊综合楼工程,主要功能包括门诊、急诊、医技、日间手术、日间病房等。
设计亮点
01设计概念:“大医精诚 守护康健”
医手仁心,以“双手呵护” 的建筑布局形态传递出曙光医院呵护身心健康的使命。同时体现出本设计营造充满关怀的疗愈空间的意图。概念方案从曙光医院的LOGO中汲取灵感,将医院标志的希望之光转化为建筑的双手呵护之形,寓意着医院对生命的守护与关怀。新老建筑合体,流畅的建筑线条与遥相呼应的新老建筑形成双手呵护的形态,共同守护患者。通过新老建筑间的围合关系,形成中心的庭院作为疗愈空间、景观中心、交流场所、交通核心,为患者提舒适的诊疗体验。
02“双手呵护”的环形集约式布局
打造既融入城市,对环境友好,又具有清晰、高效功能流程体系的医疗综合体。用地东侧沿河,北侧为城市道路,西北侧为医院张衡路主入口,南侧为医院已建门急诊住院综合楼,周边景观条件优越。设计采用两侧逐层退台形式,与南侧已建门急诊住院综合楼体型呼应,在为患者及医护人员提供高效诊疗场所的同时,也提供了多层次的景观平台,从而营造一个与自然相和谐的现代化疗愈场所。北侧主出入口处设置两层挑空空间,挑出部分可兼做雨棚,结合休憩、服务设施,提供了富有引导性的入口空间。
03完整统一的功能布局
建筑因地制宜,科学布局,北侧靠近张衡路主要出入口设置门诊和急诊入口,方便病患就诊;南侧与既有建筑形成围合,有良好的景观视野,设置病人候诊区域。
平面采用串联式的模块布局模式,医疗街串联起各门诊模块,各模块之间设采光中庭,满足各诊疗模块主要诊室的采光需求。二层医疗街通过东西两侧连廊,连接门急诊综合楼与南侧已建成门急诊住院医技综合楼,方便新建筑与院区之间的联系。
04清晰高效的功能流程体系
方案实现了功能与流线的对应,以病人为中心,在最大程度上缩短病患就诊流线。
新建大楼以门诊入口、两层通高的门诊大厅为出发点,设置东西方向弧线医疗街,串联各医疗功能区块。
一层设置门诊大厅、挂号、药房和急诊急救、急诊药房、急诊检验检查用房等;二层设置急诊留观、EICU和输液、功能检查;三层设置内科、中医内外科门诊等功能;四层设置外科、妇科、医学美容、皮肤科门诊等功能;五层设置骨伤科门诊、针灸推拿、康复理疗等功能;六层设置口腔、眼科、耳鼻喉科门诊、名中医门诊等功能;七层设置日间手术、日间病房等功能。
05多层次景观结构
最大化利用有限土地资源,院区设置多层次景观结构,通过有机错落的屋顶绿化和中心下沉庭院,配合滨水景观带提升院区环境。同时通过退台弱化对滨水景观以及原有建筑的视觉压迫。为患者提供一个亲近自然、放松心情的疗愈场所场所。
同时在景观设计中融入中医文化,以中医葫芦为基础元素,将“悬壶济世”的概念融入场地设计之中,结合中医药草百草园境,构建具中医特色现代景观空间,传扬中医文化。
资料:市发展改革委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