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上海频道

上海市的这两条文物主题游径获评国家年度优秀

2025年04月22日18:32 | 来源:上海发布
小字号

原标题:【乐游】上海这两条文物主题游径获评国家年度优秀→

上海市文化旅游局介绍,近日,国家文物局办公室 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推介2024年度优秀文物主题游径的通知》,上海报送的“海上方舟·共同家园”文物主题游径以及“梅绽东方”梅兰芳文物主题游径,凭借深厚的文化底蕴、显著的历史价值和科学的规划布局成功入选,4月18日在国际古迹遗址日主场活动上正式发布。接下来,让我们一同深入探寻这两条游径的独特价值与魅力所在↓

2023年5月,国家文物局联合文旅部、国家发改委启动文物主题游径建设,明确以不可移动文物为核心,以特定主题为主线,有机关联、串珠成链,集中展示专题历史文化的文化遗产旅游线路,构建国家级、区域性、县域级三级文物主题游径。全国已建成200余条游径,形成“点线面”协同发展格局。

2024年,三部门首次开展优秀案例遴选,收到29省122个申报项目(含67项区域性、55项县域游径),最终遴选出31项优秀案例(含10个十佳),涵盖红色文化、工业遗产等多元主题,旨在总结创新模式,推动文化遗产活化利用。

“海上方舟·共同家园”文物主题游径以二战时期上海庇护犹太难民的历史为脉络,生动呈现了这座城市超越国界的人道主义精神,彰显了上海在国际文化交流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中的重要地位。“梅绽东方”梅兰芳文物主题游径,则围绕梅兰芳在上海的戏曲演出、交友往来、日常生活,向大众集中展示梅兰芳在上海的戏曲事业发展、艺术文化交流以及海派文化浸润,使大众深刻理解梅兰芳的艺术人生及其与上海这座国际都会难分难解的渊源。这两条游径的成功入选,不仅是对上海文物保护工作的高度认可,更是向世界展示上海历史文化魅力的崭新窗口。

01.

“海上方舟·共同家园”

文物主题游径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烽火岁月中,上海以其包容开放的胸怀,成为万千流亡者的避风港。这片土地不仅为他们提供了栖身之所,更成为他们坚守希望的精神家园,镌刻了一段跨越民族与信仰的历史篇章。

如今,这里不仅是上海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更见证了人类在至暗时刻的互助与共情,生动诠释了“命运与共、守望相助”的文明光辉。

“深度漫行+历史解码”——通过参观与探寻文物建筑的形式,了解当年中国上海以开放胸怀庇护流亡者的历史,体现不同民族在危难时刻守望相助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游径涵盖13处文物资源,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未定级文物3处。由避难之舟、共生之巷、城市之锚三部分构成。

“海上方舟·共同家园”文物主题游径解读:

1

避难之舟

这里是二战时期上海庇护数万犹太难民的历史见证,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为受难者提供了最后的避风港。

摩西会堂旧址(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

摩西会堂始建于1927年,是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优秀历史建筑,是上海仅存的两座犹太会堂旧址之一。该建筑由俄罗斯犹太人集资建造,为外廊式建筑风格。2007年经过全面修缮恢复成原始样貌,以其为核心建立了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

纪念馆致力于打造国家级对外宣传和公共外交平台,内含展品近1000件(组),于2024年被评为国家二级博物馆,同时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这里不仅展示了犹太难民的历史,也反映了中犹两个民族在黑暗岁月里的温情往事,成为“犹太难民在上海”的独特文化承载地。

2

共生之巷

舟山路一带曾被称为“小维也纳”,红砖石库门里弄中,犹太面包房、咖啡馆与中式杂货铺比邻而居;白马咖啡馆的醇香、街角飘荡的手风琴声与本地小贩的吆喝交织成独特的战时市井画卷。这条街巷不仅是物理空间的共享,更是文化、生计与情感的融合。

点位顺序

简介

白马咖啡馆

名字来源于犹太人喜爱的轻歌剧《白马咖啡馆》,在背井离乡的犹太难民当中深受欢迎

舟山里、舟山路霍山路路口沿街市房、霍山路舟山路建筑群

未定级不可移动文物,建于约20世纪20年代末,是当时该区域内最热闹的商业和文化娱乐中心,被称为“小维也纳”

布卢门撒尔旧居

欧洲古典风格毗连式建筑,美国前财政部长麦克·布卢门撒尔曾居住于此

百老汇大戏院旧址

未定级不可移动文物,于1939年改造而成,楼顶为罗伊屋顶花园,是当时远近闻名的聚会场所

远东反战大会旧址

虹口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933年9月30日,宋庆龄在此筹备主持召开远东反战大会

霍山公园

虹口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建于1917年,公园内保留铭牌,感谢上海人民在二战期间对犹太难民的收留

美犹联合救济委员会旧址

虹口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建于1910年,是一幢双门面的假4层双毗连式建筑

3

城市之锚

提篮桥监狱铭刻着中国司法近代化的复杂历程;而香火绵延的下海庙,则承载着本地渔民与移民的信仰寄托。一狱一庙,一法一俗,共同锚定了这片土地的历史纵深。

提篮桥监狱早期建筑

提篮桥监狱由工部局始建于1901年,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监狱内设立“上海监狱陈列馆”,展示了中国监狱史和上海监狱史。提篮桥监狱作为中国现存历史最悠久的监狱,见证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路,并且曾关押过许多爱国人士和仁人志士,如章太炎、邹容等,展现了他们的爱国精神和不屈不挠的意志力。

日本战犯关押、审判和执行处旧址

在抗日战争胜利后,这里关押和审判了大量日本战犯,包括策划南京大屠杀的乙级战犯谷寿夫等。这些历史事件使得提篮桥监狱成为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见证地。

王孝和烈士就义处

1998年初提篮桥监狱在就义处重建了王孝和烈士塑像,扩展了绿地面积,并辟建了“孝和广场”。王孝和烈士就义处作为虹口区文物保护单位,不仅是缅怀革命先烈、传承革命精神的历史遗址,也是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场所。

下海庙

下海庙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目前为虹口区文物保护单位。下海庙门上一副对联:“上海下海下海佑上海”“大山小山小山垒大山”,暗含了上海作为庇护之地的隐喻,与犹太难民将上海视为“海上方舟”的比喻形成呼应,均体现了危难中对生命的守护与希望。

活动剪影:

主题游径开发至今,已经组织将近6000+市民游客,来到上海虹口提篮桥区域参观打卡。

02.

“梅绽东方”梅兰芳

文物主题游径

京剧表演艺术大师梅兰芳是20世纪中国戏曲史上的一座丰碑,也是享誉世界的京剧艺术大师,他开创的京剧梅派艺术对中国戏曲产生了重要影响,也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向世界传播,把京剧艺术推向了世界舞台。

“梅绽东方”梅兰芳文物主题游径中见证历史的重要文物史迹完整丰富多样,文旅融合深入多元,社会共识艺术共鸣度高,游径涉及的文物点可观、可赏、可尝、可宿的物质空间、文化欣赏及旅游相结合的游径,具有国际性、艺术性、可达性、参与性。完整呈现梅兰芳在上海的艺术创新、中外交流以及海派文化浸润,游客可深刻理解梅兰芳的艺术人生与上海这座国际都会难分难解的渊源。

“梅绽东方”梅兰芳文物主题游径包含“梨园旧影”、“金石之谊”、“海上寻踪”三大主线,分别围绕梅兰芳在上海的戏曲演出、交友往来、日常生活。涉及34处不可移动文物,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8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未定级不可移动文物19处。

“梅绽东方” 梅兰芳文物主题游径解读:

1

梨园旧影

从美琪大戏院出发,寻访梅兰芳去过的戏院。上海是南北名伶竞演纷呈的戏码头,也是梅兰芳艺术生涯的福地。自1913年初次在沪登台,他在此一举成名,不断吸收新鲜元素、改良传统戏剧。

点位顺序

简介

美琪大戏院

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抗战胜利后,正式对公众连演《刺虎》《思凡》《断桥》等剧目。

张家花园

静安区文物保护点。梅兰芳首次到上海的第一场演出是在张园的安垲第大厦。

兰心大戏院

未定级不可移动文物。1945年,蓄须明志的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抗战辍演八年后首次在此复出演出昆曲《刺虎》。

梨园公所旧址

黄浦区文物保护单位。为全国闻名的梨园行业组织,梅兰芳曾多次来访与海上京剧艺人相互交流切磋。

共舞台

黄浦区文物保护点。1926年梅兰芳与言菊朋在此演出。1936年3月9日梅兰芳陪同卓别林在此观赏海派京剧《火烧红莲寺》。

南京大戏院

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上海解放,梅兰芳剧团在此连演三天,慰问解放军。

天蟾舞台旧址

黄浦区文物保护点。1933年梅兰芳创编的《抗金兵》等戏上演,极大鼓舞了观众抗日救亡的热情。

人民大舞台

未定级不可移动文物。1914年梅兰芳与王凤卿南下在此登台,1956年在此演出的《凤还巢》是他一生在上海最后一场表演。

新光大戏院

未定级不可移动文物。1934年,昆剧保存社借新光大戏院举办第二次公演,演出昆剧两天,邀请梅兰芳、俞振飞等昆曲名家参演,从而对昆曲发展壮大起了积极影响。

中国大戏院

未定级不可移动文物。原三星舞台,梅兰芳和梅葆玖父子首次在此同台。

美琪大戏院2016年修缮后重新开张,以演出话剧、音乐剧为主,是国内外文化艺术交流的主要演出场所。2017年,恢复电影放映功能,开始放映戏剧影像。

天蟾舞台旧址2021年完成修缮,结合建筑历史风貌的恢复和内部空间性能品质的提升,在演出核心功能基础上将继续开辟更多元化、多层次的文化功能,包含戏曲演出观摩、艺术展览展示、文化普及教育等功能。

2

金石之谊

从周信芳旧居出发,探索梅兰芳的“朋友圈”。相聚相知,梅兰芳在上海结交广泛。他的生活、他的艺术、他的成就都离不开身边那些好友的相助与贵人的相识。上海的许多地点就曾出现过他们的身影。

点位顺序

简介

周信芳旧居

静安区文物保护点。梅兰芳常来此与周信芳畅叙友情,切磋京剧艺术。

修道院公寓

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梅兰芳访美前夕到访该处,与当时上海名噪一时的文化人、交际家弗立斯夫人会面。成功访苏回沪后也由弗立斯夫人举行招待会。

黄兴旧居

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1933年梅兰芳在此与萧伯纳会面,并作简短交谈。

李祖夔故居

未定级不可移动文物。1943年,著名画家郑午昌、吴湖帆和京剧大师梅兰芳三人倡议发起成立民间爱国社团“甲午同庚千龄会”,李祖夔的康平路1号是他们相聚最多的地方。

衡山坊

原树德坊。1948年,费穆导演了由梅兰芳主演的中国第一部彩色戏曲艺术片《生死恨》,梅兰芳因此而几次上树德坊3弄23号和费穆探讨相关的艺术问题,彼此之间感情更加融洽。

漫画会旧址(丁悚旧居)

黄浦区文物保护点。梅兰芳首次到沪演出前,丁悚即在《申报》撰文为其预热,为首次进人上海媒体视野。后两人时相过从。

梓园

黄浦区文物保护单位。梅兰芳多次到访王一亭之梓园交流绘事,1936年梅兰芳与海上众多名流在此处贺王一亭七十大寿。

刘海粟旧居

黄浦区文物保护单位。梅兰芳和刘海粟因“戏”“画”而结缘,交往甚密,可说终其一生。

陈夔龙旧居

黄浦区文物保护点。陈夔龙为海上前清遗老领袖,他组织的堂会驰名申城。而每次堂会梅兰芳必到,陈梅两人交往密切。

金门大饭店

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抗日战争胜利后,梅兰芳参加好友吴湖帆与顾抱真的婚礼。

吴昌硕故居

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1913年梅兰芳首次来上海献艺后,即来此拜望吴昌硕。此后梅兰芳常向吴昌硕请益绘事并一起交流唱曲。

修道院公寓现为衡复风貌馆,是上海第一座风貌区主题的展示馆,以风貌区内的百年人文、百年建筑为核心,系统地展示衡复风貌区的历史变迁,展现多元的百年建筑、百年人文和红色记忆。

黄兴旧居现为武康路旅游咨询中心和徐汇老房子艺术中心,是政府的公益窗口,持续为游客和居民提供文旅咨询、免费导览等服务。

3

海上寻踪

从梅兰芳旧居出发,重温梅兰芳的城市生活。梅兰芳与上海有近半个世纪的缘分,更长期生活于此。在舞台下,上海见证着梅兰芳经历的一桩桩往事。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他在上海的街头巷尾留下了印记。

点位顺序

简介

梅兰芳旧居

黄浦区文物保护单位。梅兰芳在此长住近二十年。他不仅在此与朋友们创编新戏,培育人才,在此将中国京剧艺术传播到世界,也在此蓄须明志,专心丹青,更在此见证了抗战的胜利乃至新中国的成立。

乔家栅食府

黄浦区文物保护点。经营本帮菜系和点心,不少名人喜欢光顾,其中梅兰芳、徐志摩、周信芳、俞振飞也是常客。

百代小楼

徐汇区文物保护单位。1920年梅兰芳在百代公司共灌录了9张唱片,唱片的传播进一步扩大了梅兰芳的影响力。

上方花园

未定级不可移动文物。1923年梅兰芳正对摄影感兴趣,从商务印书馆购得相机首次在此拍照。

红房子西菜馆

初名“罗威饭店”,抗战后取名“喜乐意”,后经梅兰芳建议下,1956年正式定名“红房子西菜馆”。

洁而精川菜馆

黄浦区文物保护点。海派川菜名店,吸引了众多文化艺术界人士光临。梅兰芳常喜欢在此与朋友用餐。

八仙桥基督教青年会大楼

黄浦区文物保护点。1949年6月,梅兰芳受陈毅市长邀请来此参加上海各界知名人士座谈会。

大光明大戏院

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1928年12月23日,京剧大师梅兰芳亲自为大光明大戏院的开张剪彩。

国际饭店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35年举办欢送梅兰芳赴苏联演出的大型宴会;1936年在此宴请卓别林。

德兴馆

黄浦区文物保护点。上海本帮菜发源地,声名显赫。梅兰芳和杜月笙等都钟情于此间的本帮菜。

申报馆旧址

未定级不可移动文物。1913年梅兰芳初到上海拜客申报馆总经理史量才,协商为其演出做宣传。

锦江都城新城饭店

未定级不可移动文物。原为都城饭店。1945年4月,梅兰芳与叶恭绰合办了画展。

中华基督教女青年会全国协会大楼

未定级不可移动文物。1936年3月9日,该楼四层的万国艺术剧院为国际电影大师卓别林举行欢迎茶会,梅兰芳、胡蝶在此与卓别林相聚,留下了中外文化交流史上的一段佳话。

上海大厦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原百老汇大厦。1958年梅兰芳家厨淮扬菜名厨王寿山师傅来到上海大厦开创了淮扬菜系。梅兰芳每次到沪,都要来此用餐。

梅兰芳旧居位于思南公馆花园洋房建筑群。

百代小楼现为《义勇军进行曲》灌制地纪念馆。2021年,纪念馆经修缮和布展后全新开放。有包括深入解读历史的公益导览、“国歌诞生之旅:历史的探寻”等常设活动。

大光明大戏院现为大光明电影院。2009年,经过修缮升级后重新开业,恢复了历史原貌,升级了观影设施。修缮中还设计了一条电影走廊,通过灯光、图片、文字、实物等手法,展示影院的昨天与今天,让观众们在欣赏电影之余,更能品味大光明90年的花样年华。

国际饭店延续酒店功能营业至今。一楼回廊文史馆,摆放着各类老物件、老照片及其介绍,设有专人讲解团队。

上海大厦位于北苏州路20号,现为上海大厦酒店。

结语

2025年国际古迹遗址日以“灾害与冲突下的遗产应对准备”为核心议题,呼应ICOMOS成立60年来的使命。中国主场活动聚焦“绿色发展与多彩传承”,强调文化遗产在生态可持续与社会融合中的价值。

“海上方舟·共同家园”文物主题游径不仅是一次穿越时空的对话,更是一场跨越文明的实践教育。通过沉浸式体验,参与者将切身感受上海作为“海上方舟”的厚重历史,理解多元文化如何在这片土地上共生共荣,进而深化对城市精神内核的认同。“海上方舟·共同家园”文物主题游径不仅是对人类逆境中坚韧史诗的回望,更成为探讨遗产韧性、社区共生与城市更新的鲜活案例——在这里,每一块砖石都不只是过去的遗存,而是构建包容性未来的基石。

“梅绽东方”梅兰芳文物主题游径不仅是一趟戏曲文化的溯源之旅,更是一场传统艺术在当代语境下的文化传承探索。借由深度体验,参与者将深切领略梅兰芳先生革新京剧艺术的卓越贡献,洞察传统文化在上海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如何借时代之力推陈出新,从而升华对民族文化传承意义的认知。“梅绽东方”文物主题游径不仅是对梅兰芳先生辉煌艺术生涯的深情回望,更成为研讨文化遗产传承韧性、艺术与城市共生关系以及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的生动范例。在这里,每一处与梅兰芳相关的古迹旧址,都不只是往昔岁月的见证,更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构筑新时代文化繁荣盛景的坚实根基。

文物主题游径是以不可移动文物纽带串联历史与当下,通过系统性保护理念激活文物时代价值的创新实践。其核心在于凝练主题、阐释文物内涵、讲好历史故事,统筹保护与利用,通过串联低级别文物带动保护与开放,并创新文旅业态服务国家战略。下一步,市文化旅游局(市文物局)将以2024年优秀案例推介为契机,进一步总结经验、精准发力,推动文物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资料:市文化旅游局

(责编:严远、轩召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