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上海频道>>要闻

保持年轻态,沪上沉浸式戏剧直面“上新”大考

2025年04月16日09:27 |
小字号

观众不再轻易尝鲜,“躺赢”好时光一去不复返,关键是做好内容、服务,找到好演员

保持年轻态,沉浸式戏剧直面“上新”大考

“《不眠之夜》上海版驻演进入第9年,我们面对全新的观众与全新的变革。”上海文广演艺集团总裁马晨骋总结上海版诞生9年后的首次改版。

“过去,观众习惯‘无脑冲’,现在时间、金钱变得更宝贵。”《成仙》催生出开心麻花首个四面舞台,制作人顾慧珺坦言,“种草”很重要,因为观众购票更谨慎了。

2016年《不眠之夜》落户上海,沉浸式戏剧迅速成为票房灵药,沉浸式音乐剧令环人民广场“挤满”小剧场,VR大空间将沉浸式戏剧、游戏、展览融为一体,演艺新空间在文创园区及商场诞生,推动观演人流形成消费闭环。而今,见惯世面的观众不再轻易尝鲜,同质化剧目被迅速淘汰,沉浸式戏剧“躺赢”的好时光一去不复返,剧目“上新”成为一场场大考。

经典剧目的改版与新生

全新《不眠之夜》上海版·∞计划4月下旬正式对外发布,伴随冒险灵、漫游灵两条新增路线,《不眠之夜》从原来的3小时变为2.5小时、2小时两种选择。“《不眠之夜》增加故事线和隐藏情节,让观众有新的体验,票价回归到2017年的档位。”马晨骋说。

2016年12月14日,《不眠之夜》上海版在麦金侬酒店首演,介于真实性与戏剧性之间、重塑观演关系的戏剧体验在全国范围内掀起沉浸式演艺浪潮。《中国沉浸式产业发展研究报告》显示,以沉浸式为概念的线下体验成为95后人群的“社交新宠”。

“《不眠之夜》有门槛,要求购票观众超过16岁。今年新入场的观众,可能在2016年首演时只有八九岁。”马晨骋感叹,虽然换了一代观众,05后依然对《不眠之夜》这种古典沉浸式表演情有独钟,愿意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构建观演体验。

时髦的《不眠之夜》被归为“古典”,什么样的沉浸式演出可称之为“现代”?“《不眠之夜》在上海驻演前,中国观众几乎不知道沉浸式,现在沉浸式戏剧有形形色色的新样式。”马晨骋举例,观众戴上VR眼镜,可以沉浸式跳舞、喝酒、看演出,《消失的法老》借助高科技手段创造金字塔场景,Team Lab通过光影变化打造沉浸式场景,《阿波罗尼亚》创造整个小酒馆。“大多数沉浸式项目有一定的空间限制或技术边界,《不眠之夜》则有着完全自由开放的空间,观众凭着感觉到处走,它的玩法独一无二,所以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

在瑞虹天地月亮湾,开心麻花最成功的沉浸式互动剧《疯狂理发店》演出迈入第4年,今春“理发店”楼下“海物惟错演艺空间”推出新剧《成仙》。

根据灯塔专业版、猫眼演出数据,《疯狂理发店》是“规定时间内累计演出场次最多的沉浸式戏剧”,2022年至2024年在上海、成都、苏州、杭州等地演出2977场,获颁大世界吉尼斯纪录。“南京《疯狂理发店》100场纪念场演出,提到‘嫌疑人的车停在B2’。中场休息,真有观众跑去B2找车,然后拍照反馈,‘没有车’。”观众的探究欲让《疯狂理发店》《成仙》总制作人、上海开心麻花董事长汪海刚感慨又开心。

《成仙》出人意料没有复刻《疯狂理发店》悬疑路线,转而打出玄幻喜剧招牌。“《成仙》尽可能精炼剧目时长,强化视听呈现,以适配更广泛的人群。四面体舞台加入升降台和移动威亚。”导演艾春旭介绍开心麻花首个四面台,“平面的景、平面的表演变成3D立体后,不存在任何正面和背面,每一面都是正面,演员要转着圈演戏,充分照顾四面观众,对他们的习惯是一种颠覆。”

140平方米的《成仙》舞台被象征中国传统文化中“金、木、水、火”四种元素的四面观众席共375个座椅环绕,而中央舞台区域恰恰象征“土”方位。演员每个动作、走位,都花费了数倍时间排练。

“最简单的光也变了,以前我们在舞台深处装灯,从演员背后打光。变成四面台了,灯该装在哪里?”顾慧珺说,市场环境倒逼剧组“自讨苦吃”,“观众消费理念在变化,以前大家听说是网红店都排队去吃,现在下单前先仔细看网评,究竟值不值?大浪淘沙的市场中,《成仙》得让观众感受到真诚和新意”。

文旅商融合螺旋式上升

《疯狂理发店》如火如荼这几年,开心麻花一直深耕“沉浸式演艺+商业空间”,《疯狂理发店》通过租赁铺位,打造沉浸空间。截至3月底,《疯狂理发店》仅上海瑞虹天地月亮湾一店,演出已突破1000场。从《疯狂星友团》开始,开心麻花和地产、主题餐饮聚集商有了更深的合作,双方在商演融合领域进行进一步捆绑,宣发流量、消费人群和利益共享。

经过几年磨合,开心麻花从一些商场撤出,暂停部分沉浸式剧目。“商场里的剧场”大方向不变,落地操作却在螺旋式升级,有了更进一步的文旅商融合模样——《成仙》所在的地方不叫剧场,而是顺应剧情称“道场”。与之相关的主题商户联动入场做市集,观众在场外即可体验剧情,穿上剧中魏晋风格古装打卡拍照,再入场观剧,情绪价值拉满。

“演艺行业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从传统镜框式舞台到沉浸式演艺空间,再往后走,一定会出现更多样的场景和更丰富的体验。”汪海刚说。

在今潮8弄做了4年沉浸式音乐剧《Little Jack》后,今春,星在文化董事长朱寅在一墙之隔的滨港商业中心推出“星临天下”多功能演艺空间。“星临天下”周围是脱口秀与沉浸式悬疑剧《大真探赵赶鹅》。“新的文化空间不断开出来。”在朱寅看来,滨港商业中心以亚洲大厦为模板,又与环人民广场演艺集聚区不同,“亚洲大厦、市百一店、世茂广场的沉浸式小剧场多为改建,容量为两三百人。滨港商业中心在建造时预留演艺空间场地,‘星临天下’可弹性容纳500人到1000人,适配沉浸式戏剧、小型演唱会,可切换座位、站立不同模式”。

将一栋大楼变为剧场,《不眠之夜》在不断内部挖潜,创造新空间、推出新消费。去年8月1日,《不眠之夜》推出Lounge M贵宾体验空间,日均上座率保持在85%以上。票房之外的营业性收入占比逐年增加。全新《不眠之夜》上海版·∞推出之际,马晨骋算了一笔账:一对情侣从“不眠之夜”小程序买2张包含Lounge M体验的演出票花费2560元;从北京飞到上海,往返花费3448元;周六晚的《不眠之夜》The Drama酒店花费1380元;《不眠之夜》附近有家声名远播的火锅店“肥仔文”,晚上看完演出吃一顿花500元。最后,算上打车费等零散费用,周末打飞的体验《不眠之夜》总花费超过8000元。

美琪大戏院开幕大戏音乐剧《SIX》中国首演在即,加上沉浸式音乐秀《英雄联盟:双城之战》、音乐剧《悲惨世界》40周年纪念版音乐会,马晨骋预告,文广演艺集团驻演品牌“SEE YOU IN SHANGHAI上海见!”将通过票务联动等打出文旅商体展组合拳。

观演联动景点旅游观光

回顾近年上海沉浸式演艺空间演变,上海演出行业协会总召集人韦芝将其分为商业综合体长期驻演模式、多空间集聚模式,还有文旅打卡网红景点模式,如朱家角课植园·园林水上剧场、松江广富林、上影乐园、宝山瑜音阁古戏楼等,通过观演联动景点旅游观光,“这些景点都在远郊,观众以游客为主”。

市中心的宝藏景点如何利用?占据地利的国有院团也加入沉浸式戏剧联盟。今年年初,沉浸式沪剧《日出》在汾阳路150号上海沪剧院首轮演出16场,上座率达95%。汾阳路150号位于衡复历史文化风貌区,是著名建筑师邬达克在克利洋行时期的重要作品之一,始建于1919年。百年老洋房自带的审美烙印,加上非遗姚绣戏服、东阳木雕道具,配以“沪剧+流行音乐”元素、多媒体影像,《日出》充分利用花园洋房空间布局,每场80位观众从每个视角都能看到不同角色的故事线。

从汾阳路150号步行10分钟,480米外的岳阳路168号上海京剧传习馆,沉浸式京剧《龙潭英杰》在4月12日、19日再上演4场,总场次达到8场。作为上海市第五批优秀历史建筑,岳阳路168号同样地处衡复历史文化风貌区,由当时著名的上海布道团建筑师事务所设计,始建于1921年。

副导演孙伟带领同事正在新空间打磨《龙潭英杰》。男主角的办公室旁边有审讯室、枪械库,观众一入场,楼道就有环境音响起。孙伟叮嘱大家全神贯注,进入角色,“从观众入座到开演之间的15分钟,气氛要铺满。比如演警察的人,看到观众要上下打量,有一种审视的意味”。上海京剧院的演员们难得离观众如此近,“唱京剧不难,互动有点紧张,怕接不住”。多年前,京剧传习馆做过沉浸式京剧集萃演出《月光下的行走》,“也许未来还有传统剧目尝试沉浸式版本”。

相比之下,开心麻花《成仙》的演员们习惯与观众寒暄。“不仅是上海观剧群体,我们希望吸引外地甚至入境游游客,因此特意把工作日晚场开演时间定在20时,周末下午到晚间尝试安排3场演出。”对于记者提出非市中心地段演出的人流焦虑,汪海刚并不担心,他透露,“海物惟错”是基于情绪体验和消费融合方向打造的城市文旅演艺空间,《成仙》是核心体验产品,未来还会联合专业合作伙伴打造“后空间”音乐剧Live house以及“赛博修仙”主题互动展览。

更长久生命力从哪里来

滨港商业中心刚落成,还在持续招商中。作为首批入驻商户,朱寅会担忧人流不够吗?他反问记者:“你去看陈奕迅、周杰伦演唱会,会在乎场地在不在市中心?”很长一段时间里,《Little Jack》是今潮8弄唯一的沉浸式剧目,“我也担心过《Little Jack》票务,结果全卖完了”。朱寅认为,关键是做好内容、服务,找到好演员。

朱寅想把白天利用起来,“星临天下”周末、晚上有演出,白天做疗愈音乐课,吸引周边办公楼白领用半小时到一小时舒缓放松,“上海评弹团、京剧演员王珮瑜都在今潮8弄有‘据点’,也能加入我们的空间。”“星临天下”开幕式汇集上海各大院团当家人、音乐剧制作人。朱寅想起20多年前在新天地做音乐酒吧ARK,“那时酒吧街有不同演出,法国香颂、爵士乐、流行乐不重样,聚在一起形成商业空间辨识度,有利于内容不间断地曝光,现在做演出空间也一样,人多力量大”。

7月,沉浸式沪剧《日出》将在汾阳路150号再次上演。制作人沈传辰计划演出由一组演员变为多组演员,增加念白字幕、户外光影秀、老洋房文化之旅及文创周边等新鲜内容,探索可复制的全新文旅商模式,从门票销售、企业定制等方面实现多元化经济收益。

作为全国规模最大的沉浸式戏剧,《不眠之夜》迄今总收入超5.5亿元,接待全球各地观众超62万人,跨省市及境外游客占比高达64%,入选全国旅游演艺精品名录,蝉联大众点评网沉浸式演出总交易额全国TOP1。

9年前,《不眠之夜》刚落地上海,马晨骋面对媒体追问“能开多久”时,他的答案是“希望上海版能够一直开下去,至少比纽约版时间长”。9年后,上海的《不眠之夜》成了全球唯一一家。“以更加年轻的状态去吸引年轻的观众。N刷《不眠之夜》的‘忠粉’,也愿意不时来看看新版,这是他们的快乐老家。”

“我们都未曾想到这部作品可以扎根如此之久,而且它并不会停止探索和成长。”《不眠之夜》上海版导演兼艺术总监Felix Barrett说,“上海是一座不可思议的城市,这里有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他们拥有无与伦比的激情与渴望。”

(来源:解放日报 记者 诸葛漪)

(责编:严远、轩召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