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开放创新 临港将开展更大力度开放压力测试

更加突出跨境和离岸业务开放创新
临港将开展更大力度开放压力测试
昨天,临港新片区召开2025年优化营商环境大会,再次吹响全年营商环境优化的号角。记者在会上获悉,临港新片区自设立以来,累计形成营商环境领域创新案例30个、新设企业超11.5万户。2024年,根据德勤对照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成熟度的评估,临港综合得分与包含新加坡、中国香港、新西兰等地的首批50个参评经济体中的第四名相当。
“地毯式”针对性制度创新
临港最大的优势是制度创新,最核心的竞争力是高水平开放。临港新片区聚焦制度创新,创造了以“特斯拉速度”“波音速度”“商飞速度”为代表的临港速度。
临港优化营商环境大会提出,制度创新始终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关键举措,今年将更加突出跨境和离岸业务的开放创新,要在跨境和离岸金融、离岸贸易、跨境和离岸数据、跨境医疗、高能级航运服务等重点领域开展更大力度的开放压力测试,让各类企业在临港真正感受到行政服务更高效、市场机制更完善、国际化规则更成熟、发展成长更快速。
据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制度处副处长张楠介绍,今年还将聚焦企业发展体制机制障碍开展“地毯式”针对性制度创新,并针对特色产业、业态开展更大程度的压力测试,全力帮企业解决制度性问题。
去年11月,临港新片区曾举办过一场特殊的营商环境吐槽大会,邀请来一批企业、开发主体代表,听取他们对当前营商环境存在的难点、堵点提出诉求。制度处则将这些意见建议按“轻重缓急”划分为“马上整改”“需研究改进”以及“加强探索优化”三个类别,并召集相关职能部门“头脑风暴”,群策群力提出改进措施,加以落实。
“截至目前,已有效解决20多个问题,数量过半。还有些以制度创新的名义在与上级部门沟通推进中。针对提出意见建议的企业,我们欢迎其成为与临港一起试制度的首批试点成员,形成具体案例,后续再推广复制路径。”张楠说。
让企业随时随地找对人
今年上海优化营商环境8.0版方案中,“提升企业感受”这一表述被首次放在大标题中。在临港新片区优化营商环境大会上,聚焦提升企业感受度也被多次提及。
临港优化营商环境大会明确,要把抓企业服务放到抓招商引资、抓项目建设同等重要的地位。市委常委、临港新片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陈金山在会上提出,“不仅是招商引资阶段承诺好,更要在企业落地后把政策兑现好、困难问题解决好、经营发展支持好,既要关注企业生产经营的问题,又要关心企业员工生活的问题,让企业心无旁骛、心情舒畅地在临港发展。”
临港大项目多,过去由于企业招商不同阶段由不同团队负责,常会出现招商与企业服务衔接不畅的问题。为了确保项目快速落地投用,临港在全市首创了“项目服务包”全过程零时差响应机制。
“通过服务包的设计,企业从最早在投资意向还没完全清晰时,就能快速获得相对准确全面的政府服务要求、管理要求,实现全过程的无缝衔接。通过该机制,建设项目由签订协议到取得施工许可证的平均用时缩短了20%。”临港新片区企业服务中心副主任闵之光告诉记者。
今年,企业服务中心将重点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和项目全过程服务,会同各镇、园区建设面向内、外企业的服务资源的公共“资源库”,建好为企服务资源库和服务专员、专窗、专线,让企业随时随地都能找到人、找对人。(记者 沈思怡)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