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型城市的新春姿态:到图书馆享文化大餐

“阴雨天,户外活动不太方便,图书馆是最好的选择。”大年初四,瞿女士带着上幼儿园的女儿一珞在上海图书馆东馆度过整整一天。“每个楼面的主题馆几乎都有不同活动,简直忙不过来。”瞿女士笑道。从一楼慢慢“逛”到七楼,女儿在一旁扯着母亲的衣角说,还想再回到一楼少儿阅读区多借几本书。
从广西来上海旅游的小学生陈子熙当天晚上要和母亲前往下一站苏州,在上海的最后一个白天,同样选择了上图东馆。“前一天,我们去了上海图书馆淮海路馆,东馆空间更大,两个馆各有各的味道。”母亲康女士说,这次来上海特意安排了书香之旅,打卡多个“最美书店”“最美图书馆”。“东馆的阅读座位多,展览也多,不仅是学习的好地方,也是休闲的好去处。在这里看书,可以选择自己最舒服的姿势,让人觉得很松弛。”
蛇年春节,上海图书馆依托淮海路馆、东馆两大馆及线上平台,以“灵蛇嘉岁,承先启新”为主题,推出10大系列、40余项活动,通过展览、讲座、演出、XR体验等,为读者送上新春文化大餐。
淮海路馆以展览结合馆藏推荐的方式,为读者呈现优秀传统文化和节庆氛围,与上海书画出版社联合推出“翰墨千载 魏晋风流——中华书画名品临摹创作新春特展”,与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合作推出“‘画’说百姓美好生活——主题年画宣传画展”。聚焦“春节”申遗成功,淮海路馆推出“热点书目”专栏;在东馆三楼电子书架,同样设置了“春节文化推荐”专区。
遍布东馆多个楼层的“蛇·生肖艺术大展”,呈现老中青三代200多位艺术家的300多幅“蛇生肖”主题画作,妙趣横生。地方文献馆的“蛇序呈祥”主题展介绍蛇年春节与蛇崇拜的传说、江南一带的蛇信仰与蛇传说、江南地区的年俗活动等。“春节申遗·XR再现——岁首盛景庆新春”通过实时XR技术,邀请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教授邓菲在虚拟场景中为读者解读春节年俗及其历史源流。
上海少年儿童图书馆同样准备了丰富的蛇年新春文化大餐。春节期间,长风馆、南西馆每天上午9时准时开放。长风馆的“生肖印记”贺岁邮票展,让小读者在方寸之间感知中华传统文化魅力。南西馆户外的“图书馆里的全家福”主题展,用镜头记录家庭团聚的美好时光。“满满的年味儿”“辞旧迎新庆团圆”“魅力中国——属于我们的宝藏”“新岁书香——书海新篇章”“万象更新又一年”等主题专架遍布阅览区域,还有“小小探宝人”新年寻书之旅、小种子读书会“跟着‘魔法花袜子’彭懿老师踏上幻想之旅:‘我是夏蛋蛋’成长幻想小说共读会”、沪语童谣堂、童年档案馆新春共读录制体验等活动轮番与小读者见面。
不出家门,同样有书香。上海图书馆“享借”网上借书平台和上海少年儿童图书馆“蜜宝云书房”都在新春期间推出免运费活动,上海图书馆还在线上联合京东读书及掌阅精选两大电子书平台,分别推出“带一本书回家”新春专题书单。(记者 施晨露)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