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角身价飙千倍 上理工携手云南企业打造产业链
科技加持,酸角身价飙千倍
上理工携手云南企业打造完整产业链
在云南玉溪有一种尝起来酸甜可口的植物名为酸角,又名罗望子,它不仅富含多种有机酸,还能绿化荒山。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座大山里的酸角“默默无闻”,通常被制成果脯、糕点、糖果等土特产,在原产地仅卖0.2元/斤。但现在,经加工为罗望子多糖等食品添加剂后,售价飙升到500元—600元/斤。
身价的飙升,和上海理工大学的一支科研团队有关,他们在过去的7年中连续对酸角“科技加持”,为酸角打造出完整的产业链。去年5月底,国内第一条罗望子多糖生产线在云南竣工,云南当地企业猫哆哩和上理工联合打造的产学研基地也在上海揭牌成立。这意味着酸角从山谷林地到实验室,再从车间走向市场。今年,上理工助力云南特色林果产业振兴这一技术入选第七届省属高校精准帮扶典型项目。
中国首片人工酸角林
一家云南企业跨越几千公里,如何找到上理工的科研团队进行合作?还得从上海高校的一节课说起。
在上理工科研团队负责人艾连中教授的课上,来自云南的学生向雨维听说了其组织研发莫斯利安酸奶的故事。她马上想到,自己叔叔负责的人工酸角林正面临困境,急需科技支撑。
原来,云南这片土壤属于干热河谷,气候炎热少雨、水土流失严重,生态十分脆弱。十多年前,猫哆哩在这片不毛之地种植了中国第一片、也是迄今最大的人工酸角林。种植的艰辛自不待言,由于缺乏技术支撑,罗望子多糖加工以及应用项目到2016年几乎停滞了。
在向雨维及其家人的热情邀请下,2017年,艾连中第一次来到云南哀牢山东麓,他俯瞰着3000多亩酸角林深受震撼。“在几乎寸草不生的荒山种树不容易,更何况酸角树要10年才可以利用,前期的财力和人力投入特别大。这家企业实实在在地为当地农户的生存问题拼尽全力,更为红河上游生态修复和治理发挥了巨大作用。”艾连中当即就决定要与企业合作,着手开发酸角资源,尽全力为当地农民和企业开辟一条绿色发展新路。
填补多糖提取国内空白
其貌不扬的小小酸角蕴含宝藏。植物中的活性多糖具有快速有效地激活、增强和调节人体免疫能力的功效,而罗望子多糖与其他可食用多糖相比,有良好的耐热、耐盐、耐酸、耐冷冻等特性。换句话说,从植物酸角中提取的罗望子多糖作为食品添加剂,比其他传统可食用多糖更健康、安全,其具备抗菌、抗炎、改善便秘、调节肠道、促进皮肤细胞生长等功能。
早在1964年,日本就率先实现了罗望子多糖的工业化生产,并用作食品添加剂进入市场。但在国内,常规提取罗望子多糖的工艺很难达到蛋白质含量低于3%的国家标准。于是,上理工科研团队开始了技术攻坚。
历时3年多,在一次次实验中,团队终于攻克了酸角种子高效脱皮、罗望子多糖制备及其降蛋白方法、罗望子多糖复配等多项关键技术,填补了国内罗望子多糖提取与应用的空白。团队成员张汇副教授告诉记者,他们利用多级醇沉法使蛋白质含量降至1%、提高多糖纯度,同时提高其黏度,使之更好发挥增稠作用。他自豪地说:“我们提取出品质更高的罗望子多糖,丝毫不逊于国际先进水平。”
不仅如此,团队还以创新工艺降低了生产成本。他们创造性地把之前应用于其他食品行业的螺旋输送设备运用于罗望子多糖提取。原来,醇沉法纯化多糖需要用3倍体积的乙醇去除粗多糖中的蛋白质等水溶性杂质,但这一技术原先需要储存上百公斤乙醇的大罐装置,不仅有安全隐患,还需要占用5层楼高的车间进行生产,而今这一流程“浓缩”进一个个螺旋输送式小设备,不仅大大提高提纯效率,也能更好地确保生产安全。
截至目前,该团队就相关科研成果已发表了30多篇高水平论文,包括20多篇SCI。
校企合作打开大市场
但是,科研成果不能仅停留在纸上。上理工科研团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罗望子多糖研发出来后,到底有多大的市场价值?新技术走出实验室,市场是否买账?
除了技术硬核,上理工科研团队还有一个特点:团队里既有微生物功能改造方向的专家,又有多糖的常年研究者,还有专门负责发酵与应用以及生产工艺管理、设备选型的人员等,这是一支“懂产业”的科研团队,他们有时比企业更了解行业的痛点和需求。
“罗望子多糖可以作为食品添加剂用于制作冰淇淋,它有一个天然的性质,即形成的冰晶很小、很细腻,容易锁住水分,冷冻的时候性状也不会变化,有奶油般绵密的感觉,这样生产出的冰淇淋口感很好。”团队成员夏永军教授介绍,目前,罗望子多糖作为食品增稠剂、稳定剂和胶凝剂,已被广泛用于冰淇淋、高膳食纤维食品、降糖食品等。
值得一提的是,现在,传统食品添加剂如卡拉胶等仍以进口为主,随着国产罗望子多糖作为用途广泛的食用胶上市,不仅能满足大众对高品质食品的需求,在多糖胶体方面打破国际垄断,中国食品也将以更优质的形象走向国际。
从食品大加工的角度出发,上理工科研团队参与设计了整条生产线,实现罗望子多糖研发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关键一步。
谈到为什么舍近求远地把基地建在上海,猫哆哩集团董事长宋子波说:“我们通过学校的平台与国际知名公司建立沟通合作,可以说,上理工是我们从云南走进上海、走向世界的通道。如今,我们把联合产学研基地建在上理工,就是希望更好地深化科研创新,携手研发更健康的产品,同时为食品行业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
以科技之力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这个上海高校团队也颇受鼓舞。对未来合作,艾连中信心满满:“云南除了酸角,还有很多特色水果,比如滇橄榄、诺丽果、多依果等野生资源,却往往因采摘不及时、没有合理利用等原因烂在山里,十分可惜。我们将持续开发云南丰富的自然资源,为当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动力。”(记者 李蕾 通讯员 董真)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