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交流 | 沪滇帮扶显真情 千里相约谱新篇
近年来,乘着嘉定区与南华县沪滇协作之舟,雨露乡扬起乡村振兴之帆,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不断增强发展内生动力。着眼生态立乡、文旅兴乡,立足自身资源禀赋,积极探索“农业为基、文化为底、旅游为径”的发展道路,不断跑出农文旅融合“加速度”,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围绕“1”个中心,优势产业持续壮大。立足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群众持续增收致富这一中心任务,始终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深入实施村集体经济“强村富民”工程,以“党建链”赋能产业链,推动旅游业与农业共通互融。为弥补产业发展短板,2023年建设智能温室大棚3座共计4692平方米。2024年1月,智能温室大棚租赁给南华啊鲁吖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运营,由此后甸村每年可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20万元,公司每年销售收入将高达460万元,预计将带动周边4个村委会共计200余名农户就业。全乡建成宏田软籽石榴种植基地、建林枣业脐橙种植基地、冬枣种植基地、阿呀噜羊肚菌种植基地、罗文鸡枞菌仿野生种植基地、洒披武“菌窝子”野生菌保育促繁基地等10个农业生产特色IP,为游客带来沉浸式采摘新体验。
突出“2”种模式,旅游业态日益丰富。一是“公司+农户”模式。花树大村作为风华雨露国家3A级旅游景区重点示范村,由州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出资对2户农户闲置住房进行民宿改造,现已建成高端标准民宿10套、茅草屋12个、休闲帐篷48个、萌宠乐园1个、塑木栈道300米。近年来,在嘉定区大力支持下,打造占地面积约7000平方米的全州最大沙生植物园,吸引省内外大批游客前来沉浸体验。二是“精品民宿+休闲农家”模式。通过创新“精品民宿+休闲农家”发展模式,在成功打造蘑菇小屋精品民宿基础上,带动群众自发建成极具民族特色的白族人家小院,鼓励群众发展休闲农家餐饮住宿,实现家门口增收致富。
深化“3”项任务,发展成果有效巩固。一是念特色经,让景区热起来。依托阿呀噜田园农庄、“菌窝子”、鸡枞基地、蘑菇小屋精品民宿等多个乡村旅游打卡地,成功举办了白族火把节、乡村音乐会及“菌窝子”开山节等系列文旅活动。截至目前,全乡共接待游客22.3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05万元。二是做优服务,让治理美起来。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号召广大党员干部自觉当好全乡旅游的“宣传员”“讲解员”“服务员”,向游客讲好雨露故事,介绍雨露特产,提升文旅服务水平。截至目前,全乡基层党组织共开展志愿服务128场次,参与党员1320人次,服务来往游客5000余名。三是办实在事,让生活美起来。坚持微改造、精提升,发动本地木匠、乡土手艺人就地取材打造微景观、小花园,提升环境整体面貌。利用沪滇协作资金建设雨露乡后甸村乡村振兴示范项目、雨露乡后甸村产业道路建设项目、雨露乡后甸村林果基地产业道路硬化项目和雨露白族乡后甸村乡村振兴示范建设项目。依托美丽乡村建设项目,紧扣人居环境治理要求,积极推进村容村貌绿化、亮化、特色化等改造等工作,共有257户1116人受益。全乡污水管网、垃圾治理实现全覆盖,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乡村旅游风貌全面提升,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实现“4”个带动,文旅惠农成效初显。一是带动就近就地就业。通过闲置资产盘活、土地流转等,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通过完成景区务工当职员、土地入股当社员、穿上戏服当演员、售卖产品当店员的角色转变,群众吃上了“旅游饭”。二是带动村民增收。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产业,雨露村农村经济总收入由2022年的10411万元增长至2023年的11577万元,增长了11.2%。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22年的21396元增长至2023年的23813元,增长了11.3%。此外,年内新建住房20套,新购置小汽车5辆,群众生活品质明显提升。三是带动农特产品销售。蘑菇小屋、阿呀噜田园农庄等旅游点位原材料多为周边村庄提供,通过与基地、农户签订购销合同,带动土鸡蛋、红瓜子、土蜂蜜、特色水果等销售,累计带动农副产品销售80余万元。四是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通过农文旅融合发展,全乡7个村委会村集体经济收入实现新突破。截至目前,7个村共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119.18万元,按照“5311”利益分配模式,50%将用于村级分红,30%用于继续支持产业发展,10%用于救助困难群体,10%将作为村干部绩效进行奖励,大家干事创业的积极性进一步增强。
(来源:上海合作交流)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