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安亭变睦邻亭!“微更新”不止是外表,更是……
江浦路街道吴家浜小区位于大连路854弄,建于1978年,共有614户2200多名居民。由于建设规划等原因,小区公共空间比较有限,居民缺少足够的活动场所。因此,小区门卫室成为了居民交流小区大小事情的“集散点”。
然而,以往小区门卫室功能比较单一、设施比较陈旧,并不能有效满足居民的需求。越来越多的居民反馈,希望对小区门卫室进行改造升级。
为此,在经过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吴家浜居民区党总支、居民区联合业委会、物业公司启动了保安亭升级改造工作。焕然一新的社区“集散点”,有了令人欣喜的面貌。
建立社区服务窗口,缩短社区服务距离
吴家浜居委会设置在独立小院的最深处。虽然和小区仅一墙之隔,但这段距离对大多数社区居民,尤其是老年居民来说并不方便。为此,居民区党总支、居委会将保安亭打造为社区服务站,进一步缩短社区服务距离。
在硬件设施上,居民区党总支通过多方筹集改造经费,为保安室内外配备LED显示屏,增添了告示栏。社区居民积极响应,在外墙上绘制了色彩明亮的手绘。改造还在室内添置便民服务工具包,有雨伞雨衣、充电宝、便民工具箱、打气筒等,居民可随用随取。
不仅如此,居民区制定了服务清单。整合居民区服务资源、辖区单位共建资源、志愿服务资源,形成了一份涵盖接待咨询服务、志愿文化服务和“WU+”特色服务的《吴家浜居委会睦邻服务清单》。居民可以菜单式点单,进一步满足多元化服务需求。
打造社区交往端口,积累社区社会资本
保安亭作为小区的流量入口,在促进社区交往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吴家浜居委会在改造好的“保安亭”外增设了供居民休憩的座椅和雨棚,还根据居民意见将原本高出地面约7厘米的地板改低到了2厘米,方便大家随时来歇歇脚、聊聊天。
同时,居民区设立“三驾马车”接待点,每周四、周六分别由物业公司经理和居委会工作人员在保安亭值班,接待社区居民来访,“一站式”解决居民的各类问题与需求,还将每月一次的“律师进社区”活动开到保安亭,为居民提供“家门口”的法律服务。
促进社区制度收口,完善社区治理规范
改造后的保安亭焕然一新,成为不少居民每天必去的“打卡点”。但随之而来的乱停车、缺乏秩序等新问题,成为亟待解决的事。
为了维护来之不易的改造成果,在居民区 “三驾马车”和社区居民的共同参与下,吴家浜小区先后修订了《门卫室值班管理制度》《机动车停车管理制度》《机动车停车收费标准》,制定了《睦邻亭物品使用登记管理制度》,对居民的行为进行规范。同时组建了由社区居民组成的志愿者队伍,负责定期清扫、巡逻和制止不文明行为等。
吴家浜居民区通过升级硬件设施、拓展空间功能、完善运行机制,把“无人值守”的保安亭改造成了集服务、交往、议事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睦邻亭”,不仅弥补了社区公共空间的不足,融洽了社区邻里关系,还创新了社区微更新的路径,为老旧社区开展微更新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来源:上海杨浦)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