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饮食不平衡 大豆制品摄入偏高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饮食结构显著不平衡
大豆制品摄入偏高1.9倍
昨天,2024中国老年保健协会阿尔茨海默病分会(ADC)年度报告——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膳食与营养调查报告,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首发。这一调查覆盖全国30个省、自治区及直辖市,共收集1034份高质量问卷。
报告显示,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的推荐标准相比,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饮食结构存在显著的不平衡现象。尽管患者在谷薯类和畜禽肉类的总体摄入量上基本符合推荐量,但在具体食物种类的选择上却存在明显偏差。“特别是全谷物和薯类的摄入量远低于指南建议,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饮食的整体营养价值和健康效益。”仁济医院神经内科主任王刚介绍,此外,在蛋类、水果、鱼虾、蔬菜及奶类等富含多种营养素的食物摄入方面,AD患者普遍摄入量不足,远低于膳食指南的推荐标准。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大豆及其制品的摄入量异常偏高,达到推荐摄入量的1.9倍,这种不均衡的膳食模式可能对患者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在能量摄入方面,调查结果同样令人担忧。我国AD患者的人均每日每标准人日能量摄入量仅为1128.1千卡,远低于老年人群的膳食推荐摄入量,也低于2015年全国老年人群的平均膳食能量摄入水平。这表明,AD患者在能量摄入上可能存在不足,这可能会进一步影响其身体机能和健康状况。
此外,本次调查还揭示了膳食炎症指数(dietary inflammatory index,DII)与患者认知障碍风险之间的密切关系。数据显示,我国AD及相关认知障碍患者的DII平均值高达2.46±1.73,这一数值不仅远超一般老年社区居民的DII水平(-0.57±1.44),也高于美国社区老年人群的DII值(-0.19±1.98)。
“这意味着,我国AD患者群体在日常饮食中更倾向于选择那些具有促炎性质的食物,而这种饮食习惯很可能成为加剧其认知障碍风险的一个重要因素。”王刚解释。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地区患者的DII水平也呈现出显著差异:西南地区AD患者其膳食炎症指数水平较低,为2.1,显示出较为健康的饮食倾向;而西北地区的AD患者则面临较高的膳食炎症指数水平,达到2.8,进一步表明不同地区间饮食习惯对健康可能产生的不同影响;上海所在的华东地区则为2.5,属于中等水平。
王刚建议,我国AD及相关认知障碍患者应更加注重平衡膳食模式的构建。通过增加全谷物、薯类、果蔬、鱼虾及奶类等健康食物的摄入,减少促炎性食物的摄入比例,以降低饮食对身体炎症的影响,从而维护患者的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同时,患者及其家属应密切关注能量摄入情况,确保患者获得足够的能量支持身体机能的正常运转。
中国老年保健协会阿尔茨海默病分会主委、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神经内科主任医师解恒革教授表示,新出炉的《2024中国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膳食与营养报告》不仅揭示了阿尔茨海默病与膳食营养之间错综复杂的联系,提供了宝贵的认知视角,更为后续制定个性化、高效的干预措施与管理方案提供了策略。(记者 黄杨子)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