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上海频道>>要闻

788件文物抵沪 “金字塔之巅”即将在上博启幕

2024年06月18日08:18 | 来源:解放网
小字号

“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即将启幕

492组788件文物抵沪,2.1米法老巨像、绿脸彩绘人形棺开箱亮相,今起布展焦点

随着数名工作人员扶紧木箱面板,轻轻移开,过去只在书本画册中出现的拥有细长面部、带着神秘微笑的埃及法老埃赫纳吞巨像首次在上海露出真容。同场开箱亮相的,还有近年出土于埃及萨卡拉猫神庙遗址区的人形棺,棺上彩绘人物拥有一张绿色的脸。

展出面积:其他特展3倍

昨天13时30分,即将于7月18日在上海博物馆人民广场馆举办的“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开箱两件重磅文物。据悉,此次展览将展出的492组788件文物已到达上海,布展工作今起紧锣密鼓推进。

周一是上博人民广场馆闭馆日。13时许,记者在现场看到,馆内已环绕交错铺设起专用通道供文物运输进展厅。此次展览将同时启用上博人民广场馆一楼三个展厅,展出面积逾3000平方米,几乎是其他特展的3倍。

馆舍一楼大厅里,静静摆放着两个巨大的木箱,埃及最高文物委员会考古学家塞德(Said Ebrahim Alassal)正和中方工作人员忙前忙后,沟通交流。记者看到,木箱上贴着各种指示搬运拆封方向的贴纸,甚至还有手写的拆箱顺序。

13时30分许,上海博物馆馆长褚晓波拆开第一个箱子上印有“上海博物馆”字样的封签,开箱正式开始。随着工作人员按顺序移开木箱面板,被木条固定在箱中的埃赫纳吞巨像显露真容。这尊砂岩材质的半身像高达2.1米,面部细长,嘴角上扬,似乎带着微笑。

这件巨像原高约4米,排列于卡纳克阿吞神庙露天庭院。雕像风格不同于此前法老英气健美的造型,线条被拉长。据悉,从埃赫纳吞宗教改革开始到图坦卡蒙结束改革这段时间,被称为古埃及的阿玛尔纳时期,伴随宗教改革,新的艺术风格应运而生,这一时期的人物刻画往往被表现为长脸、宽额、厚唇、窄肩、大腹,以实现神与人形象上的分离。

这一时期富于生活趣味的场景也大量出现,与古埃及艺术中普遍存在的宗教、仪式主题完全不同,呈现出更生活化和人性化的视角,比如此次展品中会有一件小公主吃烤鸭的草图。

在打开另一个木箱前,塞德特意与中方工作人员沟通,所有的动作手势以他的口令为准,不能太过用力。他还叮嘱现场拍照的人,“千万不要用闪光灯”。

拆开木箱侧面木板,露出两个巨大抽屉样的上下隔层。在塞德有节奏的指挥下,工作人员缓缓拉开下层抽屉,一具周身绘满图案和文字的人形棺木被固定在箱中。而人形棺的头部绘制成绿色人脸。

据介绍,木棺脸部呈现的绿色,象征传说中死而复活的神明奥赛里斯,也代表着泛滥的尼罗河。棺椁上不仅人物形象和服装描绘精细、装饰复杂,铭文更是从中部一直延伸至底座,就连背面、底座也有铭文。

这具彩绘人形棺长189厘米,宽60厘米,厚46厘米,以木为材料,是近年埃及萨卡拉考古遗址出土的文物之一。据悉,人形棺是古埃及王国晚期常见的棺椁形制,近年来萨卡拉地下墓穴出土近千个人形棺,为学术研究提供了大量新材料,很可能打破原有的分类体系。而此次展览专题之一“萨卡拉的秘密”正是聚焦这一新的考古发现。

95%文物:首次来亚洲

“这是历史上最大规模埃及本土文物出境展览。”褚晓波介绍,此次大展集合了三个专题的展览,内容丰富程度、文物丰富程度和展厅沉浸式打造,“都是世界顶级的文物大展”。他表示,此次展览中95%的文物都是第一次来到亚洲,其中不少都是观众耳熟能详的文物。还有部分文物首次离开埃及本土,“比如萨卡拉遗址最新的考古发现,即使在埃及也没有办过集中展示,此次展览可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全球首展’。”除了近800件古埃及文物,展览还将展出部分中国文物,展开两个古老文明的对话。“今年中国和埃及深化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希望观众通过展览对古埃及文明有更进一步的了解,让文明古国之间更具共鸣。”(记者 简工博)

(责编:严远、轩召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