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上海频道

讲好残疾人故事|对话视障跑者,我在黑暗中看到光

2024年05月20日13:21 | 来源:上海残联
小字号

原标题:讲好残疾人故事|对话视障跑者,我在黑暗中看到光

每到周末,大家总能在公园门口看到以橙色为主体的队服出没。他们的身影活跃在各种运动社群里,总有人问,“这是不是黑暗跑团,又看到他们了”。2024年,市残联融媒体成员以亲身体验的方式加入“黑暗跑团”。我们来听听她加入跑团数月以后的感悟与见闻。

在一般的马拉松比赛中,每位跑者都是一路向前,为自己而战。而在“黑暗跑团”,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分工,团队协作。在这里,大家始终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永不言弃的精神,彼此守护,逐光而行。

第一印象

一个不能迟到的跑团

作为一名跑团新人,填完含有身高、配速、血型等信息的报名表,然后在活动报名的时候,勾选“第一次参加”就算是入团了。“黑暗跑团”创始人程益说,之所以首次需要填写很多信息,也是考虑到了无障碍的需求,之后备战马拉松就可以免除视障队员的二次填写。

每次跑步开始前的手语教学

“黑暗跑团”2016年4月成立于杭州,目前在全国21个城市设有站点,其中活跃志愿者最多的站点在上海。如今受助人群已从最初的视障者,扩展到听障者、脑瘫患者等多种类型。由于跑团的特殊性质,还吸引了很多高校学生与中学生参与,平时有一些家长也会带年幼的孩子一起来参加。

为了参加每周例跑活动,这些视障人士和志愿者六点多就起床,坚决不迟到。例跑当天,会有志愿者早早地来为大家留好适合放物品的地方。为方便视障人士,大家还集思广益,摸索出了一套颇具无障碍思维的存包流程:志愿者的物品自行拿取,而每个视障人士的物品则和商业寄存店类似,通过号码牌来分辨。

陪跑团里的少年志愿者

“你不能和他们说前方有石头,反而导致心理紧张。要时刻注意视障伙伴的配速,感受他们的步伐。”每次例跑之前,志愿者李晶都会组建新人群,并对相关知识进行普及,任何人咨询注册事宜、如何领团服,他都会首先跳出来积极答疑解惑。

在新人培训的后半程,每位志愿者都需要蒙上眼睛体验视障人士走路与奔跑的感受。大家纷纷有点紧张,面前漆黑一片的瞬间,恐惧感油然而生。李晶说,正是这种换位思考式的体验,让大家增进了对助盲的理解。

一根陪跑绳

一份责任和勇气

在跑步开始前,志愿者会交给主陪跑者一根陪跑绳,这根陪跑绳由跑团成员亲手制作而成。一圈圈的手艺,是志愿者对视障群体的美好祝愿。

例跑活动(左二为王群琴)

大家总能从跑团里第一时间认出王群琴,因为她有一条非常漂亮的导盲犬。她到今天都记得,“2017年第一次来跑团的时候,我是带着速效救心丸的,跑步就更别谈了,当时志愿者‘勇气’老师始终鼓励我试试看”,如今王群琴已经参加了多次赛事。“而且在跑团,没有人会问你伤心的事情。大家来就是为了开心,跑步就是开心的呀!”今年5月12日这天是母亲节,王群琴很开心地收到了鲜花,她说,“每年团长都会在母亲节送花给大家。”

有时,视障伙伴还会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在一次新人培训课上,李晶请“95后”视障伙伴张海滨带大家试试看陪跑的感受。有位志愿者新人不太熟悉道路,导致海滨的膝盖不小心撞到了花坛旁的柱子上,他反而笑着安慰大家。为了让大家放心,他还展示了在其他地方跑步摔的疤痕,“这很正常,跑步摔跤对我来说是常事。”在场者纷纷为他鼓掌。

黑暗跑团(左二为张海滨)

“是他们鼓舞了我,

大家成了真正的朋友”

每次陪跑时都有视障人士感慨,不曾想象自己有一天也能跑步,甚至感受马拉松的魅力。因为多数视障人士都是长期缺乏运动锻炼,身体素质欠佳。

视障者金新瞧最近刚为自己起了这个新网名,今年68岁的他说,自己以前因为不出门的缘故,所以体型和体态都不好。如今他不仅瘦了下来,而且敢于走出家门了。“我对每个周末都很期待,参与跑团活动很开心。”

正是大家的这份期待,所以跑团里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全年无休,风雨无阻。几位志愿者回忆,“有些团员连大年初一都来了。”

跑团夜跑加训(第二排右四为甘露)

“我们会手把手从热身运动教起”。跑团里被亲切称作“大队长”的志愿者甘露,本职工作是一名职业经理人,她觉得公益和运动都会让人心态年轻。2020年,一次偶然的“黑暗中对话”体验让她了解到视障群体。“我不觉得自己是在帮助别人,其实是共同做一件好玩的事情。”甘露特别提到陪伴视障人士参加半马和全马的经历,记忆深刻的是陪伴一位六十多岁的视障人士老穆参加比赛,对方曾经身患疾病手术后逐渐康复,现在每天坚持锻炼,她被这种执着的精神所打动。

“是他们鼓舞了我”,甘露觉得在跑团做志愿者的经历,也为自己提供了许多能量,她尤其观察到,每次拍照大家都特别开心。谈话间隙,还有视障伙伴分辨出她的声音,问候她的近况。 马拉松

一场几十公里的陪伴

2024年上海半马赛前合影

在今年的上海半马中,黑暗跑团的一袭橙色配置依然成为了全场的焦点。程益介绍,在赛程中,四名陪跑员围成一个方阵,保护中间跑者的安全。如果是外地视障成员,也会邀请对方更加熟悉的当地陪跑员。

赛前,他们会提前根据平时成绩进行分组,最终确定比赛中的目标。就在这次上海半马中,不少人跑出了PB(个人最好成绩)。

上海半马现场

帮助视障人士走上马拉松赛场,是每一个跑团里资深志愿者的目标。曾婉婷是一名视障人士,回忆自己顺利完成首场半马,她紧紧捏住一旁志愿者的手,是她们引领自己到达了终点,“跑到最后跑不动的时候,我和水心姐说腿抬不起来了,她跟我说,呼吸没事腿就没事,相信你能行。我就坚持下来了。”

赛事总有终点,但无障碍建设与助残事业,永远在路上。城市的包容与文明实践,就在点滴日常之中体现,有志愿者谈到,如今城市的无障碍设施和建设也逐步规范,跑团的视障伙伴抵达地铁站,就会有站内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帮忙送到指定位置。每个人都在小心翼翼的保护着这个群体,期待会越来越好,生生不息。

黑暗跑团合影

信息来源:上海市残联融媒体编辑部

(责编:严远、轩召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