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上海频道

让回乡年轻人“不敢认”的崇明村庄,是如何实现蝶变的?

2024年04月19日14:34 |
小字号

建设生态文明,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近年来,崇明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努力打造国家生态文明名片、长江绿色发展标杆,世界级生态岛建设事业乘风破浪、加速前行。为进一步展示崇明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我们开设“生态文明最佳实践地”栏目,为您讲述崇明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故事。

春日的崇明,处处生机盎然。花圃里,一簇簇鲜花挂满枝头,花农们忙着采摘;良田里,春耕机轰隆隆;田间地头,瓜果长势喜人,丰收在望……

乡村振兴,示范先行。近年来,崇明全面加快乡村振兴步伐,在产业发展、环境整治、乡风治理等方面探索经验、打造样板,走出了一条产业富农、带头致富的新路径。去年年底,新一批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公布,崇明4个村上榜,分别是竖新镇惠民村、绿华镇华星村、庙镇联益村、中兴镇爱国村。截至目前,崇明区共有18个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

一座座传统村庄正在美丽蝶变、一个个特色产业正在逐步壮大,老百姓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变化,日子越过越甜。近日,记者走进几个村子,看看他们如何领跑乡村振兴。

回乡年轻人连呼“不敢认了”

漫步在庙镇联益村,乡间道路平坦通畅,农家小院错落有致,村民们三三两两聚到公共休闲场所健身、闲聊,缕缕花香、声声鸟鸣,一幅“诗情田园”的美丽画卷尽收眼底。作为第五批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联益村聚焦品质提升、彰显风貌特色,让更多村民享受到乡村振兴带来的“红利”。

“这几年,村里变化还是蛮大的。”正在院子里晒太阳的刘阿婆笑呵呵地说:“以前家附近这条路坑坑洼洼的,实施‘白改黑’后,完全变了一个样,大家出行也更舒心了。”

农村人居环境优化提升,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联益村加大投入,先后实施村级主干道“白改黑”、房屋风貌打造、环境治理、基础设施完善等一系列民生工程,刷新了乡村“颜值”。同时,村里强化党建引领,努力建设“党员知责、干部有责、合力尽责”的乡村治理共同体,不断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引导群众涵养文明新风。

更大的改变,在于村民的生活习惯和理念,对于自家庭院打造,村民的积极性、主动性不断增强,乡村振兴创建工作开展更加顺畅。今年68岁的吴老伯是竖新镇惠民村的村民,记者见到他时,他正拿着扫把清扫院子里的落叶。“村里的环境近几年越来越好,自家环境卫生也要经常打扫清理,自己住着也舒服,不然不就和周边风景格格不入了嘛。”

“村里大变样,让自己都有点‘不敢认了’!”45岁的徐先生,离开家乡出去创业已有10年,如今在市区开了家餐饮店,有两年没回来了。这次节假日回家,迎接他的不只是父母亲,还有家乡的嬗变。车子驶回惠民村,一路他都惊讶于家乡之变——柏油路、新建的党建小屋、加装的路灯,家家户户门前还种上了花草。

近年来,随着一个个项目落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乡村在崇明成为一道风景。乘着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的东风,不少乡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通过推动“小三园”(小花园、小果园、小菜园)建设、新建健身点、增设景观小品和太阳能路灯等,逐步将和谐乡村美好画卷变成现实图景。

特色产业铺就“增收路”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关键。近年来,崇明充分挖掘乡土资源,发挥农业龙头专业合作社带动作用,念好“土”字诀、擦亮“特”色牌、唱好“产”字歌,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了重要支撑。走进联益村,连片的大棚绵延铺展,棚里的瓜果蔬菜长势喜人,农户们一边栽种一边交流种植管理经验,一派繁忙景象。近年来,村里依托集体合作社,整合资源、集中优势,合力推进翠冠梨、崇明金瓜、金瓜稻等特色农产品发展。村内种植的优质水果翠冠梨成为上海市著名商标,崇明金瓜已成功注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年,眼瞅着各地种翠冠梨等农产品越来越多,如何把本土特色产业做大做强?联益村动起了脑筋。

适应市场需求,不断延伸产业链是一条路子。“以翠冠梨为例,我们将通过多方合作,策划打造集接待、展示、研发、包装加工等功能于一体的翠冠梨产业园,比如计划研发翠冠梨梨膏、水果罐头等延伸农产品,从而进一步提高翠冠梨经济价值,带动周边更多农户增收致富。”庙镇联益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陆辉说。

不止是联益村,更多乡村振兴的事例证明,产业是乡村振兴的经济基础,特色是产业发展的动力,也是群众幸福感的增长点。以新一批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为例,竖新镇惠民村近来创新打造“乡村联合体”,内设咖啡厅、茶馆、直播中心等配套设施。惠民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黄蓓华告诉记者,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村里民宿、采摘、观光等特色产业日益壮大,打造乡村联合体,给市民游客提供一个休闲的地方,也进一步提升了周边企业家或合作社人员在这里工作、生活的幸福感。

而绿华镇华星村自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以来,紧紧依托西沙明珠湖景区、风情绿华风景区等生态旅游优势以及当地水生态环境优势,借助“橘黄蟹肥”两大品牌产业发展优势,成功引入华电渔光旅项目提升产业优势,稳步推进乡村振兴工作。

村民家门口就业成了“上班族”

有了产业,村里致富就有了门路。“香豌豆”“银莲花”……走进位于联益村的兰桂骐农业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现代农业基地,各色花卉吐露芬芳。依托崇明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及政府扶持,兰桂骐农业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现代农业基地以智能农业为重点发展方向,集品种繁育、技术研发、科技示范及教育培训为一体,产品推向全国市场,在带动乡村发展的同时,也让当地农户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从保洁、园艺,到采收、包装,花卉基地常年用工,截至目前,已为160余名村民提供就业岗位。“在家门口就业能够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孩子,每月还有一定收入。”正在为花卉清除老叶的村民王阿婆说。

说起产业对村里的带动作用,不少村民都有感受。一早,惠民村村民老周从家出发,骑电瓶车5分钟,就到了上班的地方——村里芽苗微工厂。他在这里主要负责选种、培育等全流程芽苗种植工作,“难度不高,只要严格按规范去做,几天就能产出一波。村里还会帮忙做好产销对接,我们都是订单化种植,基本不愁销路。”一个产业带动一方就业。如今,在惠民村,现代企业、合作社、土布工坊等特色产业遍地开花,催生出不少“家门口”岗位,让百姓不出远门就能就业。

这些,只是崇明乡村振兴发展产业的一个个缩影。近年来,崇明持续开展乡村振兴工作,不断优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的新渠道,已建成一批生态宜居、环境优美、产业兴旺的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今年,上海已启动第六批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崇明又有一批村庄筹备开展创建,即将实现新蝶变。

(来源:上海崇明)

(责编:沐一帆、轩召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