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上海频道

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科技成果转化基金探索金融供给一体化

“绿色通道”助全球首创新品走向北美

2024年03月31日08:20 | 来源:上观新闻
小字号

美国西奈山医院、底特律亨利·福特医院、温哥华圣保罗医院……今年3月至4月,上海汇禾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KClip经导管三尖瓣环修复系统进入多家北美医院,用于三尖瓣反流手术。这款全球首创的医疗器械,使原本需要开胸、建立血液体外循环的外科手术变成微创手术,平均手术时间从7小时缩短至25分钟,围手术期死亡率从9.6%降至0。

汇禾医疗总部和工厂位于上海松江,在苏州设有研发型子公司,去年获得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科技成果转化基金4000万元投资。“我们还参加了G60科创基金组织的医疗器械注册人制度培训,让苏州子公司研发的医疗器械产品在松江生产。”汇禾医疗首席执行官林林说。目前,松江工厂的K-Clip经导管三尖瓣环修复系统年产能达到1万套。

九城共同出资培育新质生产力

G60科创基金是长三角首只承接国家战略任务、9座城市共同出资的跨区域科技成果转化基金,也是助力G60科创走廊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合作载体。G60联席办副主任贾占锋介绍,基金总规模100亿元,首期规模20亿元。目前已有17家企业过会,基金投资总额为5.42亿元。这些企业分布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都处于快速成长期。

作为生物医药产业的重点企业,汇禾医疗已进入科创板上市辅导期,有3款自研医疗器械产品获批上市。K-Clip经导管三尖瓣环修复系统虽然还未上市,但已进入我国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绿色通道”,完成注册临床研究,并向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递交了注册申请,有望今年获批。 下转 4版(上接第1版)林林还介绍,2021年4月,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葛均波带领团队,成功完成了临床试验中这款产品的首例植入。葛均波院士团队认为,它具有重复性佳、操作简易、超声和DSA(减影血管造影)均可识别等优势,是一款代表中国创新水平、可以走向世界的介入手术产品。

创新灵感来自红酒开瓶器

如今,K-Clip经导管三尖瓣环修复系统已助力完成超过250例临床手术,其中近一成手术在国外医院完成,包括美国、欧盟、英国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在知识产权布局上,汇禾医疗申请了12项PCT(专利合作条约)国际专利,在美国、加拿大和欧盟已获得PCT专利授权。它还在四大国际心脏介入学术会议上亮相,被国外专家评价为“游戏规则的改变者”。

这款正在走向世界的介入手术产品,源自林林的一个创新灵感。她曾是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的心内科医生,后来进入企业工作。熟悉心脏瓣膜手术的她,经常思考一个问题:主动脉瓣介入手术已在临床上应用,为什么二尖瓣、三尖瓣修复手术无法实现微创介入?2018年,她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读EMBA时,创新灵感不期而至——她受红酒开瓶器启发,构想出一种能替代传统手术缝线的“三明治夹合法”。看到林林画的草图后,她的EMBA同学徐军绘制了产品的第一版设计稿。

在经历100多次版本迭代、绘制5000多张图纸、开展了380多头活体大动物试验和2500多次产品测试后,可用于临床的K-Clip经导管三尖瓣环修复系统诞生了。据了解,针对二尖瓣反流,汇禾医疗也有创新方案,研发出L-Clip经导管二尖瓣环修复系统。目前,公司与葛均波院士团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宋光远教授团队合作,正在开展确证性临床试验入组工作。

金融供给一体化打造产业集群

在G60科创基金等国有资本和社会资本的支持下,汇禾医疗已完成C轮融资,启动了K-Clip经导管三尖瓣环修复系统的欧盟CE注册临床试验。这是首个进入海外的国产介入瓣膜修复器械,今年1月起在松江投入大规模生产。

贾占锋告诉记者,上海证券交易所在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设有资本市场服务基地,由基地专家为被投企业提供科创板上市咨询。江苏银行推出G60科创贷,浦发银行实施股债联动,渤海银行推出科创速贷,这些银行给被投企业的授信额度是基金投资金额的1—2倍,产生了投资放大效应。

“G60科创基金通过探索金融供给一体化,加快打造九城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贾占锋说,比如在集成电路领域,通过基金加持,为嘉兴平湖引来了深圳西斯特公司;在新材料领域,浙江华熔科技的生产基地将落户安徽宣城;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嘉兴凯晟动力有望在上海松江建立研发中心。这种金融供给一体化既有利于企业发展壮大,也有利于各地招商引资,推动长三角产业集群一体化发展。

对生物医药企业来说,长三角临床资源也是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支撑。林林介绍,在K-Clip临床研究中,全国牵头单位上海中山医院完成50余例手术,浙大二院、浙大一院和邵逸夫医院等三家浙江三甲医院完成70例手术,江苏两家三甲医院和安徽省立医院也是临床研究的核心单位。三省一市大医院的联动,验证了中国原创介入瓣膜修复器械的临床价值。(记者 俞陶然)

(责编:王文娟、轩召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