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上海频道

基层治理更接地气!实现老旧小区“逆生长”,怎么做到的?

2024年03月20日15:26 |
小字号

编者按:社区虽小,但连着千家万户。大桥街道面积3.99平方公里,分布着24个居民区,实有人口10.9万人,建于2000年及以前的小区就有60个,房龄长、房屋结构老化、配套设施不健全等问题日益突出。

如何让基层治理更接地气?如何用心用情做好民生改善,实现老旧小区“逆生长”?大桥街道近年来探索搭建“自治桥”为民服务平台,破解治理难题,让基层治理更加“接地气”、更具“暖色调”、更有“人情味”。

“三问于民”  构建“1+3+X+N”体系

“只要将心比心,做好群众的贴心人,一定能换来居民的真情。”大桥街道月坊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李阳阳告诉记者,今年年初,结合“有困难找居委”“四百”大走访活动,月坊居委会设计了一份问卷调查表,包含个人情况、急难愁盼问题等17项内容,直面高空抛物、小区停车难、外墙脱落等难点问题。哪里不行改哪里、缺什么就补什么。目前,梳理出的23个突出问题已在社区公示,将以问题导向,推动社区治理再上新台阶。

李阳阳是一名“90后”,已经扎根社区8年,如何让基层治理有温度、有人情味?李阳阳认为,“知百家情”是最重要的一环,他坚信唯有知民情才能解民愁。

图片

大桥街道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构建“1+3+X+N”体系,把群众的“关键小事”当成“头等大事”,做好群众的知心人、贴心人和暖心人。“1+3+X+N”体系即以居民区党组织为核心,居委会、业委会和物业作为“三驾马车”主体,通过“自治项目保障、社区居民自筹、辖区单位众筹”方式筹集社区治理资金,解决居民面临的老旧小区配套设施差、公共活动空间不足等问题。

睦邻空间不断拓展,社区越来越有温度。在水月坊社区,有一处180平米的空间十年来闲置未用。通过“自治桥”为民服务平台,居民区党总支与居委会、业委会和物业经过反复讨论、协商,街道、驻区单位和居民共筹资金,水月坊睦邻之家应运而生。这里不仅设立了党员志愿服务站、阮阿姨谈心工作室、调解矛盾室,还成立了大客厅理事会,组建自治团队,实现了长效管理机制。如今,这里已成为居民们“家门口”的好去处。

图片

提升服务力抓落实,就是基层治理有温度。“闲置空间的再次利用与更新,为居民拓展了公共活动空间和休闲场所,如果有举办‘睦邻活动’的需求,水月坊睦邻之家里有‘睦邻阵地’与‘睦邻队伍’,有任何困难都可以直接找他们,让人心里暖暖的。”社区居民告诉记者。

群众参与  发挥“三级议事”制度

“基层治理保障的是民生、守护的是民心。”群众的身边事,群众最有发言权,让群众当好治理“主人翁”,充分发挥“三级议事”制度赋能社区治理的优势,调动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激发社区潜在的自治活力。

图片

曾有住户反映:因常年无人打理,空闲公共区域灌木丛杂草丛生、垃圾成堆,大家对此怨声载道。面对问题,锦州湾路居委会第一时间行动起来,利用“自治桥”为民服务平台,发挥“楼组议事会—小区议事园—三委议事厅”的“三级议事”制度,通过“动员居民参与” “汇聚多元力量” “共议认领机制”的方式,让一块废旧空地变成了居民喜爱的“宝地”。

在整个项目开展过程中,居民们积极参与社区公共活动,发挥民主协商作用,大家出钱出力出物,充分释放了自治热情和活力,实现了居民全过程参与社区治理,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

图片

“我们在老旧小区改造中,不仅美化了小区环境,让社区风貌有了很大的改善,无形中又增强了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推进了湿垃圾就地消化和再利用。”锦州湾路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欧阳琴表示。

聚焦基层期盼,实现民生服务“零距离”,基层治理近在群众身边,如何走进群众心里,是治理取得实效的关键。“三级议事”制度的搭建为解决社区治理难点打下了基础,若要实现对社区的长效管理,还要建立和完善相关配套制度,激励社区居民共同参与治理,形成长效机制。为此,各居民委员会通过“1+3+X+N”工作体系,利用“三级议事”制度,邀请法律专业人士,在社区治理过程中,让居民当“主角”,凝聚社区居民智慧,形成了多项各具特色的、“接地气”的居民公约。

图片

眉州路515弄小区门口有一条无名道路,由于这条道路既不是市政道路,也不属于小区内部道路,不在交警、路政部门和沿线小区物业的管理范围内,乱设摊、乱堆杂物、车辆无序停放等情况频发;而且该路处于交通“咽喉”地带,车流量和人流量很大,路口经常被堵得水泄不通。河间路居委会利用“自治桥”为民服务平台,通过联勤联动、成立弄管会、制定自治公约等方式,实现了对曾经处于“三不管”地带无名道路的长效常态治理,重塑起无名道路新秩序,探索出了一条无名道路治理的新路径。

党建引领  办好群众“身边事”

在九洲丽苑小区,“小而美”的“党建微花园”吸引着人们的视线。“谁能想到,原先这里是‘老破脏’的无主道路,我们利用‘自治桥’平台,充分盘活社区闲置空间,让红色党建引领惠及民生,让附近居民真正地享有高品质生活。”河间路居民区党总支书记赵赟表示。

社区是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也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基层治理不是一方“独角戏”,而是基层组织引领下的“大合唱”。大桥街道坚持在党建引领下开展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治理“主心骨”作用,居民区党组织发动引导在职党员、志愿者、社会组织等各方面力量,实现基层治理重心下移、资源下沉。

图片

党建引领擦亮杨浦社区规划师品牌,河间路居民区党组织积极对接相关职能部门,同济大学规划师团队,对九洲丽苑小区门口的无主道路进行设计、规划。通过党建引领的志愿行动,让每个人成为积极的行动者,确立社会治理的底盘。同济大学规划师们细细踏勘慢慢打磨,在该条无主道路靠近平凉路段路口处划出了一块30平方米左右的空地,打造了一座“党建微花园”,并加强对无主道路的停车管理,保证道路畅行。

“社区微更新实践中,组织居民参与,让城市规划更好地践行人民城市理念。”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党委书记刘颂表示。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解决问题、享受服务,切实将党建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充分整合分散资源,凝聚治理合力。

(来源:上海杨浦)

(责编:沐一帆、轩召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