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上海频道

上海全面启动人居环境品质提升,闵行、浦东、虹口这些项目成为全市更新示范点

2024年01月05日09:36 | 来源:上观新闻
小字号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从上海市城市更新领导小组办公室获悉,2023年上海“两旧一村”改造提前1个月完成年度目标,其中零星旧改完成12.3万平方米,4084户企业居民受益;包括小梁薄板在内的旧住房成套改造完成29.6万平方米,城中村改造启动10个项目。

兜牢民生底线,数据不足以反映全部。2022年,长达30年的成片旧改正式收官,上海进入“两旧一村”改造阶段。成片旧改曾是城市最突出的民生欠账,为此上海一路闯关、攻坚破难,积累下许多先进经验。但这些经验不能简单照搬到“两旧一村”中,后者面临的城市发展阶段、客观改造条件和居民个体诉求都发生了变化,需要城市管理者寻求更有针对性的解决思路,持续补齐民生短板。

2023年年初,以“两旧一村”为主体的“人居环境品质提升”被列入上海城市更新六大行动。经过市区联合探索,短短一年时间,许多不同类型的居住类更新试点涌现而出,一道道横亘在前的门槛被努力踏平。

治理民生洼地不能一刀切

城市更新既是民心工程,也是发展工程。位于浦东唐镇的小湾村城中村改造项目实现征收清盘,新年伊始,居民签约率已达100%。在居民们即将搬进敞亮新房之际,他们曾经的家乡也被置于全市未来科技产业发展的蓝图之上书写新的历史。

记者从上海市住建委了解到,作为城中村改造示范引领案例,小湾村是全市少有的兼具产业和居住属性的城中村改造项目,将探索助推区域产业发展。

小湾村现状和许多城中村的发展进程类似:在城市快速发展中,地理位置优越的村域反而陷入尴尬境地,建筑形态老旧、密度高,卫生条件堪忧,安全隐患突出,和周边城区格格不入,居民们改造意愿非常强烈。在解决老百姓安居问题时,小湾村片区规划逐渐明确,将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在释放的百万平方米产业用地上打造市级智能终端制造基地产业园。

满足多层次、高品质的民生需求,持续治理民生洼地,上海正在创造丰富的机制供给。除了以产业项目引导的小湾村城中村改造,静安区青云路宝昌路零星旧改项目还通过组团开发、整体设计,统筹考虑投入产出平衡、改善居住条件、补齐公共服务短板等多重目标;闵行区召稼楼城中村改造项目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专业市场主体合作,缩短改造周期。

静安区蕃瓜弄经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上海改善民生居住条件的每个阶段的重大举措。早在1964年,蕃瓜弄就探索成为改造回迁的首批工人住宅区,并在60多年高强度使用之后再次迎来新生。作为2023年上海体量最大的“小梁薄板”改建项目,蕃瓜弄探索形成一线聚力法、一户一策法、党员带头法、集体认同法、将心比心法、组团服务法、关键人物法和随机应变法等“旧住房改造八法”,不仅为其他旧住房改造提供经验,而且被收录进2023年世界城市日城市建设和发展案例展中。以此为窗口,上海为全球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百年里弄虹口瑞康里是一处历史文化风貌保护街坊,也是上海首个“政府牵头、企业运作;居民参与、保障独立;形式多样、租售兼容;新老共生、提升烟火;保护风貌、提高品质”的可持续创新城市更新模式项目。在改造中,不属于征收范围的瑞康里项目,提出置换腾退(货币化安置)、异地实物安置、回购原地建设房屋、回租原地建设房屋等四种安置方式,让居民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案,实现改善生活的目的。

融入风貌保护成片开发理念

结合城市发展需求,新的理念也被注入。如城中村改造已经脱离简单的房地产开发路径,而要按照“留、改、拆”思路尽可能留存城市文脉,其改造门槛和难度大大提高了。

每一次焕新,都会激发人们关于历史遗产保护与发展的讨论。以蟠龙天地为代表的城市更新项目,走出一条旧区复兴的新路子。作为上海首批城中村改造项目中最后获批、首个完工和开业的示范工程和优秀改造项目,蟠龙镇城中村改造项目将城中村改造与新城建设、历史文化名镇保护相结合,打造出西虹桥新地标蟠龙天地。

开发企业从前期策划到运行维护,都十分重视文化传承与遗产保护工作。例如,在前期调研中查阅史料,邀请30多位专家研究,挖掘古镇历史。规划设计保护及延续古镇的核心区街巷尺度和肌理、文保建筑和文保点、历史建筑与历史环境。

在建筑设计阶段,采用三类保护策略:对历史建筑进行保护性改造,即修缮老建筑;历史建筑的古建形态结合新立面设计,即保留历史建筑的风貌特色并融入现代建筑材料,修缮再利用;借鉴江南风韵艺术化处理新建筑形态,外部突出江南建筑的风格,内里用国际视野重塑人文历史空间。最终将蟠龙村曾经的历史元素和小镇肌理以及人们的活动印记等提取出来,然后放在当代背景下进行创作,塑造出现代语境下的“蟠龙十景”。

和蟠龙镇相比,有800年历史的浦江镇召稼楼城中村改造项目中保留了更多历史风貌肌理,正在探索一条兼顾本地居民需求和旅游观光的更新之路。闵行区浦江镇党委书记陶兴炜介绍说,召稼楼古镇将实现多元主体利益共赢,一方面,要让原住民安居宜居,重点包括房屋综合改造、公共设施配套,完善旅游、娱乐和休闲等功能。另一方面,通过投资、设计、建设、运营一体化,利用古建修缮活化、生态环境整治、古镇空间织补、产业导入运营等手段,立足古镇特色文化,打造文旅新亮点,提升游客感受体验,提高城市服务水平。

探索常态化渐进式有机更新

从长远来看,随着上海大规模的征收改造逐步完成,人居环境品质提升将更多聚焦在常态化、渐进式、小规模的有机更新当中,通过美丽家园建设、旧住房综合改造、社区微更新、加装电梯等手段,满足新阶段下多元化、个性化的居民需求。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上海全市被纳入老旧小区改造的老旧住房开始以各种形式推进实施改造,大部分小区已经实施过一到两轮的改造。记者从上海市房管局了解到,近年来,上海每年改造规模约1000万平方米,随着社会演进,老旧小区还在不断被注入新内涵和新使命。

虹口区沽源小区启动“美丽家园+整小区加梯”综合改造项目,通过结合“美丽家园”改造,加装电梯避免了二次施工。通过两个工程项目的叠加,一并改造公共部位、迁移管线,节约了建设成本,也减少了对居民的生活影响,推动加装电梯跑出“加速度”。

杨浦区凤南一村建于20世纪50年代,作为《上海市城市更新条例》生效后全市最大规模的旧住房拆落地项目,持续刷新纪录,最终提前95天,在同年实现征询、签约、搬迁交房三个“百分百”。1813户蜗居于此的老百姓即将搬入新家,届时凤南一村原址将竖起8栋20层到26层的高层住宅。

据悉,通过人居环境品质提升行动,上海将推进“两旧一村”改造工作,到2025年,全面完成中心城区零星二级旧里以下房屋改造,基本完成小梁薄板房屋改造。实施3000万平方米各类旧住房更高水平改造更新,完成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9000台。中心城区周边“城中村”改造项目全面启动。创建1000个新时代“美丽家园”特色小区、100个新时代“美丽家园”示范小区。

(责编:龚莎、轩召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