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上海频道>>教育| 科技

传承民族文化 上海中职“民文基地”走新更走心

2023年12月06日17:46 | 来源:解放网
小字号

传承民族文化 彰显文化自信

上海中职“民文基地”走新更走心

“花福花趣 端午浓情”讲座,“江南雅韵之‘弦索’‘水磨’”培训,“舞韵颂华章”中国舞专场演出……2023年,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民族文化传承教育基地(以下简称“民文基地”)的这些市级活动,无不传递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这一年,是“民文基地”培根铸魂、再创佳绩的一年。在上海市教委的指导下,在中华艺术宫的有力支持下,全年31场市级活动,现场参加活动的总人数,虽受名额所限,仍近1300人;而有直播的15场活动,线上观看总人数超过33万人次,最多单场在线观众就高达7.95万人次,直播观众覆盖全国24个省、4个直辖市、1个自治区、1个特别行政区……

上海中职“民文基地”自2014年创建起,走新更走心。旗下11个基地各具特色,深入挖掘民族文化内涵,拓展内容,创新形式,通过积极开展市级特色讲座、市级专题培训及个性化活动,使受众在广泛参与中丰富文化体验、感悟文化精髓、坚定文化自信。

内容丰富 形式多样

2023年,各基地继续加强内涵建设,使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设计龙文化展馆,创建龙文化校园环境;以三龙社团为核心,拓展外延民族文化社团;与戏曲表演艺术传承教育基地结对子,进一步发挥辐射引领作用……龙文化传承教育基地——上海市工商外国语学校结合45周年校庆,深入开展基地各项工作。在两场市级活动中,基地聚焦龙狮运动,进一步弘扬龙文化。以“龙狮运动与民俗活动”市级专题培训为例,上海市龙狮协会副秘书长、上海三林舞龙队副队长王兵不仅介绍舞龙舞狮运动的历史起源与变革发展,还展示龙狮运动的不同表演形式,如荷花龙、板凳龙、吊龙、人龙、北狮和南狮等。参与培训的50余名学员在大开眼界的同时,也在他的指导下学习舞龙舞狮基础动作,体验腾龙飞舞的感觉。

通过主办或承办交流演出、公益讲座、夏令营等活动,民族音乐传承教育基地——上海音乐学院附属中等音乐专科学校融合多元形式,把优秀的民族音乐艺术带给大众。基地还结合往年经验,整合学科资源,为学生新辟实践舞台,为受众拓展体验内容。“中国古典诗词歌曲演唱”市级专题培训,即是这一举措的生动实践。基地特邀中国民族男高音声乐艺术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华音堂艺术团团长、男高音歌唱家殷为杰主讲。他携4名学生一起倾情演唱《关山月》《别董大》《大江东去》《江城子》等脍炙人口的诗词作品,向学员们传授演唱方法与技巧。正是这场培训,线上直播观看量突破7.95万人次,在“民文基地”市级活动的直播中创下历史新高。

博雅茶韵传承教育基地——上海市商贸旅游学校打破校园和课堂边界,采用学生、家长、社会等共同参与的传承教育方式,线上线下相结合,全年共开展展演、培训、视频比赛、讲座18场次,累计辐射万余人。为扩大茶文化传播渠道和受众范围,基地还制作了15节线上茶艺微课,供青年学生和市民朋友自主学习;同时,博雅茶韵社团的成员们走出校园,走进兄弟学校,走进社区和红色场馆,讲述中国茶的故事,展示中华茶文化,使之成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倡导文明礼仪新风尚、丰富市民修身活动的有效载体。

5月13日,在2023年上海市职业教育活动周暨“星光计划”第十届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开幕式上,中国古籍缮藏文化传承教育基地——上海市信息管理学校文献专业部师生带来的“古籍修复”“线装笔记本装帧”“金石传拓”等项目,吸引了众多参与者现场体验。这既是学校多年来在专业建设和学生素养培育方面成果的集中展示,也是学校大力拓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教育形式的一个缩影。除此之外,学校还在2023年市级专题培训、上海市学生职业体验日活动中推出“拓墨留痕——金石传拓”等体验项目,弘扬古籍缮藏文化,引导不同年龄段学生领略传统文化之美,感悟匠心匠艺。

非遗传承 守正创新

近年来,诸多非遗项目从“束之高阁”走向“大千世界”,焕发生机与活力。“民文基地”在这方面也不遗余力,成果丰硕。

基于两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埿金彩塑”和“传统木结构营造”,中国优秀建筑文化传承教育基地——上海建设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原上海市房地产学校)积极开展校内外传承教育活动,包括讲座、培训、展览展示、课程建设等,以宣传和推广中国优秀建筑文化,营造学生群体乃至全社会关注、感受、了解与欣赏优秀建筑文化的氛围。另外,基地建设开发的市级“埿金彩塑”网络课程于今年顺利通过由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组织的网络课程验收评审,面向全市中职生开放,第一轮选课人数达286人。

民族服饰文化传承教育基地——上海市群益职业技术学校主要依托精品专业——服装专业,开展非遗项目“龙凤旗袍制作技艺”相关的传承教育活动。2023年,基地通过“走进来”“走出去”和“送教上门”等14项重要工作,包括“中国传统服装彩绘”市级特色讲座、“指间的神秘东方艺术——非遗绒花”市级专题培训、“盘扣制作”社团活动等,积极传播和弘扬民族服饰文化,开拓非遗传播新格局。其间,学生担任助手或志愿者,充分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教育。值得一提的是,内职班学生成为非遗传统服饰文化传播的主体。在活动中,他们既将自己在校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付诸实践,也成为推动民族文化交融的使者,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了青春力量。

“‘流觞曲水’中装满酒的杯子为什么在水面上不下沉?因为酒杯上刷满了漆”“红木家具为什么贵?因为这种家具大多需要刷漆,而‘百里千刀一斤漆’,即走百里、割千刀,方得一斤漆,因而漆是当之无愧的奢侈品”……工艺美术传承教育基地——上海市工艺美术学校,于今年9月推出的“中国传统漆器的发展沿革”市级特色讲座,因知识点令人惊叹而让听众们印象深刻。在这场普及非遗项目漆艺的讲座中,高级工艺美术师、上海工艺美术协会漆艺专委会秘书长、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市星锐工艺美术大师、上海中外文化青艺会理事李昌八介绍了中国漆艺发展史、不同历史时期的代表性漆器等,让很多原本对漆艺一无所知的听众对漆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作为珠算文化传承教育基地,上海商业会计学校除了通过开展常规的讲座、培训等活动传承非遗项目珠算外,还有所创新,以参加公益活动、培养珠算文化学生志愿者宣讲队伍、开发算盘文创、举办嘉年华活动、编排微舞台剧等形式助力珠算文化的传承教育,在守正创新中探寻非遗传承的新路径。

党建引领 文化育人

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以党建为引领,推动文化育人,是“民文基地”始终践行的初心。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民文基地”在党建引领和文化育人层面成效喜人。

今年4月和11月,中国舞传承教育基地——上海戏剧学院附属舞蹈学校分别以“展时代新姿 为人民而舞”和“舞韵颂华章”为主题,举办了两场中国舞专场演出。这是基地积极推进“大思政课”的主要成果之一,贯穿中国舞传承教育全过程。在看了11月的演出后,观众董女士说:“这次看到好几个节目,比如《红日》《阳光下的麦盖提》《大河印象》等,很有民族自强的感觉。我从中感受到先辈们艰苦奋斗的革命岁月,也意识到如今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身处和平年代,我们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传承民族精神,增强国家观念。”

这一年,中国传统插花传承教育基地——上海建设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原上海市城市建设工程学校(上海市园林学校)〕积极办好党建、团建活动,用好国防教育基地、志愿服务等资源,以共建的形式,推广中国传统插花艺术。例如,10月25日,基地与朱泾镇大茫村进行党建共建,开展花艺党课,助力打造以花育人、以文化人的校园文化品牌形象。

在党建工作的引领下,戏曲表演艺术传承教育基地——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戏曲学校拓宽思路,开展丰富多彩的传承教育活动,仅讲座就开展了20多场,还培养出一批基地的骨干教师。除了常规活动,基地在上海戏剧学院统战、学校党总支、闵行致公三方共建的背景下,以教师为班底成立“致公戏曲社”,致力于闵行片区的传统文化传播。这一举措,不仅拓宽了视野、增添了新思路,也为基地师生的发展开拓了新方向,还为片区内市民带来了丰富而持续的民族文化体验与美的熏陶。

文化因赓续而繁荣兴盛,传统因创新而历久弥新。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工程,是党和国家赓续中华文脉、传承文化基因的重大举措,用心良苦,布局长远。未来,“民文基地”将通过创新发展,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培根铸魂的同时,也助力增强文化自信。

(责编:严远、轩召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