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激活中医药“人才链”,构建人才队伍多元组合的“大中医”格局

人民网上海10月13日电(记者龚莎)在10月12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上海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上海市中医药管理局局长闻大翔表示,2021年12月,上海被确定为首批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一年多来,上海以体制机制改革为核心,强化多部门联动、综合改革、系统集成,各项建设任务有序推进,各项改革举措取得积极成效。
闻大翔介绍,上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主动谋划推进,连续两年将示范区建设列为重点工作;上海市政府出台建设方案,并将中医药工作纳入到基层政府部门绩效考核;卫健、中医药、医保、药监、科技、教育、人社、商务、财政等相关部门聚焦中医药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出台系列支持文件;上海市中医药事业发展领导小组充分发挥统筹协调功能,上海全市16个区均成立中医药发展办公室保障政策落地,形成市区上下联动、委办局协同施策的工作模式。
围绕“必答题”和“特色卷”,统筹推进中医药价值链、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的“四链”融合,全面构建“规划引领、内涵导向、系统评价、多元激励、提升能级”五位一体的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制度链”。
一是提升中医药“价值链”,引领特色发展。一方面,开展中医优势病种“按疗效价值付费”改革,确定首批22个病种,创新中西医并重的医疗付费模式,实现患者、医院、医保、中医药多方共赢。另一方面,开展中药饮片全流程追溯临床应用试点,以使用端作为切入口,首批23个品种实现了全程追溯和优质优价。同时建立从饮片溯源到代煎服务的一体化质控链条。
二是激活中医药“人才链”,夯实人才关键。一方面,打通了中西医结合人员执业障碍,出台了中医医师开展康复服务和非中医医师开展中医诊疗活动的执业管理规定,构建人才队伍多元组合的“大中医”格局。另一方面,优化中医药人才成长路径,将中医药国际标准制定与职称晋升进行挂钩,提高了参与国际标准制定的积极性;以同质化为标准选拔优秀社区中医医师到上级医院开展多点执业,培养全专结合的骨干型人才,夯实分级诊疗的人力支撑。
三是打通中医药“创新链”与“产业链”,释放创新动能。一方面,印发了中医临床重点专科(学科)建设与临床研究协同创新的实施意见,打造科创引领中医药发展新模式。同时,成立了“上海市中医药国际标准化研究院”“上海创新中药转化联盟”,开展“中医药成果转化与国际推广基地”的建设,科技助推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和产业的发展。
在今后,上海将围绕制约中医药发展的关键瓶颈问题,进一步提升改革举措的创新性,扩大综合改革集成度,打造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为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探索路径。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