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浦“创新之问”(下)|激发新动能,科创策源引擎如何点燃?
区域双创指数近8年年均增长率保持两位数,主要创新类指标均位列上海市前列;累计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约1200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120件,研发投入强度超5%;累计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58家、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200家,总量居上海中心城区第一……
一串串数据变化彰显杨浦科技创新的“加速度”。
近日,杨浦区首次获得国务院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作督查激励表彰,双创示范基地第五次获得国务院督查激励表彰。如今的杨浦,已然从“工业基地”转变为“创新高地”。
当前,上海正加速推进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杨浦作为全国首批双创示范基地、国家创新型城区、“科创中国”试点城区和上海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如何推动创新?如何回答“创新之问”?
让创新要素和经济要素实现“双向奔赴”
瞄准全链条、全过程创新,让创新要素和经济要素实现了“双向奔赴”,也让杨浦尝到了甜头。
“我们还在复旦求学时,隔壁是杨浦双创的孵化器,现在,楼下是上海技术交易所,隔壁是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专精特新”企业、上海复志信息董事长封华说。
在杨浦,像这样的“隐形冠军”还有200多家。
如今,杨浦已集结了十余所高校、七所国家级大学科创园、超230万平方米科创载体、超120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大象起舞、蚂蚁雄兵。
全过程创新也意味着“协同耦合”,谋划项目之外的外溢效应,让上下楼形成“上下游”。
声网是一家杨浦土生土长的企业。公司员工蔡赟告诉记者,“公司所在的大创智的生态集聚,提供了良好的创业环境和合作伙伴开发场景,从而推动声网技术的不断迭代。”
声网超音速计划。杨浦区宣传部供图
从一开始三人创业,到后来在大创智租借一层楼,再到如今包下整栋楼,企业在杨浦起步,并成长壮大。公司员工蔡赟感慨园区高密度的企业群,“打开门就是伙伴,上下楼就是上下游,良好的生态环境给企业发展很大帮助。”蔡赟说,“声网研究的是音视频底层技术,需要客户帮助我们打开更多场景。大创智生态集聚,正是我们所需要的。”如今声网依托实时互联网技术,促进了园区“直播经济”“在线教育”等产业的发展,也使自身技术不断迭代更新,走在前沿。
“最初的设计规划上,大创智就希望让企业在这里实现‘阶梯式成长’,以不同办公空间载体服务于不同阶段的企业。”上海杨浦科技创新集团副总经理杜鹃表示,“最终目标是把区域内所有的创新创业资源和要素集聚在一起。”
湾谷科技园。杨浦区宣传部供图
坐落在湾谷科技园的上海技术交易所,是杨浦让技术赋能产业,帮小企业创业,帮大企业实现中小企业融合,为创新链产业链的深度融合、推动科技创新发展的关键一员。短短几年间,已完成技术交易鉴证112亿元、技术合同金额342亿元。
这样的生态环境也是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看重杨浦、选择杨浦的理由。“杨浦不仅仅有高校,还有很多研究院所和研发中心,我们的角色正是要把成果需求服务产业,甚至是与资本端串联起来。”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执行总裁邹叔君表示。
从起步阶段的基础创新、到成果转化、再到加速阶段的“热带雨林”式创新生态,杨浦正点燃科创策源引擎,打造创新“核爆点”。
一系列新经济、新业态加速布局
2022年,杨浦区连续第六年对外发布双创指数,显示区域双创指数达288.8,同比增长10.5%。连续五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区域创新创业展现出强大韧劲和活力。其中有何秘诀?
一路上扬的双创指数背后,是杨浦对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持续优化。
长阳创谷,所在区域曾是百年纱厂,如今更迭而成创新园区,集聚了一批来自普林斯顿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清华大学等全球知名高校的创业人才,入驻了小红书、埃森哲、智能云科、赢彻科技等近200家双创领军企业和中小企业,现已成为上海中心城区专为知识工作者打造的Campus创新创业街区。
长阳创谷启迪之星汇聚众多创业者。杨浦区宣传部供图
园区内有一个集装箱式办事空间——“创厢”,这是杨浦的“店小二”为双创企业送服务上门的创新举措,其中离厅式自助办税服务厅更是上海首创,纳税人不出区,就能办理发票领用、发票代开、个人所得税纳税清单打印、发票认证等通办业务。
“杨浦的首席服务员制度,能有效促进政企沟通,这对于政策最终能否落地帮到企业,进而促进本地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纬景储能副总裁庞锦峰说道。
作为一家以高科技驱动的智能制造企业,汇集了一批来自全球的科学家和智能制造专家,致力于双碳领域新型储能技术的研发、应用和产业化推广。
日前,纬景储能科技有限公司宣布,经过数轮融资总额已逾4亿元。这家2022年6月刚签约落户杨浦的企业,为何能在短短几个月内快速展现良好的发展势头?“这既得益于我国能源结构的加速变革与升级,也得益于杨浦区的政策支撑和服务推动。”庞锦峰说。
杨浦区市场监管局设立“疑难业务窗口”。杨浦区宣传部供图
这是一个缩影,关于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方案,杨浦已经推进到6.0版,涵盖了150项改革举措和10大特色品牌。
持续释放“杨浦温度”,传递满满“杨浦诚意”。“杨浦是各类创新主体的‘最佳合伙人’。”杨浦区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张天炜表示,将提供更多套餐式、专员型服务,以营商环境“微创新”,促进企业感受“大提升”。
事实上,从“工业杨浦”到“知识杨浦”再到“创新杨浦”的发展之路上,杨浦区领导历来重视营商环境,一以贯之,是“一张蓝图干到底”。
“只要符合杨浦高质量发展方向的,再好的资源我们都会舍得投入;只要愿意和杨浦共同成长的,再久的时间我们都愿长情陪伴;只要能为企业排忧解难的,再大的困难我们都将努力克服。”今年2月16日,薛侃在优化营商环境暨投资促进大会作出“三项承诺”,释放“全域优环境、全员促发展”的强烈信号。
营商环境犹如土壤,滋养企业成长,需要政府在“培土”环节恰如其分地发力,数字最有说服力。2022年,杨浦区GDP增长2.1%,增速居全市之首。
乘风破浪,未来可期
如何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
站在杨浦滨江前,杨浦滨江办常务副主任、杨浦滨江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官远发心中有这样一番愿景:“打造成为科技创新的高地、城市更新的典范、社会治理的样板。”
“长阳秀带”在线新经济生态园效果图。杨浦区宣传部供图
如今,在杨浦滨江沿江细数,江风依旧,新意迭出。约90%用户都是90后的哔哩哔哩(B站),正在这里建起全球总部;千寻位置布局3700个增强站,让北斗“触手可及”;即时零售和配送平台达达,使得购物“1小时抵达”……得益于“双创”热情不断迸发,一系列新经济、新业态加速布局。
一言以蔽之,“创新”之于杨浦,重要性可窥一斑。
然而,创新“核爆点”,绝非一般的模仿式创新。
如何全面总结20年来杨浦创新发展之路的“长与短”?如何认识当下杨浦创新发展面临的“危与机”?如何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发展壮大竞争力?
创新发展20周年,在这样一个里程碑意义的节点,诚然,创新创业要走向前沿尖端,还要再发力。
推动“创新杨浦”打造“科创中国”新样本之路也同样征途漫长。
也许,需要来一次全民大探讨。
杨浦滨江。杨浦区宣传部供图
在薛侃看来,从“国家创新型城区”向“高能级科创引领区”进发的过程中,杨浦需要更加跨前一步做足创新配套,把最好的资源配给最有潜力的科创企业,让科学家敢干、资本敢投、企业敢闯。
放眼上海这片创新的热土,期待更多的“创新样板间”诞生,为中国式现代化增添鲜活而有力的注脚。
相关链接:杨浦“创新之问”(上)|“从0到10”,如何打造科创新范式?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