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上海频道

激活第二梯队“红色细胞” 汇聚基层治理新动能

上海普陀区委组织部
2023年03月23日13:44 | 来源:人民网-上海频道
小字号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社区是基层基础,只有基础坚固,国家大厦才能稳固”。在去年上半年的大上海保卫战中,面对极其严峻复杂的抗疫形势,防疫工作暴露出在极端情况下基层组织力量和运作模式的局限性、脆弱性,上海普陀区委从抗疫实际出发,以报到党员为基础,整合多方力量,探索建立“第二梯队”,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

如何把这支队伍保留下来,建立快速有效的转换机制,做到平时强基固本与“战时”高效动员有机结合,普陀区围绕“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奋斗目标,继续巩固拓展“第二梯队”力量,激发参与社区治理活力,努力将“五个人人”理念转化为城区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的生动实践。

■ 主要做法

普陀区在全市率先探索“第二梯队”建设,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服务理念,秉持“党建引领、社会动员,平战结合、高效治理,人人参与、共建共享”三大原则,通过建机制、搭平台、强队伍、促提升,激发多元主体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共建“同心家园”。

(一)加强党建引领,在强基固本中健全完善组织体系

社会动员、拓宽渠道,提升参与性。疫情期间,普陀区委牵头抓总,组建了由报到党员、“两代表一委员”、统战人士、青年团员等多元主体参与基层社区防疫治理的“第二梯队”,作为对居村“两委”班子、业委会、物业工作人员等“第一梯队”的补充,汇聚强大抗疫合力。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完善党员干部下沉基层工作机制,建立线上在职党员报到、审核、联络、入队流程体系,不断吸纳社区表现突出的“楼长、团长、队长、能人、达人”进入“第二梯队”,巩固多元主体参与的“第二梯队”有生力量。

因时而动、顺势而为,提升战斗性。面对大战大考,普陀区各级党组织“拧成一股绳”,“第二梯队”广大党员干部关键时刻豁得出、挺得住,在疫情防控中表现出特别能战斗的精神,极大地增强了广大党员群众对党组织的认同感,提升了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和社会号召力,彰显出强大力量和蓬勃生机。在全面恢复正常生活后,“第二梯队”中的一些骨干力量回到了工作岗位,但“战时”结下的情谊和对社区的归属,让这支队伍始终保持积极状态,做到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成为社区治理的新力量。

建强堡垒、健全架构,提升引领性。疫情期间,全区每个居村成立“第二梯队”临时党组织,每个楼组成立党小组,建立“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居民区党总(支)部、第二梯队—网格党支部—楼道党小组”五级联动的基层党组织架构,筑牢群防群控防线。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健全“区委党建办+街镇工作组+居村党组织+居村第二梯队”的四级组织体系,拓展实体化运作,明确各方职责,推动党的组织向基层治理各领域拓展、向党员群众身边延伸,形成街道、社区党组织与社区内的单位、行业系统、新兴领域党组织共驻共建“一张网”,在实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相互贯通、协同发力”的城市基层党建全覆盖的同时,使基层党组织通过有效“嵌入”,发挥在社区统筹资源、协调各方的核心作用,为组织动员在职党员参与社区治理奠定坚实基础。

分层分类、明确责任,提升精准性。根据队员特长、兴趣、服务意愿、服务时间等对“第二梯队”进行分类,以小区为单位建立“能人库”。按照“划小做实”原则,构建“1+N”队伍分层体系,“1”即一支队伍,“N”即若干个小组。建立“第二梯队”动态管理机制,通过“个人自荐、群众举荐、组织推荐、居村党组织任命”方式,择优选配1名队长、2名副队长、若干名小组长,明确任务目标和职能分工,统筹推进梯队建设工作。借鉴疫情期间“分色明白卡”等做法,探索“分工明白卡”“彩虹职责卡”等举措,“第二梯队”队员以认领打卡方式,参与社区服务,激发队员参与基层治理的热情,形成党组织有力引领、党员作用有效发挥的社区治理新局面。

(二)聚焦实战靶心,在平战转换中优化完善衔接机制

建立报到联系机制。规范“在职党员线上报到—居村党组织审核—队长联络—加入居村‘第二梯队’—认领社区治理任务—年底统计积分”的流程体系。居村党组织全面掌握报到党员信息,建立个人信息台账,详细登记党员所在单位、家庭住址、联系电话、担任职务、个人特长、服务志愿。在原有的“先锋上海”小程序基础上,新增党员报到居村线上提醒、参与审核模块,特别关注区内新发展党员、新转入党员的报到落实情况,将“我是党员”的政治自觉转化为“美好家园”的行动自觉,将“我是党员我先上”延伸到每名党员个人,带动居民共同参与社区治理。

完善参与治理机制。健全“第二梯队”人员基本信息档案,推动“常规楼组长+在职党员线上楼长”双楼长模式,“线下楼组长”人头熟、经验足,“线上楼组长”办法多、效率快,老中青搭档、合作结对,充分倾听居民诉求,及时处理楼内民需,稳固楼组党建“底盘”,为社区治理精准赋能。建立“第二梯队”项目清单、岗位清单、任务清单,优化服务分配供需链,完善居民点单、队员接单机制,组建社区宣传、社区管理、特殊关爱等服务项目,形成“报到—服务—评价”工作闭环,推动基层治理落细落实。此外,挖掘并吸纳平时默默无闻、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的热心居民和为社区建设建言出力的社区达人等社区活跃力量,壮大社区治理队伍力量。

强化战时应急机制。面对突发事件、文明城区创建等重要任务,在居村党组织统一指挥下,“第二梯队”迅速实现平战转换,各分队包干负责楼组,“双楼长”共同推动落实,通过信息公开、流程优化等,确保思想统一、行动同向、步调一致,协助做好应急处突、共建共治、家园建设等工作。建立“应急直通车”机制,区级机关干部与居村“双结对”,开展“下基层”“跟班学”等基层实践,担任“编外书记”“编外主任”,了解把握居村工作,参与融入基层治理。遇突发重大事件,人员进行动态匹配,整建制下沉力量支持,确保居村“战时”工作有序衔接。

优化评价反馈机制。发挥社区评价的导向作用,强化居村“第二梯队”人员的社区参与意识与自觉。线下年度综评。每年年底召开一次居村“第二梯队”全体队员会议,居村党组织、居民志愿骨干参与,对报到党员全年参与社区治理积分情况,进行综合测评。在评选区级先进个人名额分配上向“第二梯队”骨干倾斜,23名优秀骨干获得表彰。线上定期评价。升级“先锋上海”评价模块,明确将党员报到服务作为干部选拔任用考察重点,将服务积分、检查督导、社区报到参与情况评价结果同步更新至党员管理系统组织关系所在党组织,作为年终民主评议党员重要参考。

(三)搭建治理平台,在赋权增能中持续激发队伍活力

畅通多元化参与基层治理渠道。建立“第二梯队”参与组建“居委会”“物业”和“业委会”的区域“三位一体”党群治理联盟,推行基层治理联席会议制度。推动队长或核心成员通过法定程序进入业委会,做实“红色业委会”。组建由“第二梯队”骨干参与的物业治理智囊团或担任物业监督员,争创“满意物业”。探索“第二梯队”队长担任居民区党组织兼职副书记,参与居村“红色议事厅”“加梯改造工程”等社区自治议事协调会议,协助居村党组织、居委会开展基层治理工作。比如,长征镇打造泾阳路美好生活示范街区,依托“红色议事厅”平台,加强对居民区报到党员、团购团长、社区达人、“两代表一委员”等人群排摸,组建了小区“智囊团”,凝聚带动社区多元主体参与社区治理,为群众切实解决问题,为小区发展出谋划策。

开设针对性提质增能培训课程。加强“第二梯队”骨干培养,构建“报到党员—双楼长—分队长—队长”培养链。通过线上引导、日常交流、案例教学等,提升队员基层治理、为民服务、群众工作等方面素养能力,增强社区工作“融入感”。比如,桃浦镇阳光水岸苑居民区开设了社区治理课程,以教学讲座和现场沉浸式观摩方式,引导居民群众主动参与社区治理,帮助更多居民群众找回“社区感”,推动“熟人社区”回归。聚焦社区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比武赛马、实战演练、工作沙龙等形式,调动队员积极性自主性。完善“第二梯队”平战转换应急机制,落实模拟战时演练,组建突击队,加强复盘反馈与经验交流,解决好社区治理“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提升应急情况下指挥调度能力。

凝聚新兴领域治理力量。持续加大对区域内新就业群体的关心关爱,在全区383个党群服务阵地嵌入新就业群体服务功能,以优质服务打造全市首家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群服务中心,让骑手们感受到“家”的温暖。品尊国际社区探索街区治理新模式,为社区居民、楼宇白领、新就业群体打造居民区党群服务站、快递小哥爱心驿站、楼委会等,多层次、广覆盖、实用化的“党群服务阵地集群”为新就业群体提供全方位的贴心服务。居村党组织积极发挥快递物流从业人员走街串巷、进楼入户熟悉地形社情的职业优势,引导他们加入“第二梯队”,担任“流动”网格员,充当起社区治理的“移动探头”。

吸纳实干型人才投身社区事业。全区各街镇在招录事业编制、社区工作者时,优先录用“第二梯队”骨干队员,打通进入“第一梯队”渠道。对参与社区治理表现特别突出的,按规定选拔担任居村党组织书记,打破居村干部招录岗位“天花板”。建立工作在单位、活动在社区、奉献双岗位的管理新机制,完善在职党员奉献积分、星级评定制度,针对社区重点群体,建立“一户一页、一楼一档、一居(村)一册”,健全“居村干部+第二梯队+首问接待响应”工作机制,特别对独居老人,采取“一日两敲门”,第二梯队队员、“双楼长”楼内结对帮扶,在生活和健康等方面及时给予关心和帮助。借助在职党员资源优势,畅通诉求反映渠道,及时了解和掌握社情民意,推动线上微信交流向线下交往互动转变,营造邻里相亲、守望相助的熟人社区。

■ 实践成效

截至目前,“第二梯队”已覆盖全区10个街镇、283个居村,总人数10061名,其中在职党员6562名,占65.2%。线上、线下累计收集居民需求3957件,实现100%办结。开展治理项目319个,组织社区活动957场。93名“第二梯队”队员通过街镇社区工作者招录,进入“第一梯队”。

实现了基层治理由“单打独斗”转向“多元参与”。“第二梯队”汇聚了基层治理有生力量,通过与社区内外多元主体的互动实现“一核多元、融合共治”的基层治理格局,加强对基层社会治理力量的统筹协调,解决社区治理力量和资源分散化出现相互掣肘的弊端,进一步释放共建共享活力,逐渐形成“一站式”接收诉求、“全链条”精准发力等多线联动的社区治理新体系。下沉干部编入居村,在给予居村专业指导的同时,统筹协调条块资源,推动工作快速落地见效。在职党员靠前服务,在楼组“显身影、发声音、带头干”,借助“居民微信群”与居民进行情感沟通,全区实现“双楼长”覆盖率90%,打好线上、线下“组合拳”,推动各项工作在第一时间得到落实,问题在第一时间得到解决。

实现了居民群众由“服务对象”转向“治理力量”。“第二梯队”涌现出一批医疗、教育、法律、文体、环保等特色专长人才,针对小区特色、居民需求,在居村党组织的支持下,队员自发组织“颐”公益“靠谱”服务站、共享家长、“楼事楼议”小型业主会、绿化包干微网格、为老连心梯队等80余个自治项目,在就近就便为居民提供服务的同时,进一步拉近了邻里关系。外卖骑手、快递小哥、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在得到社区关爱的同时,“双向奔赴”主动服务居民。原本居村难以做通的群众工作,现在在“第二梯队”的帮助下得以妥善化解,促进了邻里融洽。如今,在队员们的带动下,队伍规模不断壮大,基层治理充满活力。

实现了在职党员由“单向管理”转向“双向互动”。“第二梯队”实现了对在职党员的精准管理。从在职党员作为“单位人”参加所属支部组织生活、履行党员义务、接受党员教育到作为“社区人”参加小区党组织活动,亮身份、亮责任,再到落实任务清单、目标激励等,拓宽了在职党员深入社区联系群众、服务群众、解决问题的路径,推动党员管理从“工作圈”延伸到“生活圈”,将初心使命融入基层治理一线,形成党建引领共建共治共享的生动局面。

■ 经验启示

推动基层治理,要调动多方力量,加强资源整合。面对新时代基层治理矛盾问题突出、社会利益多元等特点,要树立基层多元治理体系的理念,以社区在职党员为基础,以下沉干部为支撑,让“两代表一委员”、社区骨干、退役军人等原本社区“潜水者”走到最前沿,通过吸纳和整合各方力量,激发基层治理的内生动力,推动多元主体融入社区,参与基层治理,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激发队伍活力,要搭建参与平台,提升主体意识。巩固拓展疫情时集结的社会力量,发挥参与基层治理的重要作用,要以需求为导向,积极搭建平台,将有志于为社区贡献力量的热心居民召集到一起,共商社区事。创造多元主体充分施展才华的机会,满足个性化需求,激发居民“主人翁”意识。鼓励居民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参与社区议事协商,充分听取居民心声、广泛收集各方意见、全面汇聚集体智慧,支持有能力肯奉献的居民开展社区自治项目,推动邻里互助,增进邻里感情,提升社区获得感和归属感。

创造美好生活,要强化政治引领,发扬斗争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第二梯队”建设,始终离不开党建引领所汇聚的磅礴力量,面对社区诸多风险挑战,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在危机困难面前敢于挺身而出、迎难而上,才能战胜一切艰难险阻。通过“人人参与、人人尽责”,把党建“触角”延伸到社区最末梢、把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回应到“家门口”。

(责编:沐一帆、轩召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