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上海频道

大江东︱大专家远程“搭”脉,小医院一线守关!上海“智慧”设定“青浦密码”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大江东工作室 姜泓冰
2023年01月28日17:34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上海西郊青浦区,地方辽阔,辖区内没有市级三甲医院,公立医疗资源相对薄弱;而风景、空气等环境优越,各类养老院、护理院较多,留守乡村的居民也是老年人居多。

这样的青浦,在奥密克戎潮涌般奔袭面前,不但得到市级救治专家组的点赞,有些做法还得到国家指导组的高度认同和建议推广。

大江东工作室寻踪而至,探访“保健康、防重症”,应对发热门诊高峰、急诊高峰和重症患者高峰的“青浦密码”——应对突发疫情、缓解医疗挤兑、护佑人民健康,依靠的是互联网医院、智慧医疗设备与持续多年的专家资源下沉、筑牢基层网底的分级诊疗体系建设……

作为青浦区域医疗中心的中山医院青浦分院,医护人员正忙着急诊救治

面广量大,家庭医生与村医们扎根在远郊前沿

临近春节,青浦区金泽镇莲湖村热闹起来。地处青西郊野公园,连片的稻田、树林、湖水、鱼塘中间,有逶迆的农家住宅,青瓦白墙,一派天然。

村卫生室就“藏”在农家院中间,与老年人活动室为邻,右边是诊室,左边是作为上海市政府2019年实事项目建设的智慧健康驿站,有居民可自测血压、血糖、心率、氧饱和度的设备,还有药房、康复治疗室……

“大多数患者都是来咨询和配药的。”30岁的陈力凡医生告诉大江东,2022年12月下旬,新冠感染者迅速增加、药品紧张,他们将药品分拆,每个发热病人6粒退烧药,再配以中药。留守老人多,陈力凡与陆向红两位村医与金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家庭医生团队一起,及时摸清重点人群情况,分级分类标注上红、黄、绿三色。感染高峰那段日子,“红色人群”每周电话三次随访,必要时还要上门查看。

设在莲湖村卫生室内的智慧健康驿站,设施先进。姜泓冰摄

2022年12月30日晚,莲湖村党支部书记周红萍通知村医,一位90岁的抗美援朝老兵抗原阳性,出现意识模糊!老人的家庭医生王秀兰副主任医师获悉后,判断老人转重症可能性很大。根据新冠诊治流程,她立刻联系金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约一个小时后,老人就顺利进入上级医院抢救室。第二天,老人已有所好转。

莲湖村有户籍人口1748人,实际居住840人,大多是老人,子女都工作生活在市中心或青浦城区,周末才回来。金泽镇乡村情形都很相近。

“金泽实际居住人口4.6万,60岁以上老人约1.8万。因为距离二三线医院较远,很多老人生病第一选择都是来找我们。”金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张丽红介绍,中心设有2个分中心、一个站点、39间村卫生室。30个家庭医生团队的负责人,都是接受过规范培养的全科医生。感染高峰期,要及早发现分散在村居的易感脆弱人群和重症倾向患者,在发病黄金72小时内得到有效治疗,让重症老人尽快通过分级诊疗体系转诊上级医院,正是家庭医生和村医工作的重中之重。

金泽社区卫生中心急诊输液、氧疗患者依然不少。 姜泓冰摄

眼下,病毒感染和救治高峰已经过去,但金泽社区卫生中心扩容到走廊的急诊输液座位、新辟的氧疗区域,仍有些许病患。“每周都会有二三级医院专家查房,更多还是线上会诊和指导,省时高效。”张丽红说,常规医疗活动逐渐恢复,社区卫生中心和家庭医生仍承担新冠重点阳性患者随访、社区重点人群随访等任务,“工作量大面广任务重,守护百姓健康,我们会继续努力!”

专家下沉,“幸好,我选择了留在这里!”

离开金泽镇,高速驱车半个多小时,来到离它最近的上级医疗机构朱家角人民医院——虽然是二级医院,但地处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核心地带,不仅承担青浦区西片疫情救治枢纽职责,江浙毗邻百姓生病急救也会来此就医。

在该院住院部,医护人员手推着一辆四轮的远程查房会诊车,简洁轻便车,上方三条可伸缩调整角度的长臂,中间是摄像头,左右两张屏幕,一个邀请专家会诊,一个调取、显示患者的病历资料和影像、检验结果。“搭”着这辆小车,上海市、青浦区的疫情救治专家组成员以及其他领域专家,可以应邀迅速出现在重症、危重症患者救治现场,与现场医生一同床旁讨论、提出指导意见。

华山医院感染科专家在为朱家角人民医院医生线上指导

住在内科智慧病区ICU001床的潘奶奶,就受惠于这一床旁的远程会诊系统。“我住市中心,以前看病都是到大医院。这次是为了照顾阳了的90多岁老母亲,我自己也阳了,断断续续发烧,熬了一星期,到了元旦前发现过不去了。就近来做了CT,一看,整个就是大白肺,报了呼吸衰竭、紫绀、昏迷,真是凶险啊……”68岁的潘奶奶告诉大江东。

主治医师张飞负责潘奶奶的治疗,毕竟已过“72小时黄金”时期,虽一入院就按诊疗规范使用了抗病毒、激素治疗和氧疗,但潘奶奶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病情持续加重。1月4日晚,她的血氧饱和度下降到了70,张医生“有点心慌”,通过医联体远程会诊平台,邀请市级专家组成员、中山医院感染病科主任胡必杰指导救治。胡教授远程指点调整呼吸机指数、加大激素剂量,合并抗凝治疗和肠内营养支持等,让潘奶奶脱离危险,并制定了治疗方案。

张文宏医生在朱家角人民医院查房

几天后,潘奶奶的氧饱和度再次“上蹿下跳”。张飞医生又紧急在远程平台上向上海市救治感染救治专家组组长、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发出会诊申请,也得到迅速回应。看过病情资料,通过视频观察病人状态,张教授帮助他们对治疗方案作了新的调整。1天后,潘奶奶的炎症区有了明显吸收,复查CT显示“大白肺”减轻,她也从依赖高流量吸气减为面罩吸氧、鼻导管吸氧。

1月12日,张文宏医生再度到青浦区基层医疗机构和养老院、护理院等现场巡查、指导工作,在朱家角人民医院见到潘奶奶,仔细询问病情,嘱咐日后休养的注意事项,潘奶奶竖着大姆指说,“朋友都说,我能活回来,医生了不起!”

“当时新冠救治高峰期,大医院资源紧张,幸好选择留在这里,有大专家指导,这里的医护人员也特别尽责,让我转危为安。”潘奶奶很感激。

朱家角人民医院医生在救治患者

“你们二级医院做出了三甲医院的救治水平!”张文宏医生的现场点赞和交流指导,危重症抢救的成功案例,让张飞很受鼓舞。“专家大咖通过远程视频,就像在床旁现场指点、提供治疗思路,教我们具体方案,紧急情况下,就会从一片混沌、慌乱到慢慢知道怎么做,能明显感觉到自己的成长!”

“中山医院青浦分院呼吸科专家每天都参与我们的诊疗、查房,每周二上午,中山医院专家准时通过远程平台查房、会诊和带教,汇聚在远程平台上的三甲医院各科专家都会接受我们的远程会诊预约……”朱家角人民医院副院长李亚芳告诉大江东。一次次远程和现场指导、会诊活动,受益的是张飞这样的年轻医生,更是患者,让远郊一二级医院充分发挥分级诊疗前沿阵地优势,有效缓解上级医疗机构就诊高峰,助力上海平稳抗下救治高峰期。

小医院大智慧,互联网+医疗作用彰显

“我们是‘大头小身体’,”李亚芳风趣地形容她所在的朱家角人民医院。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核心地带,它有一块响当当的牌子:长三角(上海)智慧互联网医院。

上海新冠救治中,“互联网+医疗”展示了强大功能,依托长三角智慧互联网医院平台建立的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新型分级诊疗体系作用显著。向下,长三角(上海)智慧互联网医院的云诊室可以直通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青浦区内4家公立医院;向上,对接进驻的市级三甲医院如中山医院、华山医院、复旦妇产科医院、复旦五官科医院、上海皮肤病医院等,平台汇聚了多点执业注册医生、临床药师1200多名。大上海保卫战期间,他们与健康云一起合作的“我要配药”功能模块,为全市市民提供慢病长处方、一键续方、复诊配药、健康咨询等医疗服务,“我要配药”专区累计预约量超过1100万人次,一键续方预约量达80万人次,复诊配药预约量近25万人次;开具处方逾57万张,支付处方总金额达1.46亿元。“这些业务,线下都是依托我们朱家角人民医院完成的。应该说,青浦的长三角智慧互联网医院为全市百姓医疗服务贡献了力量!”李亚芳说。

远程诊疗平台与轻便诊疗车,让上级医院专家们得以即时参与基层医院的现场救治

专家下沉、包干指导和远程会诊机制,将养老院、护理院也纳入其中。青浦区共有护理院16家,开放床位3456张,收住老人3224人,平均年龄85岁左右。

青浦区卫健委副主任沈利群告诉大江东,针对护理院重点人群,一是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巡查机制和区级专家组包干对接机构,协调解决诊疗问题;二是积极协调优先保障小分子药及抢救药品,确保治疗、抢救不延误;三是建立转诊绿色通道;四是强化业务培训,提升诊疗能力;五是中西医+康复治疗效果明显。

措施得力,全区护理院诊疗工作总体平稳有序,住院老人死亡率全市最低。

青浦银辉护理院的诊疗工作群,每天都有脆弱老人的情况上报

为有效缓解公立医院压力,达到“应收尽收、应治尽治”的工作目标,青浦将区内高质量民办医疗机构如上海德达医院、冬雷脑科医院、上海医大医院、禾浜康复医院等纳入区域分级诊疗体系和网格化管理体系,几家医院在“新十条”发布后第一时间收治阳性病人——这一做法得到国家指导组的高度认同和建议推广。

上海各医院收治急救病人。 除署名外,本文图片均由青浦区卫健委及受访方提供

(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大江东工作室)

(责编:沐一帆、轩召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