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上海频道

大江东 | 这个“会客厅”活力四射!上海剑指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大江东工作室 沈文敏
2022年11月17日16:17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第五届进博会上,全球生物医药巨头刚轮番亮相,2022上海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周又接踵而至——这是上海在全球面前展示高质量发展的又一重要舞台。据统计,2019年至2021年,上海获批的国产创新药数量累计13个,占全国四分之一。近三年,上海生物医药产业的产业规模翻番。今年前三季度,上海生物医药产业规模达6166亿元,同比增长4.6%。

上海是中国现代生物医药行业的发源地,这里诞生了我国第一支青霉素,为国民健康国家安全作出重要贡献。从1992年布局生物医药产业算起,上海历时30年发展,已成发展创新药的“强引擎”,正勇闯全球市场,打造全球卓越的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2022上海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周活动现场

上海“创新药”产业活力四射

“新药研发是‘人+资源+时间’的结合体。作为创新生物医药企业,我们坚定、坚守。”来凯医药创始人兼CEO吕向阳博士,曾是诺华生物医学研究所的科学家,荣膺诺华VIVA的“诺华领先科学家”荣誉奖项。2007年,他回到上海参与建立诺华(中国)生物医学研究有限公司(CNIBR),扎根张江,并于2016年创办了来凯医药。

目前,来凯医药已开发、推进了6个临床试验,覆盖卵巢癌、前列腺癌、乳腺癌、PD-1/PD-L1耐药实体瘤等。刚刚过去的半年中,虽然受到疫情等因素影响,但团队已有3个临床试验先后实现首例受试者给药。

吕向阳认为,上海有持续稳定健康的产业生态链,有顶尖的人才资源和先进的医疗体系,让研发团队能够耐住“寂寞”,安心钻研。

随着新医改不断深入,我国医药行业逐渐从仿制向创新转型,创新药的黄金时代已然到来。一批中国本土创新药企业在上海蓬勃发展,坚持自主研发,“小而美”“联合创新”的发展模式,让上海“创新药”产业活力四射。

在“热带雨林”的创新氛围下,上海今年已新增获批4个Ⅰ类国产创新药,除了璎黎药业(抗癌新药)林普利塞外,复宏汉霖的(抗癌新药)斯鲁利单抗注射液、华领医药全新机制的(糖尿病治疗)原创新药多格列艾汀片等均由本地企业带来。

特别是浦东新区,生物医药产业跑出加速度,从靶点发现、药物筛选、临床研究、中试放大、注册认证到量产上市等,在浦东已形成完整的创新链条,已累计诞生全国15%的原创新药和10%的医疗器械。2021年浦东生物医药产业规模约3200亿元,产业规模占全市40%。

“生物医药上海愿景”发布

产业周开幕式上,生物医药产业链各重要环节的代表性企业共同发布“生物医药上海愿景”:到2025年,上海将实现生物医药制造业产值2400亿元,生物医药产业规模超万亿元;到2030年,上海将建成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成为全球顶尖的生命科学创新策源地、国内领先的生物经济先导区、长三角一体化的生物医药产业协同引领区。

外资药企紧抓“上海机遇”

随着中国医药产业自身的成长,外资企业在华发展策略发生改变,想要继续抓住中国这个全球生物医药最具发展机遇的市场,外资医药企业或许离不开“上海机遇”。

11月11日,全球最大医疗激光设备企业科医人在中国的首个创新基地于外高桥保税区启用,从签约到生产基地和研发中心落成,仅用短短60余天。科医人亚洲高级总裁翟琪瑛表示,简直“不可思议”,“3个月之内,建起一座高科技现代化工厂,我们亲身体会了上海优良的营商环境”。

作为我国第一个保税区、第一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外高桥保税区吸引集聚了800余家国内外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企业,涵盖了研发、检测,生产、仓储、贸易、医疗服务、临床全产业链环节,形成了业态丰富、产业链齐全、独具“保税”特色的外高桥生物医药产业园区,成为上海生物医药产业重要的组成部分。

如今,全球制药、医械巨头纷纷在把贸易中心升级为研发中心后,开始设立开放式创新中心,并加入浦东新区大企业开放中心(GOI)计划,带动更多本土技术创新发展。而拥有全产业链的本土创新药企业,如和黄医药、济民可信等,手持原创药走向全球商业化,一批研发型企业则充分利用浦东现有资源,将“输出全球”这条路越走越宽。

近两年,看好上海、投资上海的外资生物医药企业不在少数。目前,全球药企前20强中的18家和医疗器械前20强中的17家已在上海设立地区总部、研发中心或生产基地。

创新+人才,跑出“新赛道”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向纵深发展,全球生命科学日新月异,生物技术加速迭代,新兴产业方向持续涌现。细胞和基因技术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并进入高成长通道,成为各国各地竞相布局的新赛道。上海近日发布《上海市促进细胞治疗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22-2024年)》,瞄准细胞治疗这一新赛道,打造细胞治疗创新策源地和产业新高地。

浦东新区在全国率先布局细胞和基因产业,已培育产业链上下游企业80多家,处于临床试验阶段项目全国占比1/3,国内引领地位初步奠定。去年,位于张江的复星凯特与药明巨诺的两款car-t产品获准上市,开启了中国细胞治疗新纪元。

在产业周上举行的张江生命科学国际创新峰会上,《浦东新区促进细胞和基因治疗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现场发布。在生物医药“新赛道”上,浦东也定下了目标:致力打造比肩国际的细胞和基因产业地标,为建设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提供更加有力的战略支撑。到2025年,新增创新产品4-5个,其中1-2个进入国际主流市场;培养基等关键材料基本实现国产化;若干专用科学仪器和关键设备工艺取得突破;产业规模达到100亿元以上,新增全产业链上市企业5家以上。

张江细胞产业园

良好产业基础和优质人才资源,促使越来越多跨国医药企业将生产基地、创新中心、研发中心落“沪”。2021年,阿斯利康宣布启用位于上海的全球研发中国中心;同年,美敦力医疗科技产业基地项目签约落地临港新片区;2022年8月,基因测序上游设备巨头因美纳在沪启用在华首个生产制造基地,计划未来5年将投资超4.5亿元,逐步实现高端基因测序仪及耗材全面本土化生产……

未来几年内,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对化学药品、医疗器械领域人才需求量较大,平均超过10万人。11月16日,上海生物医药产业未来创新发展人才主题论坛发布《上海生物医药产业人才发展白皮书》。

《白皮书》披露,目前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从业人员共27.8万人。在生命科学相关基因研究、新靶标研究、组织工程、干细胞、神经科学、转基因技术、生物芯片等科研领域,以及生产制造、外包服务等领域,均汇聚了优秀的人才队伍,各类高水平人才占全国1/5。

如火如荼的上海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周正释放出强烈信号:上海将进一步集聚产业链各方力量,瞄准新型小分子药物、新型疫苗、新一代抗体药物等重点赛道,吸引越来越多世界级产业资源、创新人才、重大项目落地上海。

(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大江东工作室)

(责编:沐一帆、轩召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