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上海频道>>文化| 体育

手工吉他制琴师"痛并快乐着" 赋予吉他中国风格

2022年10月31日14:51 | 来源:解放网
小字号

虽曾拍出280万元“天价”,但真正熬出头的少之又少

手工吉他制琴师“痛并快乐着”

■本报记者 吴桐

昨天,第三届上海国际手工吉他展在福州路国拍大楼落下帷幕。26位独立制琴师、72把手工吉他独具匠心。

遗憾的是,开展前几天发生一个意外,制琴师高君的新作在“合桶”时摔裂了面板,无缘展览。高君是中国最知名的手工吉他制琴师之一,他制作的一把吉他曾在2017年拍出280万元“天价”,收藏者是著名画家黄永玉。

据上海国际手工吉他展发起人苗帅畅介绍,目前在中国,吉他独立制琴师仅有百余人。虽然他们制作的吉他标价数万元起步,但他们大都“痛并快乐着”:一方面享受着做出一件艺术品的成就感;一方面面临成本高、产量低的现状,生活拮据,甚至被迫“转行”。

“天价”吉他贵在哪

据介绍,高君的280万元的吉他,面板由海南黄花梨和美国红杉木制成,木材稀有名贵。更重要的是,制琴师凭借对吉他物理结构及声学性能的深刻认识与独到领悟,设计出美学风格和声学表现独一无二的乐器。一名优秀制琴师需具备工程力学、物理学、声学、美学、文学甚至是哲学的全系统学科知识,一把顶级手工吉他“可遇而不可求”。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乐器生产国,也是全球第二大乐器市场。除了流水线上的量产乐器,手工琴和制琴师也越来越受瞩目。今年6月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阿纳海姆会展中心举行的美国乐器展上,来自中国制琴师的作品广受欢迎。琴行经营者珍妮弗·普赖斯表示,中国手工吉他质量上乘,音色好、性价比也很高。

虽然手工吉他高昂的价格令不少买家望而却步,但手工吉他独特的个性为不同风格的演奏者提供了更多选择。在上海国际手工吉他展上,买家陈先生说:“在展会上看到许多优秀制琴师最新的作品,每一把的外形和音色都不同。比起工厂量产的吉他,手工吉他的音色更有温度和个性。它就像一个朋友,会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变化,和演奏者相互成就。”

为吉他赋予中国风格

上海市吉他艺术协会会长高艺带来三把他亲手制作的吉他。早在2000年就获得全国吉他大赛古典独奏、重奏双项冠军的他,完成了从演奏家到制琴师的转身。

高艺曾三次赴西班牙学习传统西班牙吉他制作技艺,跟随著名制琴师瑞内·巴斯朗格学习,寻找原汁原味的声音。“巴斯朗格其实是荷兰人,因为喜欢吉他去了西班牙,一辈子在那里制琴。他70多岁了,和妻子都是著名的制琴师,他们住在格拉纳达的一座山上,一间工作室,两张工作台,各做各的琴。”

此次展出的一把琴,是高艺与瑞内·巴斯朗格共同制作完成的收藏级吉他,内有两位制作者的签名。这把琴在格拉纳达制作,面板采用收藏多年的意大利阿尔卑斯云杉,按西班牙最传统的吉他工艺制作而成。

吉他外观由高艺设计,独具东方风格,灵感来源于唐代螺钿紫檀五弦琵琶,装饰带中有中国传统纹样宝相花、四叶草,寓意吉祥如意。

高艺每年制作的吉他不超过8把。西班牙里赛欧音乐学院吉他教授佩雷斯曾评价他的吉他:“这是一把拥有西班牙吉他灵魂的乐器。”吉他演奏大师何塞恩里克斯弹奏其作品后说:“你掌握了真正的西班牙吉他声音。”

但高艺并不满足于制作传统西班牙吉他。此次他带来的展品中,还有一把凭借他多年知识与经验积累,完全由他自己设计制作的吉他,可以胜任古典、浪漫派和现代作品。

让制琴行业后继有人

作为国内知名的制琴师,高艺没收过徒弟;来自成都的制琴师谭俊松,也没有。

“现在年轻人想沉下心来做这个的不多了,除非他有情怀,而且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条件,要有足够的经济基础。”谭俊松说。曾从事软件开发行业的他,实现财富自由后才转身追求梦想,成为一名制琴师。

在谭俊松看来,成为一个制琴师不难,难的是得到市场的认可,这个过程至少需要十年的积累。制琴师在入行初期一定是投入大于产出,而且,真正能熬出头的制琴师少之又少。

谭俊松学习吉他制作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我学吉他时间比较早,那时候中国还买不到特别好的琴,我总觉得不满意,就想自己做。一开始是找资料自学,后来开始找认识的外国演奏家。第一把吉他我做了三个月,真实感受到‘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四处碰壁。”

他在2007年创立Tan Guitars工坊,后又在十年内赴美国、荷兰、德国、西班牙遍访吉他制作大师。除了学习制琴投入高,制琴工具造价也十分高昂。

投入高,产出如何呢?国内制琴师大多半路出家,由于难以获得系统训练,音乐素养和专业技巧都有待提高。谭俊松说:“以1万美金为分水岭,中国制琴师要想进入1万美金俱乐部,所要付出的努力可能是国外制琴师的2到3倍。”

谭俊松的悲观不无道理,在展会现场,记者遇到了想要学习制作吉他的年轻人努马。他是一个吉他爱好者,通过互联网上手工琴教学视频开始自学。“现在,网上可以获得前沿的制琴资讯,也可以从世界各地购买到制琴的好材料,还可以通过网络与国际制琴大师交流,我相信未来会有越来越多中国年轻人进入这个行业。”

(来源:解放日报)

(责编:严远、轩召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